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80例患者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对切口长度,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24)。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8~10.3 cm,平均8.5 cm;传统切口组切口长度15.6~23.8 cm,平均18.2 cm;小切口组的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163.8±15.6 mL,325.4±20.3 mL,传统切口组分别为283.5±13.5 mL,410.4±27.6 mL,两组均有差异(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89.4±14.2 min,传统切口组为123.5±10.3 min (两组比较,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外展角为43.8±8.5°,传统切口组为46.5±6.7°;小切口组前倾角为22.8±3.5°,传统切口组前倾角为23.5±2.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个月随访,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5±8.9、84.8±7.3分,传统切口组为58.7±6.6、75.4±10.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个月、12个月随访Harris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脑血管意外、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术后的伤口出血及手术的暴露时间,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
其他文献
在介绍护理的本质、性质、范畴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护理人力架构的基础上,论述了宏观及机构或微观层面的护理人力规划的制定要点.重点介绍了香港医院管理局护理人力规划的参考
目的 探讨影响隐球菌脑膜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80~1995年间诊治的11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疗效成功的7例中,联合应用二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效果肯
目的 ⑴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⑵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8月至 2 0 0 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拓了冠心病治疗的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心功能的判断价值.方法:对VMC组21例,疑似VMC组24例及非心脏疾病患儿的对
目的对广西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为探讨广西疾控体系检测资源整合及区域监测检验中心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省、市及部分县疾控机构检测资源资料进行分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主要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所导致的房律紊乱。诱发房颤的病因众多,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是促使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1999~2001年我院运用楚氏三指按摩法[1]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浅散通络法是一种复合式针灸法.运用了火罐的浅散法在局部产生的活血化瘀作用,配合远端循经取穴通络法,迭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综合作用,特点是先拔罐,再针灸,具有取穴少,
我们于1999~2001年,采用自拟疏肝悦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122例,并与全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