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与政府职能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决定》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实现这一新目标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决定》对市场作用作了新的阐述,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两个字的改变,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决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一次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今后的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将围绕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展开。
  认清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不同的内涵
  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没有市场或没有政府,现代经济发展都会孤掌难鸣。既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对此,大家都是认同的。但对两者作用的内涵,在思想上还有不同认识,至少没有阐述清楚。笔者认为,虽然人们经常把两者作用并列,但两者作用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当讲到市场作用时,指的是市场对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作用则不应该是配置资源意义上的。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作用是通过引导或干预市场,影响市场配置资源。比如,政府制定法律、规划、规则、标准,监管垄断和不当竞争,实施扩张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在影响或引导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这一问题没搞清楚,在实践中就可能带来某些违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做法。如果我们在理论上不澄清政府作用的内涵,如果我们仍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也配置资源、政府也配置资源,无非是政府配置资源少一些,市场配置的多一些的话,就会给政府直接配置资源或干预资源配置留下理论空间。按照这样的理论设计出来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等,也不可能是彻底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因此,我们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在理论上澄清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不同内涵,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不是应该直接配置资源。
  《决定》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要论断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作用,可与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同等历史地位,起到同样巨大作用。1992年的这一重大理论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会同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20年的改革红利期,助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重大意义在于:
  一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遵循这一规律。1992年我们定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基础性作用,给人的理解是在市场之上还有一个力量在配置资源,那只能是政府。另外,过去对宏观调控也有扩大化理解,似乎宏观调控就是政府配置资源。1992年后,对市场与政府关系虽然在表述方面有所调整,如更大程度等,但主要是在市场作用方面“量”的调整、程度的加强,没有质的变化。《决定》中两个字的改动,体现了我们党的智慧,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决定性”的意思是,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只有市场。
  二是明确了经济体制的主线和路线图。前一段时间,大家对改革的突破口、重点等有很多讨论,有的认为是财税体制、有的认为是金融体制、有的认为是土地制度、有的建议优先改革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等。这些改革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停留在原来市场配置资源的认识水平上,据此设计出的各领域的经济体制也不可能是彻底的。提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等,都要以是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标尺。那么,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也有了原则和检验尺度。
  三是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经过30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目前的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很不完善,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的干预太多。产能过剩、城市病严重、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多有关。如,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除了具有其他国家同样的原因,即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外,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政府干预,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盲目投资和财政补贴。现在产能过剩严重的钢铁、水泥、玻璃、造船以及风电、太阳能,往往都是政府关照较多的行业,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轻纺、电器、轻工等产能过剩并不严重。
  总之,我们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在理论上澄清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不同内涵,认识到市场作用指的是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作用则不应该是直接配置资源。这也就是《决定》所指出的,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清晰界定政府职责范围
  《决定》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决不是说要削弱政府的作用。但是,政府作用的内涵是什么,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应该伸向资源配置,那应该伸向哪里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作用是什么?国内也有很多讨论。十六大的概括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十六个字。但也有争论和质疑。一是宏观调控为什么没有写在政府职能中。有的认为,在经济调节中包含了宏观调控。但逻辑上的悖论是,按照十四大的定义,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一定义中,宏观调控是一个位居政府各项职能之上的一个更综合、包容性更强的概念,似乎把政府作用等同于宏观调控。二是在十六字的政府职能中,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界限比较清楚,而经济调节的概念太宽泛,调节什么,用什么手段调节,哪级政府进行调节等,都不是很明确。而且,由于没有界定清楚政府作用,没有确定政府各项职能的边界,所以经常讲的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就很难操作,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关于宏观调控的内涵。若不清晰界定宏观调控内涵,政府干什么都当作宏观调控,使得市场和企业总是在猜测政府何时进行宏观调控,力度多大等。如果市场和企业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猜测中,企业就不会静下心来进行结构调整,市场也不会稳定下来。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连续两个季度有所下滑,社会上、国际上就纷纷认为政府要宏观调控了,要救市了,并纷纷猜测政府何时出手、在哪些方面出手。年中政治局会议的消息发布后,市场才有所平静。但是今年我们的宏观调控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出手可能就是最大的宏观调控,充分相信经过30多年改革建立起来的市场机制,会自行调节这种小幅的经济波动。结果是政府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宏观调控,市场发挥了其正常的调节功能,经济增长在三季度稳定了下来。
  第二,关于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是将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实施的总量管理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物价、就业、增长等宏观变量,间接影响企业、消费者的行为。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把宏观调控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比如,对环境、资源、社保等,无论在经济处于上升期、还是处于收缩期,都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在经济热时,就收紧地根、加强环保和社保资金征收;而在经济过冷时,就当作刺激经济上扬的手段,放松对土地、环境和社保缴费的管控。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不应该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比如众多的区域规划,现在其可持续性就受到了很大挑战,因为产能普遍过剩了,原来规划的那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很难再上马了。
  只有讨论清楚政府作用的内涵,划清政府职能边界,政府职能转变才有方向,才能给市场腾出空间。如果不把政府的手控制住,市场的手就难以伸出来。因此,《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明确表述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正确理解政府职能的内涵
  根据《决定》的表述,政府职能可以概括为五项职能、二十个字,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一是宏观调控。政府应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减少失业和控制通胀,所以要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手段主要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必要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以引导长期的市场预期,引导资源配置,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应该包括在这种发展规划中,而不应该作为短期的熨平经济周期的手段。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职能,不应该是地方政府职责。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也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中更应该注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保护环境,不应该每个地区都要制定自己的产业政策,这样的结果必然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决定》明确了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即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提出了要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是市场监管。政府应该促进公平竞争,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条件,为此要实施市场监管,重点是监管垄断和抑制不当竞争,保障经济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政策手段主要是法律法规和标准,无论对内资还是外资,无论对国企还是民企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决定》提出,要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对各类违法事项实施优惠政策的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三是公共服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应该是促进缩小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为失业者、退休人员、就业困难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底”。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在当前阶段,即建成小康社会之前,主要是保基本、促公平,更多的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我们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发展经济最终要体现在惠民生上,但惠民生不是包民生,政府不是要把民生的所有事情都包下来,各级地方政府不要过度承诺。《决定》重点明确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任务。
  四是社会管理。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社会结构不尽合理,社会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还需完善等。《决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任务,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方面明确了改革措施。
  五是环境保护。政府应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公平,要对资源和生态环境施行严管。当前我们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要尽快到位,不能缺位。在保护环境问题上,不是政府干预太多了,而是干预太少了,特别是地方政府应该切实负起保护一方水土安全的责任。地方领导不能把经济搞上去了,把环境搞下去了,就拍拍屁股走人。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作者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其他文献
一个春日的午后,李不周在打猎时发现,他的同伴都不见了。本来他们总共有三人,另两位是王公子及其表弟赵公子。   李不周在林中胡乱骑行。马不辨方向,时不时停下脚步,等候他的指令。树高林密,灌木丛也渐渐变得浓稠,缠裹着马的腿蹄。大山静寂无人。还好,不久,李不周遇见一个老者,身穿简陋的粗纺麻衣,后背上挂着大大的竹篓,里面装着植物根茎,像是一个采药人。   李不周又累又饿,头还疼得很,感觉像是发热了。他
办公室里,一位老师提供以下这则案例给大家讨论:  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种菜油每千克售价7.56元,王成买1.4千克,李勇买1.6千克。两人各应付多少元钱?  学生列式解答:  1.4×7.56=10.584  1.6×7.56=12.096  针对计算的结果,学生的对话如下:  生:我觉得这两个答案是有问题的。比如10.584元,这里的“4”就是4厘,而4厘在我们的生活中是
[摘 要] 以高中化学选修“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为例,提出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凸显知识进阶、素养进阶的有效整合,体现结构化教学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操作案例。  [关键词] 核心素养;素养进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结构化教学  课堂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场,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场优势,是我们教师要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
白德成,1954年生人,朝鲜族。承德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85年曾任《小荷》诗歌编辑,1987年入鲁迅文学院第四届编辑作家班。现任《诗选刊·下半月刊》执行主编。出版诗集《这个世界》《白德成短诗选》。  1985年6月,承德地区文联接到了河北省文联的借调函:借调白德成同志去省文联即将复刊的《河北文学》筹备组报到,任文学期刊编辑。  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诗歌辉煌的诗人们,是难以忘怀那个流金溢彩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结合园本实际情况,以农村本地资源为载体,有效挖掘和整合贝壳资源。因地制宜地将灿烂的水乡资源——贝壳融入并与各项活动有机结合,在活动中发挥了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进一步促进师幼、幼儿园共同和谐、健康有个性化的发展。  【關键词】 贝壳;特色;探究;发展  我园地处水乡,紧邻古老的大运河,运河和邵伯湖里的贝壳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乡资源
朱珠,大学毕业,现从事金融工作。喜欢读书、旅游、美食,以及陪伴心爱的汪仔“墩布”。平时最大的爱好是逛书店,毕业后平均每年读书四十本左右。  关于书的记忆总是温暖、美好而绵长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我买书。记忆里是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摇摇晃晃,直到某个街口的报亭。天高气爽,大街上人来人往,妈妈把花花绿绿的画册递到我手中。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那本杂志叫《幼儿智力大世界》,也记得里面的
摘 要:移动学习(M-Learning)是一种使用移动设备访问学习内容的新方法,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被认为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而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简单有效的移动学习平台并做好学生的移动学习行为控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移动学习行为的现状,讨论了教师利用微信订阅号个人版搭建移动学习平台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教学实施方法,研究中职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
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极大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如何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尽快提升新媒体背景下的行政能力,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  新媒体传播的“三驾马车”  对新媒体的提法与考据不一而足,但目前广泛认可的新媒体关键词应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社交化、移动化等。其所表现出的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特性为:  (一)“人人都有麦克风”  
[教材分析与设想]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人物专访式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巨人,在遭遇不幸时内心的痛苦和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意志。文章线索清晰,语言蕴涵丰富,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仔细揣摩、品味。肖像描写是本文的一处亮点,作者描写人物的外表特征,不仅次序井然,而且通过外貌特征,去展示人物的内在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把它作为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与推动,要求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机构,改革和加强监管工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为此,2013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运而生。新机构组建以来,在防范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近日,本刊采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药品安全总监孙咸泽。  记 者: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