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历史影视教学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影视教学的重要载体,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历史影视教学更加重视其中蕴含的求真求实和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本文分析了影视史学与历史影视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影视教学中的史料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關于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思考。
  关键词:影视史学 历史影视作品 历史影视教学 实证意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历史解释;三是时空观念;四是家国情怀;五是史料实证。对于历史影视教学而言,主要是把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如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与影像影视技术等进行有机整合。核心素养视视阈下的历史影视教学,需重视历史影视教学求真求实和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而历史影视作品则是历史影视教学的重要载体。
  一、影视史学与历史影视作品
  1979年,劳伦斯·斯通发表了《叙事史的复兴:对新的传统史学的思考》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直言“新叙事史”的问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一种对昔日的变化做出井井有条的科学解释的企图的终结”。“叙事史的复兴”,借助于电影等传媒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长于叙述的影视史学的诞生。海登·怀特在1988年正式提出“影视史学”。作为历史学科的新生代——影视史学,它由传统史学衍生而来,是历史学与现代影视特别是现代影视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
  所谓历史,就是以往发生的真实事件。我们难以回到过去对实际状况展开考究,若想对过去进行探究,必须依据史料。史料的类型有很多,如实物、文字、口传、图像、现代音像史料,等等。相较于文献史料,历史影视作品凭借现代影音技术,更能呈现出某些历史场景,使历史叙述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此外,相较于文献史料,历史影视作品的受众面更广,更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某种程度上,一部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甚至能够推动历史知识的普及。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客观历史是无法复原的,它和书写历史以及历史影片中所展示的世界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历史影视作品以及影视史学是无法在真正意义上还原历史情境的。但一部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一定是建立在大量史料占有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同时结合时代背景,特别是对细节的把握和斟酌。由于历史影视作品归根结底仍然是艺术性的作品,创作者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也要赋予其艺术生命力。《史记》把文学性与史学性的基本特征进行紧密结合,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教育价值。因此,历史影视作品要做到史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进行艺术再创造。客观存在的历史与历史影视作品二者之间,也要发扬实事求是的史学精神。
  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1813莱比锡民族会战周年庆祝协会经官方授权以军事重演的形式纪念莱比锡战役,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军迷齐聚德国莱比锡,穿上复制军装,手握火枪,“参加”那场200多年前拿破仑时代最为惨烈的战役。官方宣称,“本次参与重演的军迷们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忠实还原历史原貌。无论是服饰、武器、战马,还是旗帜、营帐、军粮,都力求真实。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重演之前,军迷们还会手工搭建、仿造19世纪风格的建筑、车辆,而这些‘赝品’都将被‘战火’焚毁,以求真实再现残酷、震撼的战争场景”。网易历史频道进行了全程直播。
  1813年莱比锡战役这一客观存在的史实已无法再现,200多年后的今天,现代人以“战争重演”的形式让历史变得可“看”可“听”。然而当年这场战斗的重现,只能是对历史原貌的一种“复写”,再忠实的态度,2016年的“决战莱比锡”也无法与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保持一致。当年那场战役双方死伤共计约9万人,当下的这场“战争重演”仅仅是一场“和平演习”,但是参与者在服饰等各方面努力贴近历史的态度,使得求真求实的史学精神通过这场极富震撼力的“战争重演”得以传承。
  二、历史影视教学的史料问题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合理地利用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课程标准》认为,历史影视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因此必须加以科学、有效的利用。在对作品进行选择时,要确保所选作品与历史实际较为接近、与课程内容具有密切的关联。只有选择了合适的作品,才能充分发挥作品的教育价值与历史价值,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在使用时,教师应注意进行必要的指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见到教师将历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使用,其中却往往存在观念和实际操作中的误区。
  笔者在一次初中历史教研活动中观摩了一节说课,课题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课设计中,教师以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顾维钧”这一人物为线索,串联起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两个子目,其中两次使用了电影《我的1919》中的部分片段。第一次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了一则视频,时长2分26秒。该视频讲述在巴黎和会末段,时任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顾维钧毅然抗争,慷慨陈词,拒绝在条约上签字,引发轰动。教师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提出问问:“会议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顾维钧感到如此失望和愤怒?”
  第二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分析《凡尔赛和约》涉及有关中国内容时,出示了另一则视频,时长5分09秒。该视频是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日本外交官对峙时发表的精彩绝伦的演讲。教师在解释设计意图时,表明通过播放视频,再现历史,感受一代外交家的魅力,并与线索相呼应。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历史影视教学2020年4月下第8期(总第48期)不得不说,教师的设计意图确有其新意,以“顾维钧”这一人物线索来串联两次国际会议,使得历史教学“眼中有人”。并且通过对历史影视作品的利用,能起到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兴趣的效果。但是,两则视频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该教师定义为:重点为《凡尔赛和约》及《九国公约》的内容,难点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但两则视频共计7分35秒,放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就显得极不妥当,且两则视频并不能有效突破重难点。其次,由于艺术性手法的渲染,使得视频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已经违背了历史事实,这也是教师所忽略的地方。   实际上,顾维钧在其回忆录中提到此事时说,起初他坚信如果中国在努力收回山东青岛主权失败后拒绝签字而不是直接妥协,就可以在舆论方面得到国内外的大力支持。因此,他想方设法在巴黎和会上做出口头声明。然而巴黎和会秘书长迪塔斯塔声称发表声明无法接受,这使顾维钧非常气恼、沮丧,因为这一拒绝使得所有的妥协方法均告失败。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能直接拒绝签字,没有其他选择。他想象,在巴黎和会闭幕典礼上中国代表缺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使全世界都倍感惊讶。也就是说,实际上在巴黎和会的最后关头,顾维钧并未到场。影片中所谓顾维钧最后在现场演说从而引发轰动,是不符合史实的。
  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时出示上述两段视頻,并非不可。但是,两段视频的播放时间应控制在4分钟以内,此外还应出示相关文献史料,触发学生多角度、完整地思考问题,使影片的使用效益发挥得更加充分。实际上,上述文献史料所反映的惨痛事实也昭示着我们“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三、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思考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了解历史,更好地对历史进行解释与说明,从而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学习兴趣。史料实证讲求全面地辨析相关史料,并借助于真实可靠的史料对历史的真实情况进行重现。历史影视作品中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也包含着一些历史信息,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亦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使学生学会考证历史影视作品中的信息。
  历史影视作品的来源很广,教师应加以斟酌、筛选,历史影视作品的择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影视教学的实效性。求真求实是历史课堂的终极价值追求,因此,相对而言,文献纪录片无疑是较好的选择。文献纪录片的纪实性,要求“只允许有记录的真实,而不允许掺假,对于纪录片来说,非虚构是最后一道防线”。历史影视作品与历史教学是相关相容的,教师在择取历史影视作品时,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可突出、强化教学重点,亦可突破、解决教学难点,或设置在一节课的情感共振点处。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历史影视教学,实际上是学生通过历史影视作品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并非教师对历史影视作品进行展示,而在于通过运用历史影视作品,组织和引导学生针对其中的信息去观察、进行思考与求证,在此基础上产生历史的理解。假如学生只是觉得历史影视作品有趣,却没有充分重视求证推理的过程,那么史料求证素养的培养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师在呈现历史影视作品的同时,必要时也要呈现文献史料,培养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解读史料、考证史料的能力。总而言之,历史教师要进一步质化历史影视教学的品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求真求实为价值追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参考文献:
  [1]劳伦斯·斯通.叙事史的复兴.对新的传统史学的思考[J].过去与现在,1979(85).
  [2]海登·怀特.书写历史与影视史学[J].美国历史评论,1988(5).
  [3]网易历史:网易历史邀请您观看莱比锡决战[EB/OL].http://news.163.com/16/1018/16/C3M321QE000187UE.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6.
  [5]任远.非虚构是纪录片最后防线——评格里尔逊的“创造性处理”论[J].现代传播,2002(6).
其他文献
摘要:管理学生要有高度,一是培养真正的人,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学生要有温度,就是教师管理学生要充满温情,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管理学生要有尺度,老师的尺度就是要深刻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要理解人的复杂和不稳定,要理解人的向上向美向善等;管理学生要有灵敏度,要有洞察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详细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管理高度温度尺度灵敏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支撑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当今中小学课堂的主旋律,但传统媒体资源往往存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评价性不足、交互性不好等弊端。鉴于传统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诸多缺陷,本文就希沃白板中强大的交互性功能,多元化评价等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中进行了分析,为小学数学的互动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希沃白板交互性课堂效率  传统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受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无形中加重
期刊
摘要:本文以《湘行散记》散文集阅读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从阅读任务驱动问题设计、学习目标的活动设计和项目主题解决的成果分享等方面,分层次、分步骤实施,从而激活学生的兴趣点、自信心,激发学生个性化生命情感体验,实现提升语文学科素养,潜移默化育人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项目学习阅读问题项目主题育人  项目学习,是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学者克伯屈从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创立的“项目教学法
期刊
摘要: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参训角色从最初的被动参与者,逐渐转变成对话交流者、顶层设计者、示范引领者。但要实现个体内在驱动力的完全激发、参训角色的完全转变,还需突破过多追求丰富的培训形式、普遍追求培训数量的覆盖范围、忽视实践基地学校专业引领能力的打造、参训校长自身意愿与能力缺失的桎梏。  关键词:农村校长参训角色转变桎梏  统筹发展城乡教育、着力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一直是重庆市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近十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智慧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应对其产生正确的认知,并能将其科学、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用微课,智慧导学;加强互动,智慧学习;多样化展示,智慧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能更积极地融入到教学氛围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引言  智慧课堂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教学为例,通过适度挖掘和拓展史料,培育学生具有大视野下的家国情怀,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应以课标为引领,以教材为依托,精选并拓展适宜的史料,不仅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更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关注人类命运。为此,在中
期刊
摘要:每逢世界读书日,那篇犹太人读书的文章就会刷屏,用习惯和数据碾压我们。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作为一所有着近3000名学生的县级窗口小学的管理者,在推动阅读这件事上,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如何真正有效推动阅读,我们一直在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积累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回归改变平台  一、信息时代,回归阅读  1.成长历程,书籍相伴  70后、80后教师的成长经历是与读书相
期刊
摘要:反刍法强调培训学习内容的消化巩固,构建了新型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制,可以使校长培训更有成效。本文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专题培训为例,阐述反刍法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反刍法  学校管理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对校长的职业要求比较高,因此校长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比较多,没有哪一位校长在任职前就学习过校长职务所需的所有技能。因此,作为校长培训者,我们应该着力做好校长所需技能的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深度阅读”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要实现 “深度阅读”,就需要语文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树立“深度学习”的意识,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教学 课堂重构  引言  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四大名著”,是初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名著阅读也有明确的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
期刊
摘要:集团化办学是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采取“1+X” 办学模式,即一所龙头名校加多所成员学校,采取统一领导、统一调配、统一计划和统一实施等“四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在集团内部推行同质化建设和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初中义务教育中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城市中学与乡村中学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教育集团办学模式“1+X”模式初中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