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高二网上走班课“酸碱中和滴定”为例,尝试在基础课中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的个性化教学。通过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网上走班;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6–0035–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因此尽管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很少能真正落实。随着走班运作的进行,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发现,分层走班制的教学组织方式,虽然做到了把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比较接近的学生置于同一课堂,但是由于每个班级四十几个学生,其实差异性还是比较显著,学生在某些知识内容方面的分化也比较严重;而且,班级分层时考虑的是学生在高中一年的总评成绩以及学生对自己日后“ 3”选科的初步打算,并不代表每一个章节内容的学习或者知识内容的学习,都符合当初分层的层次。由于班级具有稳定性,不适合于短期内调整学生的学习层次,有的B、C层学生在某些困难较小的章节学习中,也渴望能听到更广泛的更深的内容;有的A层学生在某些知识块上比较欠缺,希望能够听到教师更加细致的讲解。同时,学生都有一种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听到教师的优质课,满足优质资源共享的愿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1]……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可以在“实体走班”的基础上,在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科试行数字化环境下的“走班”教学模式,即“网上走班”教学,作为“实体走班”的一种补充和深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 “网上走班”的认识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1 “个性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有了媒体的帮助,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班级集中授课变为“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
这种教学模式使用的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在本文中我们称为“网上走班”模式。
2.2 “网上走班”的认识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网上走班”教学,是一种通过媒体的辅助,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与“实体走班”相比,基于网络的“走班”最大的优越性在于“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在同一个课题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课程的内容、学习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授课风格的教师;在课外,选择任何合适的时间,依据自己的需求,对于课上自己没有搞清楚的内容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登陆网络平台再次进行学习,把课堂在时空上进行了拓宽延伸,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体现。
2.3 “网上走班”内容的选择
“网上走班”需要用到媒体网络,课堂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操作流程也比“实体走班”要复杂。要体现必要性,就必须选择学生在学习程度上差异性大且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在常规课堂上难以突破的重难点的内容或者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内容,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就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尝试。
(1)围绕实验展开复习内容。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科学,很多现象或者操作都有重要的“细节”。如果能够把录制的实验录像非常清晰地呈现,加上教师细致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细节、突破实验的难点,非常有帮助。其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大多可以通过实验获得,有了明显的实验现象的呈现,能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更具体,唤起他们对化学反应的记忆,避免死记硬背,产生厌烦情绪。根据网上走班的需要,我们积累了较多的实验微视频,有的来源于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教师的手机录像。
(2)通过计算机模拟把一些微观和抽象的过程更加形象地加以呈现,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
(3)思维容量大的难点由有经验的教师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来控制学习进度。
(4)把教师授课的精彩片断制成“微课”。为了满足学生优质资源共享的愿望,把组内一些教师在各类公开课或者优质评比课的精彩片断制成“微课”,在网上走班课中供学生学习分享。这些微课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别具匠心,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模仿学习的案例课。
(5)与学生學习水平测试有关的内容。把水平测试中的内容分专题进行编排,供学生自测。学生先观看教师录制的专题辅导微视频,然后依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完成对应合格考难度、等级考难度、化学竞赛难度的进阶式练习。合格考难度的题目建议每位学生完成,测完即时通过视频或解答PPT校对答案;等级考难度的题目大部分学生完成,在实体课堂中通过讨论完成习题的校对;竞赛难度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完成,课后教师进行个别化辅导。
3 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3.1 教学设计的特点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网上走班”课堂,由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新的教学系统,形成有利于学习者控制的环境,自我调节学习机制的引入为尊重学生的差异提供了有效策略[2]。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自我调控学习,需要教师良好的任务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过程的有效引导。 3.2 教学设计的内容
“网上走班”教学平台的设计一般有导学单、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进阶训练题、自我评价、课后选择性作业六个组成部分[3]。
3.3 教学设计示例(以酸碱滴定的复习课为例)
3.3.1 导学单
导学单是“网上走班”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课程的简单介绍、学习目标和学习流程。
一是课程的简单介绍,包括课题、课型和学习对象。“酸碱滴定的复习”属于高二化学基础型课程定量实验的一堂复习课,学习对象为全体高二学生。
二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制定时要充分研究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个体的差异,体现选择性。比如在“酸碱滴定的复习”学习目标中,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正确选择指示剂属于难度分层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
基础要求:知道三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甲基橙、石蕊、酚酞)。知道强酸强碱的滴定中可以选择甲基橙或者酚酞,知道滴定终点时指示剂具体的变色情况。
提高要求:通过pH计算,描绘滴定曲线,了解滴定突跃情况,理解选择酚酞和甲基橙作为酸碱滴定(包括弱酸强碱滴定、强碱弱酸滴定)指示剂的合理性。
能力提升要求: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含量”的原理,满足少部分对化学学科很有兴趣,或者有志于报考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
三是学习流程。有了媒体和网络的支持,学习流程上呈现多样化、可选择、可反复的特点。
进阶指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进阶训练题是难度上依次递增的几组训练题,按照A、B、C,难度依次递增。A组题——对应基础要求、B组题——对应提高要求、C组题——对应能力提升要求,进入课堂发给学生。A组题必须每位学生完成,B、C组依据能力和需求选择完成。
3.3.5 学习评价
评价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行为和效能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则根据学生课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认真态度,以及课堂进阶练习的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评价。
3.3.6 课后选择性作业
课后作业分为A、B、C三层,与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紧密相关,与进阶式训练题一样,每题都给出答案,部分题目给出解答提示,供学生在课后登陆平台,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并校对,A组题必做,B组题选做,C组题供学有余力的少数学生选做。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过程,我们就把酸碱滴定这一节复习课,通过提供滴定的操作过程、重要的实验细节分析、实验误差的分析、典型例题(分层)、课后习题(分层)等紧密关联的微视频,再配以学习任务单,形成一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性自主学习和复习的课。 4 教学实践和反思
4.1 教师备课流程
备课流程与一般的分层走班课不同,属于整个备课组共建共享的优质课程,需要在备课组长的引领下,发挥各个教师特长,群策群力,做好备课工作。
4.2 走进“网上走班”的课堂
學生在预学“自主学习任务单”某些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走进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机房,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期望、所喜欢的授课风格的教师进行选择学习。戴上耳机,自主地听课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边上的学生交流或者在课堂中直接举手问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上设置的“讨论”栏进行提问和交流。教师通过教师机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经常关注“讨论”栏中学生的疑问和交流的情况,在适当时候给予问题的解答和帮助;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进阶练习B组题,进入课堂交流讨论的环节。教师根据课堂观察以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按照学习水平由低到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学习后尚存在的困惑,有的困惑请学生帮助解决,有的困惑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教师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对教师的课程及微视频做出评价和建议,然后上交自主学习任务单,布置分层作业。
4.3 反思与效果
4.3.1 课程设置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
重点从两个方面关注学生网上走班教学过程:第一,关注学生网上走班学习的感受和看法,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第二,关注学生网上走班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不仅倡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行为和效能的自我评价,而且让学生对教师所开设网上课程进行满意度评价。
4.3.2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网络走班”教学,特别是基础型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必要性,就必须选择学生在学习程度上差异性大、且非常重要的或者在常规课堂上难以突破的难点的内容。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课程内容,设计多种可选择、可反复的学习过程。只有当教学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时,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4.3.3 满足了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的愿望和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传统授课方式中,真正能享受到最优秀教师服务的只能是少数人,网上走班整合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提供最豪华的教学阵容,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从中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他们学会选择,主动学习,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佳发展,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4.3.4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入了“催化剂”
准备一节高质量的基于网络的走班课,教师付出了比家常课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实践至今,备课组教师的态度由满腹牢骚转为积极主动、任劳任怨。究其原因,这种既分工又合作的资源共享式的课,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每次授课内容都很有可能被四、五百个学生听到;为教师创设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设计、授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林君芬.网络课堂环境下的差异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10,(5):91~97.
[3]吴巧玲.“网络走班”教学模式下的复习课教学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学,2014,(12):31~35.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网上走班;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6–0035–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因此尽管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很少能真正落实。随着走班运作的进行,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发现,分层走班制的教学组织方式,虽然做到了把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比较接近的学生置于同一课堂,但是由于每个班级四十几个学生,其实差异性还是比较显著,学生在某些知识内容方面的分化也比较严重;而且,班级分层时考虑的是学生在高中一年的总评成绩以及学生对自己日后“ 3”选科的初步打算,并不代表每一个章节内容的学习或者知识内容的学习,都符合当初分层的层次。由于班级具有稳定性,不适合于短期内调整学生的学习层次,有的B、C层学生在某些困难较小的章节学习中,也渴望能听到更广泛的更深的内容;有的A层学生在某些知识块上比较欠缺,希望能够听到教师更加细致的讲解。同时,学生都有一种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听到教师的优质课,满足优质资源共享的愿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1]……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可以在“实体走班”的基础上,在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科试行数字化环境下的“走班”教学模式,即“网上走班”教学,作为“实体走班”的一种补充和深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 “网上走班”的认识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1 “个性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有了媒体的帮助,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班级集中授课变为“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
这种教学模式使用的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在本文中我们称为“网上走班”模式。
2.2 “网上走班”的认识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网上走班”教学,是一种通过媒体的辅助,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与“实体走班”相比,基于网络的“走班”最大的优越性在于“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在同一个课题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课程的内容、学习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授课风格的教师;在课外,选择任何合适的时间,依据自己的需求,对于课上自己没有搞清楚的内容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登陆网络平台再次进行学习,把课堂在时空上进行了拓宽延伸,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体现。
2.3 “网上走班”内容的选择
“网上走班”需要用到媒体网络,课堂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操作流程也比“实体走班”要复杂。要体现必要性,就必须选择学生在学习程度上差异性大且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在常规课堂上难以突破的重难点的内容或者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内容,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就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尝试。
(1)围绕实验展开复习内容。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科学,很多现象或者操作都有重要的“细节”。如果能够把录制的实验录像非常清晰地呈现,加上教师细致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细节、突破实验的难点,非常有帮助。其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大多可以通过实验获得,有了明显的实验现象的呈现,能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更具体,唤起他们对化学反应的记忆,避免死记硬背,产生厌烦情绪。根据网上走班的需要,我们积累了较多的实验微视频,有的来源于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教师的手机录像。
(2)通过计算机模拟把一些微观和抽象的过程更加形象地加以呈现,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
(3)思维容量大的难点由有经验的教师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来控制学习进度。
(4)把教师授课的精彩片断制成“微课”。为了满足学生优质资源共享的愿望,把组内一些教师在各类公开课或者优质评比课的精彩片断制成“微课”,在网上走班课中供学生学习分享。这些微课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别具匠心,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模仿学习的案例课。
(5)与学生學习水平测试有关的内容。把水平测试中的内容分专题进行编排,供学生自测。学生先观看教师录制的专题辅导微视频,然后依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完成对应合格考难度、等级考难度、化学竞赛难度的进阶式练习。合格考难度的题目建议每位学生完成,测完即时通过视频或解答PPT校对答案;等级考难度的题目大部分学生完成,在实体课堂中通过讨论完成习题的校对;竞赛难度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完成,课后教师进行个别化辅导。
3 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3.1 教学设计的特点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网上走班”课堂,由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新的教学系统,形成有利于学习者控制的环境,自我调节学习机制的引入为尊重学生的差异提供了有效策略[2]。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自我调控学习,需要教师良好的任务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过程的有效引导。 3.2 教学设计的内容
“网上走班”教学平台的设计一般有导学单、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进阶训练题、自我评价、课后选择性作业六个组成部分[3]。
3.3 教学设计示例(以酸碱滴定的复习课为例)
3.3.1 导学单
导学单是“网上走班”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课程的简单介绍、学习目标和学习流程。
一是课程的简单介绍,包括课题、课型和学习对象。“酸碱滴定的复习”属于高二化学基础型课程定量实验的一堂复习课,学习对象为全体高二学生。
二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制定时要充分研究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个体的差异,体现选择性。比如在“酸碱滴定的复习”学习目标中,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正确选择指示剂属于难度分层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
基础要求:知道三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甲基橙、石蕊、酚酞)。知道强酸强碱的滴定中可以选择甲基橙或者酚酞,知道滴定终点时指示剂具体的变色情况。
提高要求:通过pH计算,描绘滴定曲线,了解滴定突跃情况,理解选择酚酞和甲基橙作为酸碱滴定(包括弱酸强碱滴定、强碱弱酸滴定)指示剂的合理性。
能力提升要求: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含量”的原理,满足少部分对化学学科很有兴趣,或者有志于报考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
三是学习流程。有了媒体和网络的支持,学习流程上呈现多样化、可选择、可反复的特点。
进阶指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进阶训练题是难度上依次递增的几组训练题,按照A、B、C,难度依次递增。A组题——对应基础要求、B组题——对应提高要求、C组题——对应能力提升要求,进入课堂发给学生。A组题必须每位学生完成,B、C组依据能力和需求选择完成。
3.3.5 学习评价
评价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行为和效能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则根据学生课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认真态度,以及课堂进阶练习的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评价。
3.3.6 课后选择性作业
课后作业分为A、B、C三层,与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紧密相关,与进阶式训练题一样,每题都给出答案,部分题目给出解答提示,供学生在课后登陆平台,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并校对,A组题必做,B组题选做,C组题供学有余力的少数学生选做。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过程,我们就把酸碱滴定这一节复习课,通过提供滴定的操作过程、重要的实验细节分析、实验误差的分析、典型例题(分层)、课后习题(分层)等紧密关联的微视频,再配以学习任务单,形成一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性自主学习和复习的课。 4 教学实践和反思
4.1 教师备课流程
备课流程与一般的分层走班课不同,属于整个备课组共建共享的优质课程,需要在备课组长的引领下,发挥各个教师特长,群策群力,做好备课工作。
4.2 走进“网上走班”的课堂
學生在预学“自主学习任务单”某些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走进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机房,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期望、所喜欢的授课风格的教师进行选择学习。戴上耳机,自主地听课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边上的学生交流或者在课堂中直接举手问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上设置的“讨论”栏进行提问和交流。教师通过教师机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经常关注“讨论”栏中学生的疑问和交流的情况,在适当时候给予问题的解答和帮助;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进阶练习B组题,进入课堂交流讨论的环节。教师根据课堂观察以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按照学习水平由低到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学习后尚存在的困惑,有的困惑请学生帮助解决,有的困惑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教师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对教师的课程及微视频做出评价和建议,然后上交自主学习任务单,布置分层作业。
4.3 反思与效果
4.3.1 课程设置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
重点从两个方面关注学生网上走班教学过程:第一,关注学生网上走班学习的感受和看法,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第二,关注学生网上走班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不仅倡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行为和效能的自我评价,而且让学生对教师所开设网上课程进行满意度评价。
4.3.2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网络走班”教学,特别是基础型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必要性,就必须选择学生在学习程度上差异性大、且非常重要的或者在常规课堂上难以突破的难点的内容。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课程内容,设计多种可选择、可反复的学习过程。只有当教学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时,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4.3.3 满足了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的愿望和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传统授课方式中,真正能享受到最优秀教师服务的只能是少数人,网上走班整合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提供最豪华的教学阵容,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从中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他们学会选择,主动学习,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佳发展,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4.3.4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入了“催化剂”
准备一节高质量的基于网络的走班课,教师付出了比家常课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实践至今,备课组教师的态度由满腹牢骚转为积极主动、任劳任怨。究其原因,这种既分工又合作的资源共享式的课,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每次授课内容都很有可能被四、五百个学生听到;为教师创设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设计、授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林君芬.网络课堂环境下的差异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10,(5):91~97.
[3]吴巧玲.“网络走班”教学模式下的复习课教学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学,2014,(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