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对于我国的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侧重点。小学生要养成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相关的教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和改革。
关键词:小学阅读;强化阅读指导;阅读教学有效性
我们要依据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之中引入大量的课外阅读的内容,使得课内外的教学内容联动,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之上进行不断地拓展、延伸。小学教师要强化对于学生阅读的指导,不断地提升小学阅读教学地有效性。
一、当前我国小学生早期阅读所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课堂的人数过多,教师指导较为有限
在我国,公立小学占据大多数,基于许多的客观原因,大多数的小学人数都在六十人左右。在大多数课堂学习之中,通常是一个老师带领着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阅读,所以教师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阅读状况,也就没有办法对学生的阅读给出一对一的指导。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小学之中广泛存在,所以各小学都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对于学生阅读管理过于松散。
现如今,大多数的小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会选择让学生自由阅读。往往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自由过度,教师们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给出正确的阅读方向,所以学生们的自由阅读往往就会出现没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阅读方向,就会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学生过于散漫的自由阅读严重浪费了小学生早期阅读的宝贵时间。由于没有老师严格的管理,而且小学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就会导致许多学生在原本应该进行阅读的时间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比如:剪纸、做游戏、画画、说闲话等,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这样一些行为的出现,就会让小学的早期阅读教育受到影响,会削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对其阅读习惯的早期培养与锻炼。
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于书籍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三打白骨精》这一篇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书中描绘的场景来编排一场情景剧,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扮演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西游记》这本名著的兴趣。
3、阅读期间,学生缺乏有效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心智发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属于启蒙初级阶段。对于周围人际关系欠缺处理的能力,所以与自己周围的同学沟通起来也比较困难,欠缺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早期阅读中,学生大多数都是自己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而缺少了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并且呈现一个闭塞独立的状态,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图书之中,并不会主动的去跟其他的同学交流、探讨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这就使得每个学生之间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隔膜,没有交流就没有办法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在阅读之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于所阅读的图书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其他人的认知来丰富自己对于整本书的理解,进一步发散自己的思维,开阔自己的眼界。
二、提升小学阅读效果的具体策略
1、明确阅读目标
当前我国学生的主要阅读形式就是快餐式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益处。学生对于书目仅仅只是浅显地浏览了一遍,雁去无痕,在学生的心里可能都没有对这本书的印象,就遑论这本书对于学生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注重故事的情节发展,而对于整本书的主题、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一概不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提前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找出书籍的主旨和划出书中具体运用描写手法的句子。
2、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在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天马行空的阶段,基于这些显著的特点,教师必须“对症下药”,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我国当前小学阶段进行的早期阅读,教学体系比较僵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对于阅读的热情也就受到了打击。而且教师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一般会等着孩子们提问,然后再根据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但是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孩子本身智力发育就不够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较为欠缺,所以孩子往往不太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甚至于有些孩子根本就不会去思考。这种实际情况与教师们的预期就相差极大,与预期的教学效果也相去甚远。而且,小学的早期阅读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且得不到改善的话,就会影响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浪费了学生阅读启蒙的黄金阶段,最终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大大减弱,进一步影响了小学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3、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所谓泛读就是大致将书整体浏览一遍,了解整体内容、主要情节以及书籍的结构脉络。此举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书籍的整体把握能力。精读即在泛读的基础之上,把精力集中到书籍内部精彩的部份,对于精彩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刨析。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整体把握书籍内容的同时,对于重点的部份提出属于自己的思考与观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为学生进行书目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兼顾意义和意思两部分,做到两者的统一。如今,很多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书目之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外国名著的阅读,但是这些名著经过翻译之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晦涩难懂,即使这些书目之中蕴含着极为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学生无法坚持阅读下去,这样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选择书目的时候,要重视书籍的两个方面:一是经典性;二是儿童性。经典的图书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大浪淘沙之后的精品。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大这一类型书籍的阅读比例有利于为学生之后的阅读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处于学生思想启蒙的阶段,学生的心灵空白且单纯,在这一时期运用名著来浇灌学生幼小的心灵,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文化的向往和对于阅读的兴趣。
三、总结、思考
在当前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大环境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任重而道远。具有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拥有的宝贵财富。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 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J]. 李怀源. 课程.教材.教法. 2009(04)
[2] 经典儿童成长小说伴你走过童年[J]. Jieli Publishing House;. 广东第二课堂(上半月小学生阅读). 2018(09)
[3] 高年段儿童成长小说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 沈加云. 新课程. 2020(16)
作者简介:谢志茹,(1978.7.15-),女,汉族,山东省掖县人,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第二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第二小学 153200)
关键词:小学阅读;强化阅读指导;阅读教学有效性
我们要依据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之中引入大量的课外阅读的内容,使得课内外的教学内容联动,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之上进行不断地拓展、延伸。小学教师要强化对于学生阅读的指导,不断地提升小学阅读教学地有效性。
一、当前我国小学生早期阅读所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课堂的人数过多,教师指导较为有限
在我国,公立小学占据大多数,基于许多的客观原因,大多数的小学人数都在六十人左右。在大多数课堂学习之中,通常是一个老师带领着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阅读,所以教师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阅读状况,也就没有办法对学生的阅读给出一对一的指导。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小学之中广泛存在,所以各小学都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对于学生阅读管理过于松散。
现如今,大多数的小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会选择让学生自由阅读。往往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自由过度,教师们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给出正确的阅读方向,所以学生们的自由阅读往往就会出现没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阅读方向,就会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学生过于散漫的自由阅读严重浪费了小学生早期阅读的宝贵时间。由于没有老师严格的管理,而且小学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就会导致许多学生在原本应该进行阅读的时间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比如:剪纸、做游戏、画画、说闲话等,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这样一些行为的出现,就会让小学的早期阅读教育受到影响,会削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对其阅读习惯的早期培养与锻炼。
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于书籍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三打白骨精》这一篇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书中描绘的场景来编排一场情景剧,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扮演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西游记》这本名著的兴趣。
3、阅读期间,学生缺乏有效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心智发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属于启蒙初级阶段。对于周围人际关系欠缺处理的能力,所以与自己周围的同学沟通起来也比较困难,欠缺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早期阅读中,学生大多数都是自己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而缺少了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并且呈现一个闭塞独立的状态,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图书之中,并不会主动的去跟其他的同学交流、探讨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这就使得每个学生之间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隔膜,没有交流就没有办法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在阅读之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于所阅读的图书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其他人的认知来丰富自己对于整本书的理解,进一步发散自己的思维,开阔自己的眼界。
二、提升小学阅读效果的具体策略
1、明确阅读目标
当前我国学生的主要阅读形式就是快餐式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益处。学生对于书目仅仅只是浅显地浏览了一遍,雁去无痕,在学生的心里可能都没有对这本书的印象,就遑论这本书对于学生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注重故事的情节发展,而对于整本书的主题、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一概不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提前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找出书籍的主旨和划出书中具体运用描写手法的句子。
2、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在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天马行空的阶段,基于这些显著的特点,教师必须“对症下药”,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我国当前小学阶段进行的早期阅读,教学体系比较僵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对于阅读的热情也就受到了打击。而且教师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一般会等着孩子们提问,然后再根据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但是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孩子本身智力发育就不够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较为欠缺,所以孩子往往不太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甚至于有些孩子根本就不会去思考。这种实际情况与教师们的预期就相差极大,与预期的教学效果也相去甚远。而且,小学的早期阅读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且得不到改善的话,就会影响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浪费了学生阅读启蒙的黄金阶段,最终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大大减弱,进一步影响了小学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3、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所谓泛读就是大致将书整体浏览一遍,了解整体内容、主要情节以及书籍的结构脉络。此举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书籍的整体把握能力。精读即在泛读的基础之上,把精力集中到书籍内部精彩的部份,对于精彩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刨析。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整体把握书籍内容的同时,对于重点的部份提出属于自己的思考与观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为学生进行书目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兼顾意义和意思两部分,做到两者的统一。如今,很多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书目之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外国名著的阅读,但是这些名著经过翻译之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晦涩难懂,即使这些书目之中蕴含着极为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学生无法坚持阅读下去,这样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选择书目的时候,要重视书籍的两个方面:一是经典性;二是儿童性。经典的图书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大浪淘沙之后的精品。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大这一类型书籍的阅读比例有利于为学生之后的阅读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处于学生思想启蒙的阶段,学生的心灵空白且单纯,在这一时期运用名著来浇灌学生幼小的心灵,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文化的向往和对于阅读的兴趣。
三、总结、思考
在当前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大环境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任重而道远。具有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拥有的宝贵财富。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 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J]. 李怀源. 课程.教材.教法. 2009(04)
[2] 经典儿童成长小说伴你走过童年[J]. Jieli Publishing House;. 广东第二课堂(上半月小学生阅读). 2018(09)
[3] 高年段儿童成长小说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 沈加云. 新课程. 2020(16)
作者简介:谢志茹,(1978.7.15-),女,汉族,山东省掖县人,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第二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第二小学 1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