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也进入快速轨道,这犹如一把“双刃剑”,即带来了挑战,又面临问题,那么,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政策
从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情况来看,事业上得到了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管理方面却面临一些问题。根据笔者调查和访问发现,总体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认真进行反思,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我国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着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③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④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⑤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⑥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卫生部门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卫生事业探索不够,缺乏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全局高度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勇气和力量。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应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
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政策的建议
1.政府卫生行政与卫生管理关系是独立和统一的辨证关系
国家的卫生部是政府最高的卫生行政部门,我国主管公共卫生的部门主要职能是处理涉及全国性的卫生及与卫生有关的行政事务;发布国家卫生标准、卫生统计信息;制定国家10年卫生规划,等等。在这一方面应该加强调控,而少政府行政干涉,逐步地按范围放开对医药机构的行政管理限制。可考虑把大部分临床医疗服务的职能通过医疗保险的方式交给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只是“管”医院而不是“办”医院,在公共卫生领域除了有健全的机构、完善的法规外,还应加强建设一整套应付公共卫生危机长期有效机制。
2.制定公共卫生管理的各类政策,应该有利于执行和很好地推行
而且应该到位到更基层的民间生活社区去,用制定政策和计划来支持个人和社区的卫生工作包括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里加强领导,分级制订社区公共卫生计划,制订和考核社区公共卫生计划中各项可衡量的具体指标以不断完善计划,与医疗体系联合评价社区预防和治疗的公共政策,制订指导公共卫生实践的政策法规。
3.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管理的拨款建设,加大对配套基础设施和机构的设立组建的投资
利用政策发展一批基层村镇人口集中但经济落后和医疗条件差地区的公共卫生预防和治疗救济组织和机构。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城镇中,可以动员和建立社区联盟来认识和解决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召集和促进社区各种团体组织(包括一般认为与卫生无关的机构)形成公共卫生伙伴关系,开展健康促进计划和项目,包括预防,健康检查筛选,康复等项目,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和物资资源组建社区公共卫生联盟来促进社区卫生。
4.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要坚持做好公共卫生评价
公共卫生评价指的是常规地系统地收集与公共卫生有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并随时提供给公众。与公共卫生有关的信息包括关于公共卫生状况的统计数字,公共卫生需要,有关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或其他调查。从评价包含的内容来看,任何单一的公共卫生机构都不可能具备足够的资源来单独承担和完成这项任务。有些内容政府可以独立承担,有些内容必须民间组织参与配合。
5.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要转变政府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第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第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第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第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最后,还建议制定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政策和计划,应该强调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里加强领导,分级制订公共卫生计划,制订和考核公共卫生计划中各项可衡量的具体指标以不断完善计划,与医疗体系联合评价预防和治疗的公共政策,来制订指导公共卫生实践的政策法规。这样做,最终希望落实到建立起一个长效的中国特色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运行机制,来保证人民的公共卫生利益。
参考文献:
[1]张素霞.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伦理建设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年07期
[2]王强,马军.关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3]王强,马军.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1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政策
从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情况来看,事业上得到了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管理方面却面临一些问题。根据笔者调查和访问发现,总体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认真进行反思,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我国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着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③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④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⑤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⑥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卫生部门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卫生事业探索不够,缺乏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全局高度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勇气和力量。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应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
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政策的建议
1.政府卫生行政与卫生管理关系是独立和统一的辨证关系
国家的卫生部是政府最高的卫生行政部门,我国主管公共卫生的部门主要职能是处理涉及全国性的卫生及与卫生有关的行政事务;发布国家卫生标准、卫生统计信息;制定国家10年卫生规划,等等。在这一方面应该加强调控,而少政府行政干涉,逐步地按范围放开对医药机构的行政管理限制。可考虑把大部分临床医疗服务的职能通过医疗保险的方式交给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只是“管”医院而不是“办”医院,在公共卫生领域除了有健全的机构、完善的法规外,还应加强建设一整套应付公共卫生危机长期有效机制。
2.制定公共卫生管理的各类政策,应该有利于执行和很好地推行
而且应该到位到更基层的民间生活社区去,用制定政策和计划来支持个人和社区的卫生工作包括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里加强领导,分级制订社区公共卫生计划,制订和考核社区公共卫生计划中各项可衡量的具体指标以不断完善计划,与医疗体系联合评价社区预防和治疗的公共政策,制订指导公共卫生实践的政策法规。
3.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管理的拨款建设,加大对配套基础设施和机构的设立组建的投资
利用政策发展一批基层村镇人口集中但经济落后和医疗条件差地区的公共卫生预防和治疗救济组织和机构。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城镇中,可以动员和建立社区联盟来认识和解决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召集和促进社区各种团体组织(包括一般认为与卫生无关的机构)形成公共卫生伙伴关系,开展健康促进计划和项目,包括预防,健康检查筛选,康复等项目,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和物资资源组建社区公共卫生联盟来促进社区卫生。
4.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要坚持做好公共卫生评价
公共卫生评价指的是常规地系统地收集与公共卫生有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并随时提供给公众。与公共卫生有关的信息包括关于公共卫生状况的统计数字,公共卫生需要,有关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或其他调查。从评价包含的内容来看,任何单一的公共卫生机构都不可能具备足够的资源来单独承担和完成这项任务。有些内容政府可以独立承担,有些内容必须民间组织参与配合。
5.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要转变政府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第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第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第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第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最后,还建议制定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政策和计划,应该强调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里加强领导,分级制订公共卫生计划,制订和考核公共卫生计划中各项可衡量的具体指标以不断完善计划,与医疗体系联合评价预防和治疗的公共政策,来制订指导公共卫生实践的政策法规。这样做,最终希望落实到建立起一个长效的中国特色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运行机制,来保证人民的公共卫生利益。
参考文献:
[1]张素霞.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伦理建设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年07期
[2]王强,马军.关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3]王强,马军.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