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高校与社区互动的重要意义,对于高校改变原有的办学理念,确立与社区融合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了高校与社区互动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后,对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互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论述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的发展趋势以及重要意义。提出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互动
【作者简介】胡鼎婕(1984- ),女,汉,浙江缙云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士,平面设计、服装设计。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校开始与社区进行互动增进学校与社区的融合成为了世界性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倡学校与社区紧密联系,使学校与社区走向融合。在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上,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不仅关注政治、经济,更应当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高校加强与社区的互动,在服务社会中逐步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使高校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后,人们对社区的依赖加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单位制”开始解体,社区在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加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结构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渐增长,社区必须满足居民的这种精神文化需求。由于我国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社区发展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文化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内的教育文化资源相对比较隔离,而高校是社区内重要的文化传播和基地,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社区发展对社区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有利于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
一、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的背景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高校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的要求扩展了大学的职能,高校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逐步形成了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
从传授知识的场所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再到为社会服务,高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的确立,使大学从根本上突破了大学组织的封闭性,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与社会融为一体。传统大学可以在封闭的环境里求生存求发展,而现代大学则不能,离开了社会的支持,现代大学将一事无成。从世界范围看,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现代大学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加强与社区互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成为了现代大学管理的一项重要责任。
二、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的意义
学校和社区的沟通是国际社会的共识。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奥森提出:学校不应是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它应主动与社区架设各种桥梁,致力于解决社区问题。高校也将在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与社区之间存在的资源互补性、供求对应性,是高校与社区互动基础,高校与社区互动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高校与其他社会资源相比在社区服务中具有专业知识和文化优势,劳动力优势,科研优势,信息优势。社区具有的资源优势使社区与高校的互动成为可能,社区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生动的思想教育资源、提供各种社会角色岗位以及提供动手实践和科学创新的机会和条件。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能够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知,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同时高校与社区互动将促使高校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促进高校深层次开放,有利于解决目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并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高校社区互动也有利于解决社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能很好的調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构建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培训;能用科学的高校校园文化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等。
三、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的原则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要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切实保证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交融的方向性、有效性与群众性。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应代表社区群众的利益有助于实现育人功能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人,文化建设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在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交融建设中,应代表并维护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注重文化的建设与物质环境的建设。
四、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的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网上传播已使校园与社会更加接近,学校院墙内外的文化差异缩小,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相激荡。一方面校园文化要在净化、引导社区文化,改造升华社区文化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学校要充当社区文化发展的精神堡垒、支柱的角色,积极主动地配合社区开展“社区文明创建”、“社区教育”、“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对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施加积极、正确、有效的影响。通过教育的力量使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向社会主义主导文化靠近,以减弱通俗文化负面因素的消极影响,提高人们的素质修养和社区的文明和谐程度,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文化基地。另一方面,社区要努力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阵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持,提供社会化的舞台。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应密切关注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交融,探索适应人才培养和社区进步的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以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淑兰.学校与社区的互动[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3][美]唐·倍根,唐纳德.R.格莱叶著,周海涛主译.学校与社区关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互动
【作者简介】胡鼎婕(1984- ),女,汉,浙江缙云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士,平面设计、服装设计。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校开始与社区进行互动增进学校与社区的融合成为了世界性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倡学校与社区紧密联系,使学校与社区走向融合。在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上,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不仅关注政治、经济,更应当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高校加强与社区的互动,在服务社会中逐步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使高校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后,人们对社区的依赖加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单位制”开始解体,社区在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加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结构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渐增长,社区必须满足居民的这种精神文化需求。由于我国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社区发展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文化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内的教育文化资源相对比较隔离,而高校是社区内重要的文化传播和基地,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社区发展对社区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有利于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
一、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的背景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高校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的要求扩展了大学的职能,高校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逐步形成了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
从传授知识的场所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再到为社会服务,高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的确立,使大学从根本上突破了大学组织的封闭性,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与社会融为一体。传统大学可以在封闭的环境里求生存求发展,而现代大学则不能,离开了社会的支持,现代大学将一事无成。从世界范围看,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现代大学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加强与社区互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成为了现代大学管理的一项重要责任。
二、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的意义
学校和社区的沟通是国际社会的共识。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奥森提出:学校不应是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它应主动与社区架设各种桥梁,致力于解决社区问题。高校也将在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与社区之间存在的资源互补性、供求对应性,是高校与社区互动基础,高校与社区互动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高校与其他社会资源相比在社区服务中具有专业知识和文化优势,劳动力优势,科研优势,信息优势。社区具有的资源优势使社区与高校的互动成为可能,社区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生动的思想教育资源、提供各种社会角色岗位以及提供动手实践和科学创新的机会和条件。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能够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知,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同时高校与社区互动将促使高校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促进高校深层次开放,有利于解决目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并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高校社区互动也有利于解决社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能很好的調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构建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培训;能用科学的高校校园文化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等。
三、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的原则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要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切实保证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交融的方向性、有效性与群众性。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应代表社区群众的利益有助于实现育人功能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人,文化建设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在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交融建设中,应代表并维护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注重文化的建设与物质环境的建设。
四、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的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网上传播已使校园与社会更加接近,学校院墙内外的文化差异缩小,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相激荡。一方面校园文化要在净化、引导社区文化,改造升华社区文化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学校要充当社区文化发展的精神堡垒、支柱的角色,积极主动地配合社区开展“社区文明创建”、“社区教育”、“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对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施加积极、正确、有效的影响。通过教育的力量使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向社会主义主导文化靠近,以减弱通俗文化负面因素的消极影响,提高人们的素质修养和社区的文明和谐程度,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文化基地。另一方面,社区要努力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阵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持,提供社会化的舞台。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应密切关注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交融,探索适应人才培养和社区进步的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以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淑兰.学校与社区的互动[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3][美]唐·倍根,唐纳德.R.格莱叶著,周海涛主译.学校与社区关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