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毛泽东推荐了井冈山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带红军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并未上过井冈山,那他为何会选中井冈山呢?1927年2月,毛泽东到湖南衡山县城时,访问过当地的妇女会干部张琼。张琼说起她有个表兄,受国民党追捕,无处可逃,逃进了井冈山。那儿山高皇帝远,国民党鞭长莫及。从此,毛泽东就对井冈山有了印象。
  1927年9月初,在部署完秋收起义工作后,毛泽东郑重地对众人说:倘若暴动失利,退路在哪里?第二团团长王兴亚说:“要是咱们打输了的话,就退到我的两个老庚(袁、王)那里去。那里高山大岭,险要得很,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连绵好几百里,安得下千军万马呢!”大家忙问是哪儿,他说:“井冈山嘛!”
  (转摘自《文摘周刊》)
其他文献
中共的早期领袖中,陈独秀的脾气大是出了名的。多少也是因为资历摆在那里:彼时的中共中央,成员大多是他的晚辈,论声望则更是无人能与他相比。与党内同志辩论,他常以势压人,动辄拍桌子、掼茶杯。虽然事后有悔意,却只能是他自己认账,断不容他人挑刺,众人背后呼为“老头子”,隐然也有对其家长作风的忌惮之意。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说他“恶霸作风”,甚至有言:“这家伙要有了权,一定是先杀了人,再认错。”  脾气大,背后是强
期刊
重视思想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在纪念建党92周年和党中央部署的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我们撷取了党的历史上十次重要的整党整风和学习教育活动,以资参考和
期刊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对中国来说是多事之秋。在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国际上,由于中国在西藏进行平叛,中印关系随之紧张,西方世界掀起反华浪潮,中苏友好关系这时候也开始解体。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应对这些挑战,渡过难关,是毛泽东当时考虑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从1959年春天开始,毛泽东在不同场合经常讲起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一些不怕鬼的故事。5月6日,他向11个国家的访华代表团
期刊
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与坚定的革命者,张爱萍既是极富理想、敢作敢当的热血男儿,又是桀骜不驯、擅长吟诗作赋的性情中人。正因为他刚烈的性格与锋芒毕露、坚持己见的个性,从青年时代开始,即被视为是“共产党里的另类”。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  平生“四不畏”  1959年
期刊
12月1日  中央作出“三反”运动的决定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作为贯彻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这一中心任务的重大措施,要求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贪污浪费现象。随后,“三反”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12月5日  胡锦涛带领中共中央书记处成员到西柏坡学习考察 2002年12月
期刊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他在非常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艰辛努力,最终带领队伍摆脱困境,渡过难关,一直坚持到抗战爆发。这期间,陈毅将自己的领导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经济上的领导方法就是坦诚地公开公共财产。  从江西根据地化装突围的时候,陈毅带了一大笔钱,都是些金条。陈毅一直把这批金条缠在腰里,冬天还好,衣服厚可以掩饰。到了夏天,腰里不免就
期刊
余玮专栏  “你们常来看看我,到北京来看我……我死后,你也不要忘了每年到坟头上看我一次啊……”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如此感慨道。  自20岁起,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总共工作了15个年头。在此期间,李银桥结识了毛泽东家的家庭服务员韩桂馨,并在毛泽东的撮合下与她结为夫妇。我在采访时,李银桥和韩桂馨都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那些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日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然而在这两位老人心中,毛泽东的音容笑
期刊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他诞生近200年后的今天,他的祖国仍然保留着550条马克思大街,表达了德国人民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与怀念。  在遥远的东方中国,也有一条独一无二的“马克思街”,这条街命名于1933年7月,是当年苏区军民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产物,而且这一名称从红军时期沿用至今。如今,它的旧址仍在,依然保存着原貌。这条街是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见证,也是红
期刊
我是安徽砀山县城东阎王庙村人。1920年出生,14岁起,就住在史晓昭(砀山早期革命创始人)家,跟着他打游击。1938年,日军炸毁了李庄车站旁边的汪集大桥(陇海线徐州至商丘段上的重要通道),并出动飞机,对砀城轮番轰炸。日军在砀山的暴行令人发指,我怒火中烧,毅然参加了孟宪琛、李庆瑞等人在黄河故道北组建的抗日义勇队。6月间,我离开了家乡,在山东单县张寨村,经张俊峰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经组织安排
期刊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是既心怀天下,又情系家乡。他对故乡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单就他为家乡诸多学校如“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东山学校”、“韶山学校”、“湖南农学院”亲笔题名的举动,便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生养自己的那方热土的眷恋,体现出他热爱故乡和对故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浓郁情感。  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毕业题词并题写校训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和从事革命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