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矿区生态修复与生态区建设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er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矿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传统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区建设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实施可持续战略可以实际运作的载体。
  【关键词】矿区生 态修复 生态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9-02
  
  1 矿区生态修复与生态区建设背景
  潘集区录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河北岸,总面积600平方公里,人口43万,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能源新区。区内拥有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潘北煤矿四座现代化煤矿和正在建设的朱集煤矿、潘东矿,还有“单机甲中华”称誉的平圩发电厂、田集电厂和正在建设的平电二期、田集电厂二期,以及祁集化工基地等国家重点工程,是淮南市煤电化基地的主战场。工矿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传统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区建设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实施可持续战略可以实际运作的载体。潘集区于2004年9月被批准为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
  
  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从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潘集區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1)一定时期内,塌陷区面积不断扩大,稳沉期较长,生态环境恢复任务重,难度大,耕地资源损失难以补救,加上基本建设占地,生态失衡和耕地减少形势严峻。
  (2)主要过境河流水患亟待根治,湿地功能恢复、保护与资源开发存在矛盾,水利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滩涂开发及水生资源利用均需十分谨慎,否则难免引发生态风险。
  (3)能源工业发展,煤矸石和粉煤灰产出量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压力持续加重。
  (4)小型企业有强烈发展愿望,无序增长现象有可能发生,与能源产业配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加快发展,都会相伴产生资源和环境问题。
  (5)小城镇和农村综合环境状况差的现象一时难以根本改变;农业面源污染还在发展,农村畜禽粪便、水土流失和农用化学品造成的面源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而且不利于农产品安全。
  
  3 如何做好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态区建设
  根据潘集区生态环境现状和未来发展趋看,要想有效修复生态破坏现状,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是粉煤灰农业利用。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硅、钙和一些微量元素,可以直接作为矿质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另外,在有机复合肥生产中,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有利于造粒,改善肥料的某些性状。还可利用粉煤灰与其他有机废弃物及添加剂配合,生产改土剂、人造营养土等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二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利用途径包括: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加工成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复合肥;作水产养殖的饲料;作基料生产食用菌;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等。大型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产生量大而集中,宜建设相应规模的肥料加工厂,生产有机-无机复合肥料,也可以建大型沼气站,向居民区供应沼气,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农户家庭散养畜禽粪便,也可通过沼气工程,实现畜禽—沼气—农田循环。三是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潘集区是农业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秸秆综合利用包括粉碎直接还田和堆沤肥;用秸秆作基料生产食用菌;秸秆作为饲料,实现过腹还田;将秸秆作为原料生产工业品或工艺品或新型建材;适量秸秆投入沼气池,转化为气态能源等。从最佳综合效益出发,根据本区产业组合,建立一套秸秆资源化管理机制,引进组装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把秸秆综合利用具体落实。
  3.2 实现煤电化基地生态化转型
  一是对煤炭洗选工艺技术改造,对现有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增加洗选能力,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实施煤层气资源利用。利用煤层气资源,替代原煤作为锅炉的新型燃料,推广矿区燃煤锅炉改造成燃气锅炉,提高新能源利用比例,减轻大气污染。实施煤矸石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引进、组装诸如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空心烧结砖和免蒸免烧砖技术,水泥、混凝土建材生产技术等。二是改造工艺和采用减污技术,加快实施煤电一体化,采用清洁煤发电技术和高效除尘器、低氮燃烧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行节煤生产和水循环利用,实施电厂节煤燃烧、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和化学废水、冲灰废水、冷却水处理的闭路循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实施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根据技术成熟程度和市场可接受性,重点实施粉煤灰在建筑材料、路坝基材和废弃地回填等方面的利用。三是煤化工工业生态化建设。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能力,以煤的气化为突破口,扩大焦炭生产能力,发展以煤为原料的精细化工,提高综合效益。
  3.3 实施工业污染综合治理
  主要进行发电厂粉煤灰场地综合治理和烟气除尘、脱硫、脱氮,矿区锅炉房消烟除尘,矿区堆场及地面扬尘治理,建设城区烟尘控制区,进行小锅炉改造。对重点粉煤灰储灰场进行分期综合治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标准化管理,从原材料选择、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到产品销售和使用服务,推行一套原材料优化、节约资源、资源再生等对环境无害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建立废弃物回收、资源化、再利用体系,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轻环境压力。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实现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3.4 落实好塌陷区生态恢复措施
  一是工程措施。塌陷区生态恢复首先要采用工程改善土地条件,包括:①整治土地。对能恢复为农田的地块,按标准耕地的要求进行平整。②整修水利。结合整修恢复塌陷区原有水利设施,完善水利工程。③整修道路。充分利用塌陷区已有道路,采取新修与复旧结合,全面改善恢复区道路。④建设防护林网。按农田防护、生态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统一要求,设计林网、林被斑块和廊道,建成结构、功能和景观协调的绿化体系。⑤治理塌陷湿地。根据塌陷深浅和开发需要,设定水体和低湿地功能,根据功能定位,整治成自然恢复区、种养经营区和观光游憩区。二是构建生态经济模式。根据塌陷区的类型和土地条件,在生态恢复整体框架控制下,构建不同的生态经济模式。比如:恢复耕地,发展粮、菜种植和畜禽养殖;恢复林草地,以林草复合种植为基础,发展养殖和加工生产;恢复湿地,种植湿生植物和相应发展加工业;恢复水面,发展水产或水禽养殖。
  3.5 开展工业污染防治
  对现有煤矿和电厂锅炉和窑炉更新改造和改进消烟除尘技术,提高民用燃气普及率,建设无黑烟矿区;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及技改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改善矿区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工业水循环利用,建设中小型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实现废水集中处理;大力大力实施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实行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建立环境噪声达标区,加强对工业噪声、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监督管理。
  3.6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广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对土壤环境构成污染以及不符合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复配制剂和中等毒性农药;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施肥污染,使用农家肥和有机—无机复合(复混)肥,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推行畜禽养殖业集约化,配套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工程;实施农村人畜粪便沼气化等无害化处理;使用光解地膜和农膜回收技术;依标准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防止灌溉水导致农业资源退化与环境污染。
  3.7 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与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配套,对环境实行整体优化调控。使用清洁能源。对城市工矿企业、餐饮、宾馆以及文化娱乐等经营性行业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和居民生活煤改气、煤改电。实现垃圾处理由填埋向综合利用转变,改造城镇排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建立街道、社会环境公益活动机制。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参与活动、监督和奖励,推进街道和社会公共环境保护,改善自我生活环境。
  3.8 生态村建设
  以已经验收的省、市级生态村为示范,大力推进“百镇千村万户”工程。以庭院为依托,以沼气为纽带,通过开展改水、改厕、改路、改圈、改厨房等活动,重点治理村庄居住环境“脏、乱、差”。农村居民区建设要本着节约、舒适、适用的原则,进行认真规划,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采煤塌陷区搬迁和行蓄洪区居民搬迁,调整规模小、布局散、占地多、环境差的自然村落,加快农村居民点的归并和移民建镇步伐,减少农村居民点数量,促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3.9 生态安全预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一是管理能力建设。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区生态安全预警领导工作和生态风险预防及实施应急预案的组织、动员、协调、指挥,并确定专人分管。各行业部门和生产单位,有专人负责生态安全预警管理,构成横向交流,信息流通的网络。二是认知能力建设。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定期进行生态安全预测、预警、预报、预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训,提高认知能力和管理水平。把生态安全教育纳入生态环境知识普及教育计划,通过宣传,增强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使群众理解生态安全预警的作用,主动关心和参与维护生态安全。三是技术能力建设。加大投入,配备生态安全预测、预警、预报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相关软件,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建立跨区域生态安全预测、预警、预报协作机制,在市域和自然区域范围内,共享预警资源,提高预警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最后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的设计依据和实验安排。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实验类型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成因、概况进行了简要论述,并从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入手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具体化的探讨,以此阐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应当在关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学生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心理干预”等方案、策略与措施,以期达到对贫困生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引导、帮助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学校 贫困生 学生工作 心理问题干预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信息安全的问题和IPv4地址面临枯竭。解决问题的方法IPSec与NAT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兼容性问题。本文从IPSec与NAT的原理入手,论述了二者的兼容醒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關键词】互联网 IPSecNAT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0-01   Abs
期刊
【摘要】“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色。   【关键词】工学交替 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2-01      开展校企合作,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辦学方向和必然趋势。我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中,始终把依托企业培养人才作为学院办学的重要手段, 2005年我院升格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在英语口语课堂上运用形成性评估模式的各类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对教与学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形成性评估模式的实践研究是对教与学的共同促进。   【关键词】形成性评估 自评 互评 反馈 教师评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28-03   
期刊
【摘要】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难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实现教育结果的平等,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资助体系 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7-01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
期刊
【摘要】介绍活套式拉丝机的工作原理,提出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分析系统的制动过程。系统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结构,活套位置控制采用变参数的增量型数字PI调节算法,取得满意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拉丝机 PLC 变频器 PROFIBUSDP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47-02   
期刊
【摘要】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伦理文化现象。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决定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政治方向,也是决定了建设和谐社会为谁服务的问题。其实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也决定了和谐的性质。所谓“和谐”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意识差,信息管理技术落后,信息利用率低,在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中小企业应统筹规划,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软硬件合理配置,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系统工程 实施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6-01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
期刊
【摘要】本文从对法治与宪政的概念出发,探寻两者的诞生情况和内容,并从宪政的原则与价值角度进行探讨。最后,本文着重于法治与宪政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与比较,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法治和宪政。   【关键词】法治 宪政 价值秩序   【中图分类号】DF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74-01      1 法治与宪政的概念   法治是一种与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