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隔肚皮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7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看到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理论:心灵与心灵永远不能是百分之百地相通。也就是说,人与人交往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心心相印。这似乎正对应我们中国老百姓的那句俗话:人心隔肚皮。
  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讲到两个朋友交往多年,好得不能再好,却最后在一个关键问题上暴露出分歧。或是因为做生意赔本,或是遭遇什么突发事件,一个朋友私下早有准备,另一个傻瓜一样吃了大亏。于是大家便叹着气说,人心隔肚皮啊……
  一些夫妻之間,你干什么事,我干什么事,相互秘而不宣;你有多少钱,我有多少钱,彼此也不说清楚。一个男人对我说,他每月挣多少钱对老婆绝对保密,两个人私下都有自己的小金库,夫妻再亲,等到将来有个三长两短,谁管谁呀……一次我和朋友去游泳,就将手机交给妻子。朋友大吃一惊,问我怎么会这么大胆,将手机交给老婆,那不什么都暴露了吗!我说我那口子傻乎乎的,你就是逼着她看我的手机,她都懒得看。我朋友见我竟敢如此幽默,就对我妻子说,嫂子,你认真检查一下他手机,肯定会发现“严重的问题”!没想到我妻子却笑着说,有什么可检查的,干他们这行的肯定都乱七八糟!
  后来我对妻子说,你这个人了不得,用不着隔什么肚皮了,因为你不把肚皮当回事儿。
  可我那个朋友却活得不轻松,每天都严防他妻子的质疑。只要他下班晚回家几个小时,就一定要交代都去哪儿了,而且还要有证人。连我都给他做过好多次证。后来我朋友按时上下班,休息日绝对老老实实地坐在家里一动不动。即使是出差在外,也要打开微信视频,不断地向家里汇报他正走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后来我问他妻子,这样优秀的老公,你放心了吧。谁知他妻子嘴一撇,说这更让我怀疑,一个男人怎么会老实到这个程度,肯定有问题……
  我在心里喊:天哪,我的朋友真就是要命了,他就是将肚皮用刀割开也没用,他妻子会再给他安上一张肚皮。
  一些人斩钉截铁地说,人与人之间就应该有隐私,有的国家还有法律条文保护隐私呢!但我想,有没有隐私或保护隐私是一回事儿,人心隔肚皮是另一回事儿。倘若大家都将“人心隔肚皮”这句话当回事儿,那人与人之间就像国与国之间一样划着一条界线,垒着一道长城,彼此永远有着猜忌。
  我不知道动物之间是否有“兽心隔肚皮”,但人类却因为隔肚皮而造成大大小小的灾难。纵观我们几千年历史,皇帝打江山时,手下的弟兄们都一心一意,抱成一个团地拼命厮杀,毫不犹豫地抛头颅,洒热血。可一旦江山到手,人心就“隔肚皮”了。皇帝开始怀疑手下的将官,这个有贰心,那个想夺权,于是就毫不留情地一个个杀掉。
  头些年我在北京读书,与许多著名作家交往。我发现为什么“文人相轻”,往往是“人心隔肚皮”起的坏作用。有的文人家里还堂皇地挂着条幅: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文人当然文雅,他们将这种复杂的钩心斗角,称为相互“设防”。一个非常著名的大作家对我说,其实“不设防就是最大的设防”。这句话令我感到智慧式的震撼,因为这就是以智慧的勇气敞开你的肚皮。但后来发现无论怎样智慧,最终还是摆脱不掉相互的扭结和攻击。我想,可能落脚点还是在“设防”两个字上。你哪怕掏出血淋淋的心走在大街上,人们照样认定上面有肚皮。
  最近从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文字:当你感觉四周的风景变得美好起来,不是风景美好,而是你的心情美好起来;当你感觉四周的人变得美好起来,不是四周的人变得美好,而是你的心态变得美好了。为此,我又想到“人心隔肚皮”,当你觉得对方没有肚皮遮挡时,其实是你的肚皮不遮挡了;所以,倘若你怀疑对方这样那样时,就要冷静地思索一下,是隔着你的肚皮还是隔着对方的肚皮……
  【原载《今晚报》】
  插图 / 夫妻距离 / 金凤官
其他文献
有个美国小孩问老爸:“我们很有钱吗?”老爸回答:“我有钱,你没有。”所以美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产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成就百年企业。同样一个问题,有个中国小孩问老爸:“我们很有钱吗?”老爸回答:“我们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钱将来都是你的。”所以中国富人家的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妈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所以古语说:
期刊
一个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八千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两千三百多个世界名牌呢?”  这位西门子公司的总裁是这样回答他的:“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德国的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  当时那位记者反问他:“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管它什么义务呢?”  
期刊
我童年时见过好多疯子,好像那时疯子特别多一样。   有一个我童年常见的疯子,是个看上去完全正常样子的人。最初见到他都以为是个普通路人,后来时间久了才慢慢发现,他每日只是重复着做同一件事情:在我家后面弄堂尽头的垃圾桶里翻东西。家里的垃圾都是我负责倒,这是我妈给布置下的家务,于是我总可以看到他。他头发有点长,戴了一个塑料黑框的眼镜,镜脚上缠着医用胶带,那时戴眼镜的人常常这样做,倒也不显得很奇怪。身上
期刊
腊月二十几,快过年了,两个十六七岁的初中生在街上以“借手机”的方式抢劫,被人抓了送到警局。  鉴于都属未成年,警方第一时间通知了家人。  一个母亲接电话,草草地说:“他不归我管的。”挂机。  一个父亲接电话,急匆匆地说:“知道了。我生意忙走不开,现在不方便过来。”挂机。  少年为什么会抢劫,不用多问了。  正月初五,郊区的出租房内,发现一对死去多日的中年男女,门窗紧闭,无外人闯入痕迹,屋里有个煤饼
期刊
张琼的家乡,在中国的留守儿童版图中毫不典型——并非西北戈壁滩或是西南的崇山峻岭,而是浙江淳安县距离县中心四十多公里山路的一个小山村。  1988年出生的张琼是山村里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再往前追溯,“村里老少都在家,没有外出讨生活的。”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这片距杭州市中心约一百六十公里、以旅游业和新安江水库(千岛湖)闻名的土地,因保护长三角战略水源而限制发展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常年在杭州市下辖区县中
期刊
宋朝的司马光是国家的大臣,很多人进政府的时候去拜访他,他跟对方聊天的时候,常常问一个使人很难堪的问题:你家有没有钱?被问的人都很奇怪,说司马光这么了不起的国家大臣,他对我的关怀,怎么是问我有没有钱的这种小问题啊?怎么会问到这种怪问题?后来人家一打听,才知道是什么原因。司马光的标准是说,你这个人没钱,就不能维持你的生活,就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有钱以后,他才认为你有独立的人格,这个官啊你随时可以不做
期刊
今年二十八岁的郝中友,出生于四川偏远的小山村。这里沟深岩陡,没有水田,干旱严重,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郝中友家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其父长年患病且在十年前去世。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郝中友,十多岁开始外出打工。父亲去世后,他便远走浙江,平均两三年才回家一次。  来到浙江不久,郝中友谈了对象,并很快生下女儿。他当过快递员,也在川菜馆做过配菜员。工资不高却挺爱玩,发了工资就和朋友去KTV什么的。
期刊
十五年前的一次偶遇,她开始资助贫困农家的孤残女孩。  陈志凤至今还很清楚地记得,十五年前她与张青云这个孩子相遇的情景。  2003年11月的一天下午,时年六十二岁的陈志凤在杭州街头等公交车时,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带着一个躺在婴儿车里的小孩,在向路人乞讨。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老师,职业敏感让陈志凤走过去了解情况,她想弄清楚这是不是拐卖儿童,是不是拿孩子当作乞讨幌子。  这位男子给陈志凤看了身份证,
期刊
我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却总爱迟到,他迟到的理由总是这样一句话:“我迟到也没耽误课程啊!”所以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后来他被父母送到英国念高中。有次回国,他给我们讲了一段自己难忘的经历。  原来他假期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于是被解雇了。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为迟到所受到的严厉惩罚,竟是丢了饭碗。而最令他醍醐灌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
期刊
女儿读小学时,一次放学回家,进门竟然有些“满脸忧伤”,我大吃一惊,小小的孩子只有肤浅的哭泣,怎么会有深刻的忧伤表情。她说:“爸爸,今天我们全班唱歌,我听了很难受……”  我更吃惊:“唱歌怎么会使你难受?唱什么歌呀?”  女儿说:“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受不了……”  我不解地反问:“唱妈妈好的歌,你怎么会受不了?你的妈妈对你多么好啊!”  女儿说:“唱这支歌时,我们全班有三个同学趴在桌子上,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