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今年初开始,在全国主要歌坛报刊上发布“2006原创歌曲演唱评选活动”信息,主办单位赫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轻音乐学会”。
可谓鼎级赛事,这自然吸引全国广大音乐者,尤其是我们业余作者。然而在近一年运行中,我们发现:所谓赛事,其实是搞创收,是承办方打着国家级旗号,而进行疯狂掠夺广大业余作者钱财的恶劣行经。
请看事实。先是交80元/首作品报名费,等你寄出钱后,马上又来函要交200元资料评审费等,据说是赠一本书。过段时间后,又要每位参赛者360元钱购买所有参赛光碟(共26张光碟,每张碟录12首歌40分钟左右,少录歌多占碟,这样就多收费用。而且第26张的歌是某一个承办人自己的一些“大作”),歌手是260元买演唱光碟。
这样算来,每位参赛者已经交640元。应该评奖吧。且慢,承办方来了个杀手锏,也是最狠的一招:参赛者必须进京参加评选活动,每人交1700元,才有可能评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在寄给参赛者的补充通知中这样写道“对进京参加总决赛的选手的词曲作品及歌手将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或优秀奖;对进入决赛未进京参加总决赛的词曲作者的作品、歌手颁发活动纪念奖”。)
我们参加这个活动,竟要花三、四千元(包括往返路费)我们认为这是典型的欺诈——因为开始并未说明,而是“步步紧逼”!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单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许他们不知内情,但赫赫大印逃不了干系。
■一群业余音乐作者
本报郑重证明:本报从未参与过此项活动。主办单位也从未与本报联系过“媒体支持”事宜。
可谓鼎级赛事,这自然吸引全国广大音乐者,尤其是我们业余作者。然而在近一年运行中,我们发现:所谓赛事,其实是搞创收,是承办方打着国家级旗号,而进行疯狂掠夺广大业余作者钱财的恶劣行经。
请看事实。先是交80元/首作品报名费,等你寄出钱后,马上又来函要交200元资料评审费等,据说是赠一本书。过段时间后,又要每位参赛者360元钱购买所有参赛光碟(共26张光碟,每张碟录12首歌40分钟左右,少录歌多占碟,这样就多收费用。而且第26张的歌是某一个承办人自己的一些“大作”),歌手是260元买演唱光碟。
这样算来,每位参赛者已经交640元。应该评奖吧。且慢,承办方来了个杀手锏,也是最狠的一招:参赛者必须进京参加评选活动,每人交1700元,才有可能评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在寄给参赛者的补充通知中这样写道“对进京参加总决赛的选手的词曲作品及歌手将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或优秀奖;对进入决赛未进京参加总决赛的词曲作者的作品、歌手颁发活动纪念奖”。)
我们参加这个活动,竟要花三、四千元(包括往返路费)我们认为这是典型的欺诈——因为开始并未说明,而是“步步紧逼”!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单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许他们不知内情,但赫赫大印逃不了干系。
■一群业余音乐作者
本报郑重证明:本报从未参与过此项活动。主办单位也从未与本报联系过“媒体支持”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