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来文化已渗入中国的各个角落。包括在企业内,存在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世界的众多企业有着借鉴、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研究,将日本企业文化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我国企业借鉴学习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日本企业; 企业文化; 学习;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萧条,多数企业濒临破产。世人皆以为日本要一个世纪才能恢复元气,然而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日本经济复苏,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企业,如索尼,松下等。它们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引起了世界对创造日本经济奇迹的重大助力——“日本企业”的关注。
众人研究日本经济崛起、日本企业蓬勃兴起的原因,发现日本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商场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一个优秀的企业应当具备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保障和动力支持。只有具备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在商场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学习日本企业文化的原因探析
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不在日本 ,最优秀的企业也不是日本企业,而在世界众多文化中,我们强调学习日本的企业文化,而非西方的先进企业文化。原因有以下两点:
1.较西方文化,日本企业文化更适用于中国企业
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地域等差异,双方的思想观念不同。许多在西方所崇尚盛行的企业文化,在中国却行不通。而日本则不同,它与中国地域相近,自古以来就交流频繁,唐朝时期,日本曾派遣大量使臣渡海来学习中国文化。因此中日在一些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上具有共同之处。如中日空乘人员招聘会偏向于一些仪表较好的人员,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空乘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要注重美感。而在西方,这种行为会被当作是一种就业歧视。因此西方的空乘人员并不太强调仪表的美丽。
2.实践证明,日本企业文化同样适用于中国
现今,最具有日本管理特点的中国企业之一——海尔集团,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自他创业起,就开始研究分析日本的两大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和盛田昭夫;崛起阶段,海尔在生产班组管理方法也借鉴了日本松下集团的企业管理经验。在海尔的发展过程中,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给成长中的海尔集团较大的启发。如今,海尔集团学习日本企业,超越了一些日本企业,甚至受邀到日本企业去传授海尔的部分管理经验。这说明日本企业文化在中国行得通。
二、日本企业文化借鉴之处
1.重视企业员工
很多日本的企业家树立了把员工当作企业重要资源的思想。他们珍视员工,让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幸福。日本家喻户晓的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就以此为其经营理念。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主持人给稻盛和夫先生出了道考题,排列股东、员工、客户的重要性。稻盛和夫先生毫不犹豫地将员工排为第一。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员工,员工作为企业第一线,其利益得到满足,更好的工作,能使顾客利益能很好地满足,顾客满意度提高了,最终股东的利益也就自然会得到满足。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成就“三赢”的结果。
而在中国,许多企业家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宣称客户至上,却鲜少有人提到“员工利益”。而且侵犯员工权益的事情屡有发生。例如拖欠或随意克扣工资等。企业对员工忽视,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服务质量,最终也会影响企业,股东的利益,造成企业发展迟缓的局面。
2.高的员工忠诚度
员工高忠诚度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在日本,人们并不多跳槽,很多员工甚至会为其所在的企业奉献一生。他们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同时为了鼓励员工对企业忠诚,企业也会为忠诚度高的员工谋求更好的福利。日本企业中,员工呆的时间越长,资历越久,所获得的报酬也就越高。这种方式很好地激励了员工,较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使员工更愿意为企业服务,创造更多的财富。
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企业员工的变动率还是较高的。员工换岗谋求更好发展,企业解雇寻求更优人才。诚然,这样做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优化配置。给劳动力市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但是变动过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企业凝聚力不够,向心力不足。这样不稳定的劳资关系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
3.注重细节
商场瞬息万变,有时细节也能决定成败。但在中国企业,细节往往被忽略。很多企业家们,忽视小的环节,只注重大的框架,最后一个小的细节的偏差,却导致功亏一篑。细节决定成败。
反观日本,日本人却能将细节做到极致。他们大到某一个产品,小到某一个零件,都追求细节,精益求精。为了车子上的一个小零件的完美,他们可以将其车子召回,重新修改。哪怕只是车子上的小部件,他们也十分重视,这种注重细节的观念让日本车子大受欢迎。细节成就完美。
这样,日本凭借追求细节的高要求,成功打造出丰田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让日本企业注重细节的观念深入人心。
4.优秀的学习能力
日本或许不是创新能力最强的民族,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却不容小觑。每年一些市场上流行的日本产品其实是日本购买欧美产品,通过迅速地消化吸收,然后再投入生产,制造出来的。这种产成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欧美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上往往备受青睐。
日本人优秀的学习能力,为他们节约了研制时间及成本,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来用于生产、制造日本产品。
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就远远不够了,中国一些企业家们满足于成为“世界工厂”中的加工厂,不思创新,只是在不断地重复复制国外的产品。其实中国也有像日本那样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企业,但是真正被其消化吸收的却很少,生产出来的产品仍然是“中国制造”。没有改良创新,没有学习、吸收,技术再精湛,也只能算得上“模仿”。
5.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就会形如一盘散沙。企业内部员工各自为营,凝聚力、战斗力下降,无法集中力量进行企业建设,造成企业发展滞后的后果。
日本人深谙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们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甚至在幼儿园的入园考试中,团队精神被当作他们入园测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没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孩子最终会被幼儿园拒之门外。凭着对团队精神的重视,日本为日后企业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效团队。除此之外,在进入公司后,企业内会组织一些加强团队合作的活动,帮助员工更加的热爱集体,更好的融入集体。由松下幸之助先生创办的松下电器公司,创立 “朝会”“夕会”制度,利用上班前五分钟,下班后五分钟进行员工聚会,在会中唱社歌,朗诵公司纲领等,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等根植于公司全体员工心目当中。松下公司利用这两会来顺应同化帮助员工尽快地融入公司环境,也达到了凝聚团队力的目的。
三、结语
在了解到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后,中国企业,要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是追逐利润,而忽视了企业内部文化。就像稻盛和夫先生曾经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寄语称道,中国企业家具有商才,但不能只考虑企业利润,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对此,中国企业要联系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向日本企业学习,学习他们企业文化中的有用部分,为我所用。同时,我们学习,但不代表我们对其文化全盘接收,我们是择优而学,取舍结合,在学习中改进、创新。将他们的变成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创建出新时代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适宜.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1)
[2]李翠翠.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以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3]相喜伟.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8(03)
[关键词]日本企业; 企业文化; 学习;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萧条,多数企业濒临破产。世人皆以为日本要一个世纪才能恢复元气,然而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日本经济复苏,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企业,如索尼,松下等。它们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引起了世界对创造日本经济奇迹的重大助力——“日本企业”的关注。
众人研究日本经济崛起、日本企业蓬勃兴起的原因,发现日本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商场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一个优秀的企业应当具备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保障和动力支持。只有具备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在商场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学习日本企业文化的原因探析
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不在日本 ,最优秀的企业也不是日本企业,而在世界众多文化中,我们强调学习日本的企业文化,而非西方的先进企业文化。原因有以下两点:
1.较西方文化,日本企业文化更适用于中国企业
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地域等差异,双方的思想观念不同。许多在西方所崇尚盛行的企业文化,在中国却行不通。而日本则不同,它与中国地域相近,自古以来就交流频繁,唐朝时期,日本曾派遣大量使臣渡海来学习中国文化。因此中日在一些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上具有共同之处。如中日空乘人员招聘会偏向于一些仪表较好的人员,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空乘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要注重美感。而在西方,这种行为会被当作是一种就业歧视。因此西方的空乘人员并不太强调仪表的美丽。
2.实践证明,日本企业文化同样适用于中国
现今,最具有日本管理特点的中国企业之一——海尔集团,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自他创业起,就开始研究分析日本的两大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和盛田昭夫;崛起阶段,海尔在生产班组管理方法也借鉴了日本松下集团的企业管理经验。在海尔的发展过程中,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给成长中的海尔集团较大的启发。如今,海尔集团学习日本企业,超越了一些日本企业,甚至受邀到日本企业去传授海尔的部分管理经验。这说明日本企业文化在中国行得通。
二、日本企业文化借鉴之处
1.重视企业员工
很多日本的企业家树立了把员工当作企业重要资源的思想。他们珍视员工,让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幸福。日本家喻户晓的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就以此为其经营理念。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主持人给稻盛和夫先生出了道考题,排列股东、员工、客户的重要性。稻盛和夫先生毫不犹豫地将员工排为第一。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员工,员工作为企业第一线,其利益得到满足,更好的工作,能使顾客利益能很好地满足,顾客满意度提高了,最终股东的利益也就自然会得到满足。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成就“三赢”的结果。
而在中国,许多企业家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宣称客户至上,却鲜少有人提到“员工利益”。而且侵犯员工权益的事情屡有发生。例如拖欠或随意克扣工资等。企业对员工忽视,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服务质量,最终也会影响企业,股东的利益,造成企业发展迟缓的局面。
2.高的员工忠诚度
员工高忠诚度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在日本,人们并不多跳槽,很多员工甚至会为其所在的企业奉献一生。他们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同时为了鼓励员工对企业忠诚,企业也会为忠诚度高的员工谋求更好的福利。日本企业中,员工呆的时间越长,资历越久,所获得的报酬也就越高。这种方式很好地激励了员工,较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使员工更愿意为企业服务,创造更多的财富。
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企业员工的变动率还是较高的。员工换岗谋求更好发展,企业解雇寻求更优人才。诚然,这样做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优化配置。给劳动力市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但是变动过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企业凝聚力不够,向心力不足。这样不稳定的劳资关系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
3.注重细节
商场瞬息万变,有时细节也能决定成败。但在中国企业,细节往往被忽略。很多企业家们,忽视小的环节,只注重大的框架,最后一个小的细节的偏差,却导致功亏一篑。细节决定成败。
反观日本,日本人却能将细节做到极致。他们大到某一个产品,小到某一个零件,都追求细节,精益求精。为了车子上的一个小零件的完美,他们可以将其车子召回,重新修改。哪怕只是车子上的小部件,他们也十分重视,这种注重细节的观念让日本车子大受欢迎。细节成就完美。
这样,日本凭借追求细节的高要求,成功打造出丰田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让日本企业注重细节的观念深入人心。
4.优秀的学习能力
日本或许不是创新能力最强的民族,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却不容小觑。每年一些市场上流行的日本产品其实是日本购买欧美产品,通过迅速地消化吸收,然后再投入生产,制造出来的。这种产成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欧美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上往往备受青睐。
日本人优秀的学习能力,为他们节约了研制时间及成本,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来用于生产、制造日本产品。
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就远远不够了,中国一些企业家们满足于成为“世界工厂”中的加工厂,不思创新,只是在不断地重复复制国外的产品。其实中国也有像日本那样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企业,但是真正被其消化吸收的却很少,生产出来的产品仍然是“中国制造”。没有改良创新,没有学习、吸收,技术再精湛,也只能算得上“模仿”。
5.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就会形如一盘散沙。企业内部员工各自为营,凝聚力、战斗力下降,无法集中力量进行企业建设,造成企业发展滞后的后果。
日本人深谙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们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甚至在幼儿园的入园考试中,团队精神被当作他们入园测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没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孩子最终会被幼儿园拒之门外。凭着对团队精神的重视,日本为日后企业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效团队。除此之外,在进入公司后,企业内会组织一些加强团队合作的活动,帮助员工更加的热爱集体,更好的融入集体。由松下幸之助先生创办的松下电器公司,创立 “朝会”“夕会”制度,利用上班前五分钟,下班后五分钟进行员工聚会,在会中唱社歌,朗诵公司纲领等,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等根植于公司全体员工心目当中。松下公司利用这两会来顺应同化帮助员工尽快地融入公司环境,也达到了凝聚团队力的目的。
三、结语
在了解到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后,中国企业,要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是追逐利润,而忽视了企业内部文化。就像稻盛和夫先生曾经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寄语称道,中国企业家具有商才,但不能只考虑企业利润,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对此,中国企业要联系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向日本企业学习,学习他们企业文化中的有用部分,为我所用。同时,我们学习,但不代表我们对其文化全盘接收,我们是择优而学,取舍结合,在学习中改进、创新。将他们的变成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创建出新时代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适宜.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1)
[2]李翠翠.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以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3]相喜伟.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