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一带水云乡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c8541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汪一河蓼水,从雪峰山腹地淌出,从历史深处流来,涌动在资江上游,润泽着这片湘西南热土。古为沙洲的高沙,因水的流变,沙的堆积,高而为垸,为村,为名重四方的高沙市。任暑寒更替,光阴荏苒,蓼水脉脉守望着这座历史文化名镇的繁衍兴盛,哺育着两岸足智多情的儿女,以其云水襟怀蔚起绵绵文采,代代风流。
  恍若奔赴千年的盟约,我,这个曾把少小情怀挥洒于古镇水畔街头的小女子,在离开她十年之后,如隔世的狐仙,在这杂花生树的春三月,再次穿越于她的新城古道,前世今生。
  曲江风景暮春幽,醉月流觞到碧流
  高沙,自秦汉人文肇始,唐代称之为市,立埠已一千三百多年。在水路为要的过往,这里作为湘黔要津,湘西南大埠,素享小南京美誉。今日高沙,仍以她的诗文谱牒,让曾经的诗情古意照眼而来。
  “市接溪田外,行来窄路斜。
  长桥平贴水,密屋直排沙。
  肆列人居货,簾招酒办家。
  僧房聊假榻,薄暝正栖鸦。”
  时光倒回,我看到长衫飘洒的上海进士彭开祐,在康熙三十五至三十八年间,作为武冈知州的他,以一首《宿高沙市》,把高沙人居的稠密、市井的繁华和自己孤旅天涯的苍凉,一古脑漫漶在我的心间。而清末大外交家郭嵩焘的《高沙樟树歌》、资江名宿邓显鹤远在长沙亲友唱合的二十六叠“高”“沙”韵,更让这商贸古镇满被文采风流。
  “曲江风景暮春幽,醉月流觞到碧流。
  夹岸寻花邀异客,临波酌酒赠良俦。
  桃枝拂浪残红活,柳絮沾杯太白浮。
  一半勾留缘此水,闲从古渡荡轻舟。”
  当一道彩虹飞越苍穹撞入我的眼帘,燕子扑腾着双翼落在临江轩上悬山翘角的屋顶,衔来草长莺飞的传说。我看到了山环水抱着古老的回澜桥,看到了垂柳翩翩起舞的蓼水河畔踏歌而来的名士先贤。
  游船宴饮,酒微酣,人初醉。这酒前劲清润而后劲深醇,入五脏六腑可见恍惚的香绵。桃枝拂浪,柳絮沾杯。当时局混沌,举世皆浊,陶渊明臆造的中国乌托邦在此处有了寄托。当人间四月芳菲尽,蓼溪桃花始盛开,清流苍翠,短松瘦竹,涧草犹短,寻找精神乡土、灵魂家园的人发现,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月色深深浸碧水,清风透彻小轩窗,星星在酒杯中浅唱。荡一叶轻舟,片片流云碎成摇曳的翡翠,漫天浓翳的新叶将岁月染成通透的绿。这位叫刘铭鼎的清末贡生,无官名而以文名,也许太多的抱负和情愫只能诉之于笺上毫端,便让家乡的高朋酬唱、诗酒风流,同蓼水一起流淌到了今人的眼底。
  一半勾留缘此水,是汛期误了佳期?还是佳人羁恋才子?我只能以自己今天的情怀去揣摩去畅想。不过,从他的闲荡二字,我想,这位刘家公子的日子,应该更多的是良田美眷,诗意柔情。
  漫步沿江风光带,我夹岸踏春赏花。手掬一叶动人心魄的绿,任春天清香四溢;捧起花的脸庞,在水光山影中阅读生命的纯洁。
  年年六月传遗事,山市装成海市华
  当亭亭如盖的参天古木摇曳满树的葱茏,当亲爱如母的蓼河开怀接纳扑腾于她怀抱的少男少女时,“小南京”里开始了每年六月的“迎故事”。
  高跷队踩过来,抬故事游过来,旱船跑起来,龙灯狮子舞起来。四方八面的青年男女,也在这青春的节日,从田园阡陌、低小茅檐、四合院中走拢来。
  廻澜桥、水南桥、城隍庙、乾元宫、火神庙、财神阁,还有那溢彩流光的新街里,四处人山人海,笙歌如潮。熙熙攘攘的高沙市啊,到处是满街满巷的红男绿女,满店满摊的叫卖吆喝,满头满脸的羞云香汗。
  千百年前,少女情怀的我,满腹轻愁最是诗。在这每年最繁华热闹的六月节,我站在亲水码头岸边,看人烟稠密,粮船云集,川流不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市街,宝马争驰于驿道。我游于优美的古埠滨河,满目蓼河的碧波,依稀间仿佛又看到了心仪的你,一袭风衫一袋书的优雅;看到了你搭乘的欲借六月水远游的商船,听到了船夫的叫喊,闻到了舱内飘来的酒香。我驻足高耸的牌坊脚下,看水天一色,云水茫茫。金翠耀日,身罗绮飘香;花光满路,心无限猗郁。但问何时有你返程的音讯?何处有你归来的身影?
  淡淡胭脂氤氲我的思绪。年华如梦,你把一季又一季的绿色原野,揉碎成泥土中潮湿的腐朽。青云打湿了诺言,一曲琵琶奏断了衷肠。
  风雨桥下,点一朵盛开的睡莲灯,这黑暗中的小小火焰,照亮了对方的眼睛,温暖了彼此的灵魂。清风撩动少女心事,碧水承载纯美相思。于是思念缓慢渗出,如这静水深流的蓼水河,让人心变得柔软澄澈。
  “年年六月传遗事,山市装成海市华。
  洞口黄桥石江路,逢人便说走高沙。”
  清道光年间,情深桑梓的高沙诗人肖鸿钧,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咏叹着高沙这片水云之乡,而在他写就的十六首《高沙竹枝词》中,这排在第七首的作品应该是咏唱率最高、传播量最大的了。它如蓼水一般,传诵着当年的烟景繁华,也传诵着繁华背后年年相续的青涩情怀。
  朦朦月下云峰塔,递递河边吊脚楼
  岁月在变,沉淀的是云峰塔一生的雄伟壮丽。塔内彩绘的壁画描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满墙的诗歌刻录着一轮轮悠远的沧桑。塔顶的青松常有鸟儿栖居,飞檐翘角上系挂着铁顶铜铃,清风徐起,铜铃悦耳,清音远闻。
  容颜易老,不变的是吊脚楼天生的妩媚动人。吊脚楼临水而立、依坡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如一部歌谣,一段史诗,记载着风雨飘摇的高沙史,诉说着不寻常的百姓情。吊脚楼上的月亮好像罗敷梳妆,梳成一个十字绣球等待着梦里郎君。
  就是这古塔,这吊楼,演绎着古今的哀怨与欢欣。
  相望欲成愁,相思欲成疾。涓涓女儿泪,伤情梦里诗。在高沙的诗文史册里,我特别亲切于两位流品高雅、知书识墨的前辈红颜。高沙才人袁子洙、袁凤翔叔侄两人,天不假年,中天而落,在地域文献中所载事迹和作品不多。但他们孀居的两代未亡人袁许氏和袁曾氏,却分别以才情俱美的诗名和《衡麓山樵诗草》《香山使者诗草》两部诗集入录《武冈州志·艺文志》。   “烽烟满目惨干戈,无处栖身似女萝。
  回忆家园遥几许,关怀骨肉近如何。
  谁怜此地成沧海,未识何人唱凯歌。
  最使伤心禁不得,夕阳斜对泪滂沱”。
  咸丰十年,太平天国的战火逼近湘西南,袁许氏的这首《庚辰避乱有感》将天下之乱,家国之忧,飘零之苦,思亲之痛,写到了每个读者的心坎。伴韶华渐老,她叹《落叶》,作《忆梅》,咏《红梅》,题写夫君遗相,对爱情的咏叹,总是这前代佳人的生命滋养液。年届六旬,亲戚想着为老母祝寿时,老人想到夫君早去,而凤翔、玉树两侄又相继而逝,以诗却之。 镇日含悲住小楼,未亡何忍说添筹。
  绿窗寂寂韶光老,珠泪涟涟岁月流。
  纵满百年难释憾,况残两柱转增忧。
  无聊每向花间望,只有寒梅晚更幽。
  容颜的悲苦,深心的孤寂,今日读之,恍在眼前。
  袁曾氏,这才貌双全的隔世佳人,在与远求功名的夫君书信唱和时,闺中少妇对先生的恩爱与期许,即如门前蓼水,汩汩滔滔。
  “记得当年伴读时,三更灯火夜眠迟。
  研精哪惜肱三折,呵冻谁怜笔一枝。
  长叹牛衣终须分,岂期羊叔有人知?
  从今好慰高堂望,走马长安是健儿”。
  负荷如此厚望的袁凤翔,却不能走马长安,而留给妻子的,只有收检遗稿的不尽哀思:
  “双眉紧锁积忧深,砚匣尘封直到今。
  偶展藏书和泪读,尚留残句与谁吟?
  泥鸿爪印分明在,云鹤声高何处寻。
  纵使重泉终有望,苍茫难禁此时心。”
  笔底融情,胭脂伴泪;望穿青眼,孤鹤鸣秋。我的吊脚楼里的母亲啊,你们的诗篇,至今让我满目潸然。
  云峰塔,你虽没有雷峰塔那么知名的神话传说,但你也以自身的厚重,和名传遐迩的上湘公馆一道,记录着高沙古镇的兴衰起落,咏叹着多情儿女的离合悲欢。
  吊脚楼前的蓼水,是痴男的爱之河,也是怨女的忘情水。
  阶前蓼水通沂水,江上凤山接鲁山
  天,从裂缝中挤出一缕阳光。你们回来了。
  你,曾于光绪十七年高中举人、并留学日本的李钟奇,不事官宦,毅然回乡;你们,高沙贤达袁朴、杨京华、曾梦吉,决然兴学。绵延千秋文脉,振兴桑梓人文,是你们这些华夏文明孝子贤孙的心灵旨归。你们归根在家乡这中国南方孝文化第一镇,携手于巍然大观的曾八支祠,感受孔门之泽,曾子遗风。
  “资水如练、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
  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就是这座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的宗祠,荟萃中国孝文化之经典与精髓。曾国藩及其儿孙三代均在此挥毫染翰,留下情思与厚望。而涤生先生手书的黑漆绿字“春风沂水”大匾,让仰头瞩目的我们,如沐当年曾子携儿就学于孔门时春风的骀荡,沂水的清和。当今海内名流曾宪梓先生,几番为高沙的曾氏宗祠题联题额,力赞曾子孝文化的千古流芳。铭刻唐玄宗像赞,历经千秋磨难,承载孝文化之厚重的曾子雕像在这里被唯一保存流传。墙上仿刻的朱熹榜书“忠孝仁爱”,“严肃整齐”,一笔一字都是对后人传承孝道、传播文明的鞭策。做官经商如浮云,办学传文才是你们的初衷。当一百多年前,由于李、袁、杨、曾四位乡贤的同心奋力,第一块“蓼湄中学”的牌匾挂在古镇的中央,孔门的儒文化根脉,曾子的孝文化余绪,在高沙有了传播的土壤。学子们胸怀家国,在这里囊萤立雪,苦读寒窗。学堂里前人种下的千年古樟,留给来者一片文的华盖,孝的荫凉。
  春风沂水,鲁山青秀。蓼河悠悠,凤岭重重。垂曾接孔的高沙古学堂,文脉深植,代起风华。新中国之后,从高沙、从蓼湄园走出的,也是英才济济,精英连连。刘寿祺,曾主持今湖南师大前身湖南师范学院和主政湖南教育多年,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教育学》。谢璞先生的一篇《珍珠赋》,亦举国尽知。他们为蓼湄园的古樟树更添了绿绿灵光,他们为高沙人文张灯立柱,薪火留传。
  古有无名氏题写高沙地名联曰:
  清溪回澜,何日太平到仁寿;
  尊德敬业,乘时文敷上青云。
  这里的清溪、回澜、太平、仁寿四桥,尊德、敬业、文敷、青云四校,和历代文人咏唱的高沙八景一样,铭记的,是高沙人文曾经的美丽与光辉。
  一河一古镇,一云一水乡。天上飘着的那朵白云,正与蓼水河默默对话。历经了山川岁月的沉淀,成就了如今最美的相遇。走在今天这道正在兴建延伸的沿河文化长廊,抚摸这堵诉说高沙历史的文化城墙,时光在这里凝固成一曲四季交响的乐章——春赏新绿,夏木可人,秋清气爽,冬静雪深。
  汤岚,女,瑶族,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湖南日报》《长沙晚报》《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
  责任编辑 杨晓澜
其他文献
何纪光先生以其近半个世纪的精力心智坚持继承、改造、弘扬湖南本土高腔山歌的传统唱法,学习、吸纳、活化西洋科学发声功法,使其创立的“新型高腔唱法”行腔予三个八度(a-f3)之间
为研究利用塑料排水板处理的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在筑坝过程中的固结变形行为,利用修正剑桥模型结合Biot固结理论,建立软土地基上分层填筑过程中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出坝体
基于正态分布随机Petri网的串行和并行两种基本结构的化简开展研究,推导出在正态分布广义随机Petri网中化简串行模型的等价理论公式,即合成执行时间为各个变迁的执行时间之和,仍服从正态分布,并且合成均值等于所有变迁执行时间的均值之和,合成标准偏差等于所有变迁执行时间标准偏差的方和根。还提出了并行模型的模拟仿真计算方法,分析了两个并行变迁独立不同分布时的情况,并给出了近似估算公式,在公式中,均值较大
减少位置管理信令开销是PCS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隐含注销算法是用户改变位置区时,原数据库VLR不执行注销.传统隐含注销算法有以下问题:(1)VLR记录可能无效,需大容量VLR;(2)VLR维护困
数学思想方法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纯数学知识
一  1898年3月,田汉出生于长沙县东乡,这里不仅是湘剧、皮影戏(亦唱湘剧)流行的地方,且不少湘剧名角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唱工老生陈绍益、二净罗元德,皮影戏能手向福生等,还是田汉家的表亲。田汉“对戏剧从小就有很深的爱好”。每逢年节和喜庆之日,他表叔向福生带着影戏班子,敲锣鼓,吹唢呐,在乡里招摇而过市,五、六岁的田汉,总是和小朋友一道,跟在后面助兴吆喝。每当“看完影子戏回来,老是学着唱呀唱的,
在这个初秋的日子,我躺在我的吊床上。金色的阳光照亮了原野、山林,还有远处的池塘。我的吊床在阴凉的屋檐下一个门框的左上角。我看到风从遥远的地平线奔跳而来,飞过池塘,带有池塘的泥腥味儿,飞过原野上的草丛,草又黄了一层,飞过树林,最先黄起来的那几片叶子就跳舞似的在风里婀娜多姿,然后,落入它们从春到夏一直俯看着、充满了好奇的大地。风最后吹过来,摇动我的吊床,我感到这风跟春天不同了,春天的风是湿润的,我感到
文章从组织文化、创新理念、能力开发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挖掘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成功之道,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有所借鉴.
针对崩落采矿法纵向分区开采过程中冒落危害防治这一关键安全技术问题,以小汪沟铁矿在矿体延深方向划分为3个分区开采为依托,运用理论分析方法,指出了各分区冒落危害的主要种
分析了网格安全基础设施授权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网格动态性、自主性与多重管理特点提出了基于角色、能够解决大规模虚拟组织授权问题的方案,实现了虚拟组织用户有效管理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