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高中阶段重难点学科,也是学生获取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目前,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传授数学知识点,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进步缓慢,课堂教学效率始终不高。从学习方式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旨在推动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工作开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创新
高中数学是一门知识广、难度大的学科,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数学学科属性。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学科,注重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学生如果缺乏思维能力或者基础不牢,很难真正掌握数学,导致学生进步缓慢。其二,教学方法不当。高中数学教师迫于高考压力,为赢取复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尽量增加授课知识点,忽略了学生对于内容的接受程度,没有投入更多教学精力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培养[1]。两点因素共同作用,致使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工作步履艰难,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精髓。由此可见,探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习方式创新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通过反复记忆、海量做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尽可能接触多种题型,提升学生数学成绩。从实际效果而言,题海战术有一定作用,学生确实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如果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所做过的题型,也可以快速得出问题结果[2]。但题海战术弊端同样突出,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容易固化思维,不去主动思考解题原因,只是记住解题步骤,一旦考试中遇到未曾做过的“变化题型”,学生就会缺乏应对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重新掌握数学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的直观图》(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时,需要学生掌握斜二测画法,能够画出台、椎、柱以及其他简单组合体的直观图。教师在通过习题方式强化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掌握程度时,不妨缩小题量,增加习题类型,不仅让学生去画直观图,同时让学生使用橡皮泥等教具辅助想象不同的直观图。
如下图中的四种简单立体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橡皮泥尝试捏出图形,从多个角度观察捏出图形的直观图,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之中,获得学习乐趣。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橡皮泥还原直观图,通过逆向思维方式了解直观图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能力,突破学生固化数学思维。
所举案例中,教师通过橡皮泥作为学生思维想象工具,帮助学生从立体图形到直观图、从直观图到立体图形进行图形想象,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二、思维方式创新
思维方式创新,是指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知识角度思考问题。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可以突破学生常规思维定式,使其真正地掌握数学思维,形成自主学习思维能力[3]。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挖掘学生思维潜力,主动诱导学生对习题进行深层解析,提升数学能力。为此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开展一题多解教学,选择合适的多角度习题,激发学生解题参与兴趣,并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意识到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有助于拓展数学思维,为学生的数学问题解答寻求最佳方法[4]。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人教版·高二《数学》第四册)时,需要学生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圆的对称性,并借助圆的对称性推导出诱导公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图形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让学生通过数学结合、转化思想,推导出诱导公式。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已知sin30°=,求sin150°值”,學生可以发现所求的“sin150°”值超出了学生常规接触的0°~90°范围,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求出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三角形诱导公式之间关系将“sin150°”进行转化。学生可以发现sin150°=(180°-30°),此时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图形中诱导公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深入分析得出“sin(90° 60°)=cos60°=”。
所举案例中,教师通过思维一题多解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不仅解决了问题,也能够获取更多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数有教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摒弃传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对习题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数学知识,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华东.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26.
[2]丁肖燕.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6):6-7.
[3]秦学永.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6):112.
[4]张扬.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79):82-83.
编辑 乔彦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创新
高中数学是一门知识广、难度大的学科,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数学学科属性。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学科,注重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学生如果缺乏思维能力或者基础不牢,很难真正掌握数学,导致学生进步缓慢。其二,教学方法不当。高中数学教师迫于高考压力,为赢取复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尽量增加授课知识点,忽略了学生对于内容的接受程度,没有投入更多教学精力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培养[1]。两点因素共同作用,致使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工作步履艰难,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精髓。由此可见,探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习方式创新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通过反复记忆、海量做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尽可能接触多种题型,提升学生数学成绩。从实际效果而言,题海战术有一定作用,学生确实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如果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所做过的题型,也可以快速得出问题结果[2]。但题海战术弊端同样突出,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容易固化思维,不去主动思考解题原因,只是记住解题步骤,一旦考试中遇到未曾做过的“变化题型”,学生就会缺乏应对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重新掌握数学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的直观图》(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时,需要学生掌握斜二测画法,能够画出台、椎、柱以及其他简单组合体的直观图。教师在通过习题方式强化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掌握程度时,不妨缩小题量,增加习题类型,不仅让学生去画直观图,同时让学生使用橡皮泥等教具辅助想象不同的直观图。
如下图中的四种简单立体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橡皮泥尝试捏出图形,从多个角度观察捏出图形的直观图,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之中,获得学习乐趣。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橡皮泥还原直观图,通过逆向思维方式了解直观图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能力,突破学生固化数学思维。
所举案例中,教师通过橡皮泥作为学生思维想象工具,帮助学生从立体图形到直观图、从直观图到立体图形进行图形想象,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二、思维方式创新
思维方式创新,是指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知识角度思考问题。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可以突破学生常规思维定式,使其真正地掌握数学思维,形成自主学习思维能力[3]。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挖掘学生思维潜力,主动诱导学生对习题进行深层解析,提升数学能力。为此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开展一题多解教学,选择合适的多角度习题,激发学生解题参与兴趣,并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意识到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有助于拓展数学思维,为学生的数学问题解答寻求最佳方法[4]。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人教版·高二《数学》第四册)时,需要学生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圆的对称性,并借助圆的对称性推导出诱导公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图形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让学生通过数学结合、转化思想,推导出诱导公式。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已知sin30°=,求sin150°值”,學生可以发现所求的“sin150°”值超出了学生常规接触的0°~90°范围,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求出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三角形诱导公式之间关系将“sin150°”进行转化。学生可以发现sin150°=(180°-30°),此时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图形中诱导公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深入分析得出“sin(90° 60°)=cos60°=”。
所举案例中,教师通过思维一题多解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不仅解决了问题,也能够获取更多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数有教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摒弃传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对习题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数学知识,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华东.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26.
[2]丁肖燕.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6):6-7.
[3]秦学永.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6):112.
[4]张扬.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79):82-83.
编辑 乔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