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起病隐蔽,笔者根据多年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出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对今后相关护理工作作参考。
关键词:呼吸内科 护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82-02
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患者也会因此而意志消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受疾病特征的影响,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严重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患者即可进入危险状态,威胁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疾病的治愈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及隐患、临床护理等方面问题做以总结。
1 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伴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差、反应慢等特点,且多为中老年,日常活动中应防止发生意外,病房内地面要保持干燥;外出散步应有医护人员或家人陪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每天用0.9%NaCI溶液含漱,常用清水洗鼻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发现患者精神萎靡、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重视。
2 呼吸内科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
疾病缓解期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采取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鼓励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增加有效通气量,鼓励患者戒烟、戒酒,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护理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应鼓励患者多咳嗽,多变动体位,定期翻身、拍背,呼吸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为宜;观察脉膊、血压、呼吸变化,尤其脉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意识,准备好急救药、除颤器与起搏器以有效配合抢救;注意合并症如肺栓塞有末稍疼痛发生,观察药物副作用。积极开展积极有效的日常护理,降低肺炎、肺气肿、肿心病的发病率。
3 临床护理
3.1 药物治疗护理。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但氨茶碱的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浓度、血药浓度;β2受体兴奋剂此类药物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加气道黏膜纤毛的清除能力,促进排痰。多选用定量吸入气雾剂,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有效惯用药物,它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应充分认识其作用及副作用。
医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时,多主张雾化吸入或者静脉注射。为了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安全的输入,应立即建立两个静脉通路,一条专用于特效药的输入,另一条用于一般药物的输入。在做静脉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用药史,如48h内有口服茶碱者,静脉使用茶碱应予避免或减量,且应监测其血药浓度。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慢,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抽搐等毒性反应。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吸入制剂时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
3.2 氧疗及卧床护理。患者应取半卧位,这样腹部及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膈肌下降可增加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为防止呼吸抑制,常使用于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速为1~2L/min,氧浓度在24%~28%之间。持续低流量吸氧是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之一。给氧方式为鼻导管或鼻塞。氧疗过程中需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开鼻塞再调节流量,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塞,再关闭氧气开关。氧气可缓解气急,增进食欲及睡眠,又可降低动脉及左心负荷,对此,患者常感舒服。给氧过程中,定期观察氧疗情况。一是观察患者缺氧状况是否改善;二是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塞堵塞;三是定时检查氧流量,以保证正确的给氧量;四是随时添加湿化瓶中的蒸馏水。
3.3 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护理。在补充足够液体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时,吸痰前应用湿化液湿化气道,用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吸痰后用1∶5000呋喃西林冲洗延长管,每次更换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轻柔,负压<6.7kPa,每次≤15s,先吸气道,再吸口腔。
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水肿、粘液腺分泌亢进、纤毛活动受阻,痰液排出不畅可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故排痰非常重要,使用一次性雾化器加药物连接瓶装氧进行药物雾化吸入,可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加纤毛清除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调节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介质的释放,尽早纠正缺氧状况口,以稀释痰液和协助痰液排出鼓励有效咳痰。
4 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常伴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患者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患者要耐心,不任意打断其话题;不要罔顾患者的神情,耐心恰当地结束谈话;在呼唤患者要时用尊称,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平时进病房时注意主动和患者打招呼,嘘寒问暖,以消除其孤独和恐惧感,解除其心情抑郁,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日常治疗护理期要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
5 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因素,护理过程中,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于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同时重视恢复期的全面综合护理,加强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对防止疾病的复发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2011.7(19)
[2] 孙桂荣,慢性支气管炎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护理.2012.2(5)
关键词:呼吸内科 护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82-02
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患者也会因此而意志消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受疾病特征的影响,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严重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患者即可进入危险状态,威胁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疾病的治愈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及隐患、临床护理等方面问题做以总结。
1 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伴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差、反应慢等特点,且多为中老年,日常活动中应防止发生意外,病房内地面要保持干燥;外出散步应有医护人员或家人陪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每天用0.9%NaCI溶液含漱,常用清水洗鼻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发现患者精神萎靡、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重视。
2 呼吸内科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
疾病缓解期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采取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鼓励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增加有效通气量,鼓励患者戒烟、戒酒,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护理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应鼓励患者多咳嗽,多变动体位,定期翻身、拍背,呼吸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为宜;观察脉膊、血压、呼吸变化,尤其脉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意识,准备好急救药、除颤器与起搏器以有效配合抢救;注意合并症如肺栓塞有末稍疼痛发生,观察药物副作用。积极开展积极有效的日常护理,降低肺炎、肺气肿、肿心病的发病率。
3 临床护理
3.1 药物治疗护理。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但氨茶碱的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浓度、血药浓度;β2受体兴奋剂此类药物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加气道黏膜纤毛的清除能力,促进排痰。多选用定量吸入气雾剂,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有效惯用药物,它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应充分认识其作用及副作用。
医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时,多主张雾化吸入或者静脉注射。为了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安全的输入,应立即建立两个静脉通路,一条专用于特效药的输入,另一条用于一般药物的输入。在做静脉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用药史,如48h内有口服茶碱者,静脉使用茶碱应予避免或减量,且应监测其血药浓度。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慢,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抽搐等毒性反应。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吸入制剂时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
3.2 氧疗及卧床护理。患者应取半卧位,这样腹部及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膈肌下降可增加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为防止呼吸抑制,常使用于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速为1~2L/min,氧浓度在24%~28%之间。持续低流量吸氧是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之一。给氧方式为鼻导管或鼻塞。氧疗过程中需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开鼻塞再调节流量,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塞,再关闭氧气开关。氧气可缓解气急,增进食欲及睡眠,又可降低动脉及左心负荷,对此,患者常感舒服。给氧过程中,定期观察氧疗情况。一是观察患者缺氧状况是否改善;二是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塞堵塞;三是定时检查氧流量,以保证正确的给氧量;四是随时添加湿化瓶中的蒸馏水。
3.3 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护理。在补充足够液体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时,吸痰前应用湿化液湿化气道,用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吸痰后用1∶5000呋喃西林冲洗延长管,每次更换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轻柔,负压<6.7kPa,每次≤15s,先吸气道,再吸口腔。
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水肿、粘液腺分泌亢进、纤毛活动受阻,痰液排出不畅可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故排痰非常重要,使用一次性雾化器加药物连接瓶装氧进行药物雾化吸入,可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加纤毛清除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调节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介质的释放,尽早纠正缺氧状况口,以稀释痰液和协助痰液排出鼓励有效咳痰。
4 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常伴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患者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患者要耐心,不任意打断其话题;不要罔顾患者的神情,耐心恰当地结束谈话;在呼唤患者要时用尊称,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平时进病房时注意主动和患者打招呼,嘘寒问暖,以消除其孤独和恐惧感,解除其心情抑郁,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日常治疗护理期要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
5 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因素,护理过程中,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于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同时重视恢复期的全面综合护理,加强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对防止疾病的复发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2011.7(19)
[2] 孙桂荣,慢性支气管炎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护理.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