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观念无疑地发生着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现实劳动力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意义重大。
1 灵活选用课堂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比如在水文地质教学中,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一向很突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贯彻“少而精”和“理论够用就行”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只有合理精简一部分内容,才能突出重点,让学生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真正学到手。
在教学中,首先按课程的特点,强调以水文地质有关的岩石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水流的地质作用以及岩体稳定的基本理论为纲,把各章的教学内容分为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和可灵活处理内容三类。经过精选内容,分为主次,突出重点,这样既解决了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又解决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及直观教具,增强感性认识。中职学生有个性差异,教学中如果用相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正确的领会,并系统的掌握教材,激发他们的学生欲望,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是非常必要的。如电教手段等,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哪些不可再显的地质现象,如火山爆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而对有些能够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可有选择的观看一些典型地质现象的录像或实地观察。
在观看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质现象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过程中来,并与书本知识的学生紧密结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及时,准确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2 往复式讲授与螺旋式训练
对课堂内容多,涉及面广、叙事性强、工作方法具体、技术规范死的课程,要力求螺旋式重复讲授。例如煤田地质勘探课就具有以上特点,学生难学难记,更难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为此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的把它发展为往复式讲授和螺旋式训练的复活教学法,使课程的重点随着课程的进展,在不同的章节中加以必要的复述和概括总结,以实现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
3 设置问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化传授体系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教育目标的理解,植根于具有强烈倾向性的择业观念。但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过分拘泥于先基础后专业,有理论到应用的逻辑顺序,这种课程序列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职业前景不明,学习目的不明,靠分数刺激维持学习的不正常状态。很明显,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自主的选题,定向深入的钻题的,也不可能有较高的心智参与度。为了弥补这种课程逻辑序列的缺陷,可大胆的采取提前安排学生下队下矿生产实习和现场锻炼的方法,让他们在没有课堂系统学习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种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迫使他们加速对已有知识的分解、综合、重组和运用,加快建立起集约化的知识体系,完善智能结构。
当他们在实践中碰到问题时,自然会激起心里欲望和学习的激情,这时在回过头来学习课堂理论。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心里需求,因而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的自主性和心智参与度,接触了实际,稳定了情绪,从而使课堂学习充满了激情和生机。
4 立足本地,建立野外与矿井实践教学体系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为了使有限的实习经费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达到最佳效果,必须立足本地,以本校为中心发掘邻近地域,建立野外及矿井实践教学基地。
我校地处贺兰山南麓的石嘴山市,其所辖的大武口区和惠农区的某些区域,经过探查和精选均可满足野外及矿井地质实习的需要。如野外地质实习:大武口区的大枣沟的褶皱、断裂、层理等地质现象十分明显直观;大武口区乌兰矿北山的煤系地层齐全、剖面清晰;大武口沟的坡积物、流水地貌及第四系堆积物等都具有明显特征,野外实习效果很好。对矿井地质实习来说,邻近的石炭井矿区和石嘴山矿区的含煤岩系及地质构造各有自己的特点。石炭井的焦煤公司的煤层结构相对复杂,煤种是炼焦的焦煤。白芨沟矿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大,煤种是无烟煤。惠农区的金能公司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多。充分掌握这些情况,再针对对各门课程涉及的有关重点内容,有的放矢安排现场教学,根据现场地质现象,并结合课程的有关内容及基本理论,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使学生做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自然融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意义重大。
1 灵活选用课堂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比如在水文地质教学中,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一向很突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贯彻“少而精”和“理论够用就行”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只有合理精简一部分内容,才能突出重点,让学生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真正学到手。
在教学中,首先按课程的特点,强调以水文地质有关的岩石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水流的地质作用以及岩体稳定的基本理论为纲,把各章的教学内容分为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和可灵活处理内容三类。经过精选内容,分为主次,突出重点,这样既解决了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又解决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及直观教具,增强感性认识。中职学生有个性差异,教学中如果用相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正确的领会,并系统的掌握教材,激发他们的学生欲望,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是非常必要的。如电教手段等,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哪些不可再显的地质现象,如火山爆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而对有些能够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可有选择的观看一些典型地质现象的录像或实地观察。
在观看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质现象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过程中来,并与书本知识的学生紧密结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及时,准确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2 往复式讲授与螺旋式训练
对课堂内容多,涉及面广、叙事性强、工作方法具体、技术规范死的课程,要力求螺旋式重复讲授。例如煤田地质勘探课就具有以上特点,学生难学难记,更难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为此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的把它发展为往复式讲授和螺旋式训练的复活教学法,使课程的重点随着课程的进展,在不同的章节中加以必要的复述和概括总结,以实现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
3 设置问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化传授体系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教育目标的理解,植根于具有强烈倾向性的择业观念。但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过分拘泥于先基础后专业,有理论到应用的逻辑顺序,这种课程序列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职业前景不明,学习目的不明,靠分数刺激维持学习的不正常状态。很明显,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自主的选题,定向深入的钻题的,也不可能有较高的心智参与度。为了弥补这种课程逻辑序列的缺陷,可大胆的采取提前安排学生下队下矿生产实习和现场锻炼的方法,让他们在没有课堂系统学习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种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迫使他们加速对已有知识的分解、综合、重组和运用,加快建立起集约化的知识体系,完善智能结构。
当他们在实践中碰到问题时,自然会激起心里欲望和学习的激情,这时在回过头来学习课堂理论。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心里需求,因而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的自主性和心智参与度,接触了实际,稳定了情绪,从而使课堂学习充满了激情和生机。
4 立足本地,建立野外与矿井实践教学体系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为了使有限的实习经费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达到最佳效果,必须立足本地,以本校为中心发掘邻近地域,建立野外及矿井实践教学基地。
我校地处贺兰山南麓的石嘴山市,其所辖的大武口区和惠农区的某些区域,经过探查和精选均可满足野外及矿井地质实习的需要。如野外地质实习:大武口区的大枣沟的褶皱、断裂、层理等地质现象十分明显直观;大武口区乌兰矿北山的煤系地层齐全、剖面清晰;大武口沟的坡积物、流水地貌及第四系堆积物等都具有明显特征,野外实习效果很好。对矿井地质实习来说,邻近的石炭井矿区和石嘴山矿区的含煤岩系及地质构造各有自己的特点。石炭井的焦煤公司的煤层结构相对复杂,煤种是炼焦的焦煤。白芨沟矿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大,煤种是无烟煤。惠农区的金能公司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多。充分掌握这些情况,再针对对各门课程涉及的有关重点内容,有的放矢安排现场教学,根据现场地质现象,并结合课程的有关内容及基本理论,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使学生做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自然融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