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全球性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人才和市场的竞争激烈性逐渐升级,人民的观念意识,感情态度复杂嬗变。当今社会的人民必将承受来自更多方面和更大的压力,人格完整和心理健康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20世纪90年代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疾病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相互依存,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社会和谐是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它包括:人内在精神心理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内部环境和谐及社会外部环境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内在精神心理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当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在人类健康之身体健康层面上解决了关键问题。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对此深有体会。不容置疑,心理健康在人类的真正健康中却也发挥了不可质疑的重要作用,但令我们担心的是,心理健康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上却往往处于被忽略的角色。
2014年暑期,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分团委组织举行了以“心系百姓安康 警医共驻城墙”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以实地调研看到的现状,问卷调查了解的详情作为依据,对“心理健康对社会和谐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了了解与思考,关注民生,为社会和谐工作更好地开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此次活动开展于十堰市市区各大社区,各大广场等人口密集的区域。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层的人民生活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心理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最令我们揪心的是,他们存在心理的问题,但自己并不知道,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健康的问题。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去缓解心理的压力。健康不仅是身体本能质量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也需要心理素质质量的保证与辅助。怎样更好地将身体健康的治疗与心理健康的辅助相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即将从事医学行业的学生最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得知,有72.6%的处于25岁——50岁年龄之间的人群中,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和谐因素;有12%的20岁以下的人群主要是面临着学业方面的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有15.4%的以下的5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是来自子女方面的的压力。进一步调查得知,这些造成心理负担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如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学业压力,过重的社会压力尤其使家庭关系出现了失衡。夫妻双方互相理解不够充分导致关系不好,从而影响每天的生活情绪与工作心情,日积月累心理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阴影,很多时候,都不敢正视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我们知道,压力无处不在而又不可避免,有的人被压力击垮一蹶不振,而有的人生活过得却很有意义,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者是消极地面对压力,而后者却对压力进行了有效地运用。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自我控制,有条不紊,即所谓的因势利导。压力好比一把刀,它可以被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伤害,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其心理是否健康便起到了关键性因素,即到底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还是拿着消极堕落来掩埋自己,完全取决于你是否心理健康。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很多人在面临压力时,往往无法妥善解决,面对压力处理时总紧握的是刀刃。其决定性的原因在于精神及感悟上抗拒它,而不是衷心地接纳和科学地处理它,其实那些感觉幸福的人,与你我无论在哪一点都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随心所欲的调剂生活压力,而很多人却不能,当你真正学会了缓解压力的方法,你会觉得它比吃饭与行走难不了多少。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识与定位,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在任何时候终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在最关键的时候才可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而社会的和谐,正是由每个家庭的和谐构成,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生活的主要环境。每个人从生下来到生命终止,都离不开家庭生活这个主要环境。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和谐了,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家庭和谐即家庭生活中的每个成员都很幸福。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幸福,安心在学业及事业上有所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以提供给你安全感,让你感受到温暖;可以是一个避风港,让你得到安心休息和恢复旺盛的活力。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是一个不闹情绪的家庭,这就是心理健康的家庭。
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家庭和谐的保证,从而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做为一名即将从事医务工作的大学生而言,从跨入医学这个领域以来,我们就应该思考怎样更好的给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心理健康方面着手,拥有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人民的健康水平会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控制感的评定,1993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和谐稳定调查”课题组,李培林,陈金光,李炜。2006年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状况调查报告。
[3]郑全全,社会认知与心理控制研究,应用心理学,1994
[4]和谐社会的三重内涵,王义栀,2006
关键词: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相互依存,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社会和谐是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它包括:人内在精神心理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内部环境和谐及社会外部环境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内在精神心理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当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在人类健康之身体健康层面上解决了关键问题。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对此深有体会。不容置疑,心理健康在人类的真正健康中却也发挥了不可质疑的重要作用,但令我们担心的是,心理健康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上却往往处于被忽略的角色。
2014年暑期,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分团委组织举行了以“心系百姓安康 警医共驻城墙”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以实地调研看到的现状,问卷调查了解的详情作为依据,对“心理健康对社会和谐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了了解与思考,关注民生,为社会和谐工作更好地开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此次活动开展于十堰市市区各大社区,各大广场等人口密集的区域。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层的人民生活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心理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最令我们揪心的是,他们存在心理的问题,但自己并不知道,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健康的问题。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去缓解心理的压力。健康不仅是身体本能质量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也需要心理素质质量的保证与辅助。怎样更好地将身体健康的治疗与心理健康的辅助相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即将从事医学行业的学生最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得知,有72.6%的处于25岁——50岁年龄之间的人群中,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和谐因素;有12%的20岁以下的人群主要是面临着学业方面的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有15.4%的以下的5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是来自子女方面的的压力。进一步调查得知,这些造成心理负担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如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学业压力,过重的社会压力尤其使家庭关系出现了失衡。夫妻双方互相理解不够充分导致关系不好,从而影响每天的生活情绪与工作心情,日积月累心理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阴影,很多时候,都不敢正视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我们知道,压力无处不在而又不可避免,有的人被压力击垮一蹶不振,而有的人生活过得却很有意义,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者是消极地面对压力,而后者却对压力进行了有效地运用。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自我控制,有条不紊,即所谓的因势利导。压力好比一把刀,它可以被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伤害,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其心理是否健康便起到了关键性因素,即到底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还是拿着消极堕落来掩埋自己,完全取决于你是否心理健康。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很多人在面临压力时,往往无法妥善解决,面对压力处理时总紧握的是刀刃。其决定性的原因在于精神及感悟上抗拒它,而不是衷心地接纳和科学地处理它,其实那些感觉幸福的人,与你我无论在哪一点都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随心所欲的调剂生活压力,而很多人却不能,当你真正学会了缓解压力的方法,你会觉得它比吃饭与行走难不了多少。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识与定位,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在任何时候终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在最关键的时候才可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而社会的和谐,正是由每个家庭的和谐构成,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生活的主要环境。每个人从生下来到生命终止,都离不开家庭生活这个主要环境。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和谐了,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家庭和谐即家庭生活中的每个成员都很幸福。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幸福,安心在学业及事业上有所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以提供给你安全感,让你感受到温暖;可以是一个避风港,让你得到安心休息和恢复旺盛的活力。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是一个不闹情绪的家庭,这就是心理健康的家庭。
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家庭和谐的保证,从而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做为一名即将从事医务工作的大学生而言,从跨入医学这个领域以来,我们就应该思考怎样更好的给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心理健康方面着手,拥有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人民的健康水平会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控制感的评定,1993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和谐稳定调查”课题组,李培林,陈金光,李炜。2006年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状况调查报告。
[3]郑全全,社会认知与心理控制研究,应用心理学,1994
[4]和谐社会的三重内涵,王义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