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思考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bsh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重新组合教材,选择活动主题
  每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总能碰到一些类似的文章。假如我们能重新组合这部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能真的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如苏教版五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船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主人公肖邦和船长哈尔威都曾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所不同的是肖邦选择了生,而船长选择了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其实,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研究话题,于是,我巧妙利用,就以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话题,通过课后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如通过访问、讨论、网络等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从人生观、国情、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等方面,比较两人的异同,找出真正的原因。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人生观的提升,同时,更多的是提高了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 有效利用生成,引出活动主题
  生成而精彩,语文教学也因生成而具有了无限活力。如何有效地利用动态生成呢?“综合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苏教版四上《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原以为学生对这篇课文会不感兴趣。然而,刚上完第一课时,我蓦然发现,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上特别投入,为什么?我反思着自己的教学预设,究竟是什么地方打动了学生?又是什么使学生会有这么大的精力投入学习呢?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找了个别学生交谈,这才发现,原来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滴水穿石”的故事给了读者什么启示,也不是关心教师怎么会别出心裁地执教这一堂课,他们感兴趣的,恰恰是我预设教案时忽略的一系列小问题,如“滴水穿石的故事会是真的吗?”“状如卧兔的景观真的是滴水而造成的吗?”
  多有思维的学生呀!这不正是教师苦苦追求的、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吗?于是,我马上调整第二课时的教学计划,转而让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组合研究伙伴,通过一周的准备时间,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方法,加以研究、考证……
  一周后,按照预定计划,执教第二课时。刚开始,课堂就热闹极了。学生就一个个感兴趣的话题侃侃而谈。原来,在这一个星期时间里,学生不光按要求做了,私底下协商过,就连答案也统一了。原本枯燥的课堂被激活了,原本从不发言的学生也“开窍”了,这都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在本课的成功运用。看着学生们得意的样子,我决定再次深入下去,让学生将一周的活动用习作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学生们二话没说,立即快速而又高质量地完成了习作。从没见过我们班学生能写出这么好的习作,因为在活动中,学生们都有了很多收获,都有很多的苦与乐要告诉大家,这不正是写作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三、 根据学生特点,特定活动主题
  由于本地区的教学资源整合,我乡原有的三个学校进行合并,因此,来自三所学校的部分学生及一些外来学生就组成我所任教的班级。刚开学,我就发现了本班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课堂上爱讲话,尤其爱“插嘴”。这种现象假如处理得好,肯定能营造出一种活泼的班风;假如处理不好,怎么办?
  于是,我又想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在活动中提升自己。我给学生布置了一次活动,两周后举行一次辩论赛,主题为“课堂上插嘴讲话好,还是不好?”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出了“插嘴”现象较严重的学生担任主辩手。为了表示教师对这次活动的重视,我还和学生们一起观看了几场精彩的“大专辩论赛”,并和学生们一起参加了平时的讨论……
  两周后的辩论赛上,学生们的表现再次让我吃惊,他们竟然从“文明”“课堂效率”“学生心态”等多方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不仅如此,甚至部分学生当场向老师认错。在此基础上,我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长期的比赛,学期结束时,评选出同学们心目中这方面的好学生及进步学生。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顺利地认识到了这种现象的不足,并真心实意地改正了。
  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选择好适宜学生发展的主题,开展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真正能为学生服务的实践活动,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语文!
  (作者单位:常州市勤业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故事激疑,引出“相争”  1. 同学们,通过课前的了解,老师发现大家喜欢听故事。那好,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历史小故事。  2. (课件播放《苏代止赵伐燕》故事视频)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分裂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有一回,赵国想出兵攻打燕国,燕国的大臣苏代听说后,主动向燕王表示,愿意去见赵王,设法阻止这场战争。苏代来到赵国,见到赵惠王后,便给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以指导课外阅读作品(整本书或整套书)为主要目的的课。我们认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课内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阅读策略,增长见识,学会学习,品味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在研究进程中,我们积极构建了“通过阅读学习”的指导课模式与策略。指
期刊
一、 阅读封面,创境激趣  师:(手拿绘本,投影封面,遮住书名)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有意思的绘本。先来看看封面,猜猜这本书可能会讲什么?  生:(兴奋起来)我猜会讲一只兔子的故事,因为封面上画了一只兔子。  生:我觉得会讲这只兔子为什么生气的故事,因为它都气得冒烟了。  师:(追问)仔细看看这只兔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它非常非常生气?  生:它脸蛋都是红红的。  生:它撅着嘴,抱着胳膊。  师:还
一、 抓课堂,为积累奠基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1. 字正腔圆,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境中。对文章的每一句话不能平均用力,一定要着重指导朗读重点语句,要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只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地读,才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品味
积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通过灌注希望、塑造力量等策略,正视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我校依托江苏省“十二五”课题“积极课堂”的研究,把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思考融入到已有的课堂认识中,将对知识的尊重、多元人才观的树立,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在融合、精取、实践、反观中,不断丰厚“积极课堂”的内涵、特质。我们认为,“积极课堂
“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它注重让学生在亲历“听说读写”活动中,实现言语能力动态提升的阅读教学组织形式。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指向“言语”,注重挖掘课文的言语教育因素;教学设计方式和过程组织指向“实践”,注重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言语练习的平台。  一、 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某种碰撞,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蕴,学生也才会从
【案例】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一文。下课后,我们班的何承龙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还认识一个和‘蜜蜂’的‘蜜’字长得非常像的字,可是,我弄不清它们的用法。”(出示“蜜”和“密”字)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一个好办法区分它们,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很快大家有了共识:“蜜”字的下面是一个“虫”,表示与昆虫相关,如:蜜蜂、蜂蜜;又可以表示与蜂蜜相关的甜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