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德国——兼论“中德苏联盟”的构想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7年参战纠纷发生以后,孙中山就一直坚持接近德国的政策,这种政策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因为孙中山希望得到德国的政治、军事和技术援助;巴黎和会以后,孙中山的亲德政策与亲苏政策相联结,形成了“中德苏联盟”的构想,亲德和亲苏政策是一体推进的,其政策来源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孙中山认为受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压迫的民族应该通过中德苏三国联合来抵抗英美强权,孙中山的思想成为后来中国国民党联俄政策和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基础;尽管孙中山及其广州政府并没有与德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其联俄政策也因为他的逝世而最终放弃,但在整个20世纪30—40年代,这种中德苏合作的政策总是时隐时现地贯穿于中国政治家的认识中。
其他文献
蒋介石笔下对宋美龄之情感,有一份难以克制的敬爱之情,但因敬而生爱之背后,蒋亦感某种不自由之苦。婚后头三年,蒋常年征战在外,两入聚少离多,加之个性与生活习惯的差异,姻亲之累,子嗣问题之困扰,经国、纬国与继母之间的微妙关系等,均令蒋苦闷而深感“家事难言”之痛。九一八事变后,在内忧外患的历练下,蒋宋之间的感情不断成长,历久而弥笃。
1972年,我校考古专业师生在我校北园北大楼后发掘了一座东晋早期帝陵.出土了一组当时罕见的金冠饰,均由粟粒状小金珠在金丝上焊接而成.共四件,分别为:山形蝉纹金珰,一件,高4厘米,宽3.7厘米,顶部凸起,圆肩.以两颗较大的金珠为蝉的双目;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国家政权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自199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选聘,坚持大学生到村任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择优选聘与跟踪培养相结合、政策引导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组织引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强化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学生村官模式的经验,但也还存在利益价值取向偏差、知识技能偏离、服务管理欠通畅、配套政策缺失、法规层面困惑、发展出路存疑惑等问题。因此,必须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从宏观领导体系、政策导向体系、作用发挥体系和保障流动体
期刊
现藏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太史申鼎,是春秋时期莒国遗存的少数青铜礼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