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和管理者应针对这些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力争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和突破。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特点
我们学院有一半学生为中职生,主要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导游、电算会计等。这些中职生,大部分来自本地区农村。现在的中职招生无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没有限制,所以初中毕业生只要愿意和交得起学费都可以选择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读书。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好等原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倾向,具体来说,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不喜欢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对专业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中职生就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本身就不好,也不喜欢学,甚至可以说“怕”上文化基础课程。但是按照现在的中职专业教学计划,第一学年基本为文化基础课程,比如,语文(写作)、数学、英语等,并且从难度和深度来讲,高于高中一年级的水平。这对于基础不好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难于上青天”。本以为上中职可以逃脱枯燥无味的文化课,但还是碰上了,很多中职生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反感学校的这种安排,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相反,对还未涉及的专业课程则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但是,仅仅表现在兴趣上,一旦真正开设了专业课程,很多学生也会因为自己基础差、接受能力有限和学校实训设备数量、质量和“双师型”教师数量有限等原因,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设想。也就是说,很多中职生对专业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一种兴趣和幻想中,真正面对时,也无法学得很好。
二、喜欢实训课,但主动性差,吃苦精神不强
相对教室内枯燥无味的理论课来说,中职学生大都喜欢生动形象的实训课。但在实训课上,也存在参与意识不强,主动性差的特点,简单的愿意尝试,难度大一点的就有顾虑了,吃苦意识不强。
三、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自觉性差
现在的中职生,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而现在中职的管理模式相对于中学来说,比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所以,很多学生无法适应中职的教学模式,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等、靠、看的思想和现象比较普遍。
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喜欢上网聊天或打游戏
现在的中职生大都不喜欢体育运动和劳动,表现在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劳动课、逃避早操、课间操等。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上网时,很少有学生会选择看新闻或查学习资料。他们上网无非是和同学或“网友”聊聊天,要么就是打游戏。他们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懂事,还有些自以为是,这时很难听进老师、父母的批评和意见,而是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有时甚至难以自拔。
中职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以上现象从成因上分析,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比如,招生制度的改革,学校可以“宽进”,但还没有做到“严出”,学生没有毕业的“压力”,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很多中职学校迫于招生的压力,对违纪学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学风、校风,甚至挫伤了老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中等技能型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严把招生关。中等职业学校在中职招生时要严格把关,要设置录取分数线,有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比如广告设计专业、英语专业),还要进行专业测试和面试,要适当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兴趣和潜能,严禁不负责任地把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招进来。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避免跟风,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具备专业的开设条件,就不应该招生。对那些不符合学历条件和录取分数的学生,只能进“预科”或培训班、短训班。
2. 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要邀请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讨论和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要真正做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要充分反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创造条件执行好教学计划。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规模发展迅速,但质量一直不容乐观,再加上职业教育对实训设备要求高,投资大,现在的职业学校不管是在教学场地,还是在设备和师资方面,都无法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的很多热门专业,均存在设备和师资不足的问题。中职学校要创造条件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基本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具备的专业,学校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盲目招生。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善于挖掘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
尽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要乐观地看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提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国家也在通过各种渠道来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辉煌。
参考文献:
[1]蓝维.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范源清.职校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1(11).
[3]陈广文.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功效之本[J].湖南教育,2002(14).
[4]孙晓青.中等职校学生职业自我意识特点及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特点
我们学院有一半学生为中职生,主要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导游、电算会计等。这些中职生,大部分来自本地区农村。现在的中职招生无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没有限制,所以初中毕业生只要愿意和交得起学费都可以选择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读书。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好等原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倾向,具体来说,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不喜欢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对专业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中职生就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本身就不好,也不喜欢学,甚至可以说“怕”上文化基础课程。但是按照现在的中职专业教学计划,第一学年基本为文化基础课程,比如,语文(写作)、数学、英语等,并且从难度和深度来讲,高于高中一年级的水平。这对于基础不好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难于上青天”。本以为上中职可以逃脱枯燥无味的文化课,但还是碰上了,很多中职生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反感学校的这种安排,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相反,对还未涉及的专业课程则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但是,仅仅表现在兴趣上,一旦真正开设了专业课程,很多学生也会因为自己基础差、接受能力有限和学校实训设备数量、质量和“双师型”教师数量有限等原因,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设想。也就是说,很多中职生对专业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一种兴趣和幻想中,真正面对时,也无法学得很好。
二、喜欢实训课,但主动性差,吃苦精神不强
相对教室内枯燥无味的理论课来说,中职学生大都喜欢生动形象的实训课。但在实训课上,也存在参与意识不强,主动性差的特点,简单的愿意尝试,难度大一点的就有顾虑了,吃苦意识不强。
三、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自觉性差
现在的中职生,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而现在中职的管理模式相对于中学来说,比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所以,很多学生无法适应中职的教学模式,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等、靠、看的思想和现象比较普遍。
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喜欢上网聊天或打游戏
现在的中职生大都不喜欢体育运动和劳动,表现在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劳动课、逃避早操、课间操等。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上网时,很少有学生会选择看新闻或查学习资料。他们上网无非是和同学或“网友”聊聊天,要么就是打游戏。他们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懂事,还有些自以为是,这时很难听进老师、父母的批评和意见,而是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有时甚至难以自拔。
中职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以上现象从成因上分析,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比如,招生制度的改革,学校可以“宽进”,但还没有做到“严出”,学生没有毕业的“压力”,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很多中职学校迫于招生的压力,对违纪学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学风、校风,甚至挫伤了老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中等技能型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严把招生关。中等职业学校在中职招生时要严格把关,要设置录取分数线,有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比如广告设计专业、英语专业),还要进行专业测试和面试,要适当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兴趣和潜能,严禁不负责任地把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招进来。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避免跟风,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具备专业的开设条件,就不应该招生。对那些不符合学历条件和录取分数的学生,只能进“预科”或培训班、短训班。
2. 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要邀请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讨论和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要真正做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要充分反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创造条件执行好教学计划。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规模发展迅速,但质量一直不容乐观,再加上职业教育对实训设备要求高,投资大,现在的职业学校不管是在教学场地,还是在设备和师资方面,都无法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的很多热门专业,均存在设备和师资不足的问题。中职学校要创造条件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基本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具备的专业,学校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盲目招生。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善于挖掘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
尽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要乐观地看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提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国家也在通过各种渠道来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辉煌。
参考文献:
[1]蓝维.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范源清.职校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1(11).
[3]陈广文.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功效之本[J].湖南教育,2002(14).
[4]孙晓青.中等职校学生职业自我意识特点及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