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要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审美教育;阅读教学;能力提升;方法策略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师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重视学生审美意识、方法及能力的渗透,立足于感悟鉴赏、表达等视角,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指引学生养成科学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知,让学生“走”进文章,与作者发生共鸣,产生认同感,进而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一、在情境体验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从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上来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了解、理解字、词、句、篇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那么,通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构建学生语文审美意识的基础与根本。开展语文阅读学习,要重视兴趣先导,学生能否有一定的阅读欲望很重要。审美体验情境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能从不同角度激发兴趣和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媒介的作用,创设适当的体验情境,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辅助工具,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更好的感受语言的魅力。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其面临的情境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为学生创建出美好的情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设备是创建情境比较常用的工具,其可以将更加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视频、图片、音乐,能带给学生更加全面的刺激,使得学生在心灵上得到共鸣。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学习过程中感受语文美、画面美,将美和形象联系在一起。如教师在教学诗歌《出塞》时,可以采取多媒体图画展现景色的手段展开教学,使美育教学具备形象性,通过图画形式展出诗歌中的场景,营造诗中意境,可以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另外还可将音乐融入教学中,丰富学生视听觉体验,让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
二、灵活引导和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情感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提出“美感是情感的关键”,并别出心裁地把美育叫作“情育”,可见审美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更要带领学生学会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从而去更好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美,这无论是对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是对课文作者情感的表达都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纵览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诗歌类的文章,而诗歌教学具有很强的节奏和情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是平淡无味地朗读诗歌,那么很少能把握诗歌的节奏而深入理解诗文,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开展有感情的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就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审美学习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身情感与作者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但是学生在经历、知识、思维、经验等方面受限,读书时经常遇美而不知美,从鉴赏中感悟美对于语文学科,是一门欣赏性极强的学科,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从艺术的视角出发,将语文课看成是艺术鉴赏课,把教材内容当作是精美的艺术品,指引学生可以去鉴赏作品,并对作品的细节进行深入挖掘,从细节中感悟到文字的优美,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且灵活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献你一束花》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通過设置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的手中也有一束花,你最想把它送给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这是一束感激的鲜花”“这是一束充满孝心的鲜花”“那么冯骥才笔下的这束花又要献给谁呢?”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逐步走进失败者的内心,有一种真情体验。
三、给予学生朗读机会与方法指导培养其应用能力
教师常提倡精读、美读,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带着丰富的感受来读文章。在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后,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朗读的机会。当前不同版本教材中所选录的文章精美且丰富,也涌现着众多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大多数人物都具备鲜明性格,能给人带来情感的震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与内容,紧扣作品语言,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如欢喜愉悦、慷慨激昂、豪放悲壮、低沉伤感……读后适时评价引导。教师基于学生的成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更重要的一点目的还在于学会实践与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如培养学生表达美、描述美的能力,即“说”的能力,那么教师可以经常请一些口语表达不够流利,口述与表达能力不够大方的学生上讲台,让他们想象一些与教材文本有关的东西,然后大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假以时日,学生的述说内容将会越来越有清晰,在这方面得到很大的进步。所以说语文教师要牢记在美育过程中,把学生的实践与应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进行培训,既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又能学会使用美的语言,形成美的思想,养成美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美的实践者、创造者。没有美育,语文教学是狭隘及片面的,进一步加强审美教育的研究与渗透教学是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结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题材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做到既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又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寓美育于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致力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健全且高尚人格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佚名.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 2018.
[2]丁勇, 马敏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 课外语文, 2015(10):171-171.
[3]张红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意义与作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12):71-71.
关键词:审美教育;阅读教学;能力提升;方法策略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师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重视学生审美意识、方法及能力的渗透,立足于感悟鉴赏、表达等视角,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指引学生养成科学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知,让学生“走”进文章,与作者发生共鸣,产生认同感,进而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一、在情境体验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从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上来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了解、理解字、词、句、篇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那么,通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构建学生语文审美意识的基础与根本。开展语文阅读学习,要重视兴趣先导,学生能否有一定的阅读欲望很重要。审美体验情境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能从不同角度激发兴趣和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媒介的作用,创设适当的体验情境,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辅助工具,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更好的感受语言的魅力。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其面临的情境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为学生创建出美好的情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设备是创建情境比较常用的工具,其可以将更加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视频、图片、音乐,能带给学生更加全面的刺激,使得学生在心灵上得到共鸣。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学习过程中感受语文美、画面美,将美和形象联系在一起。如教师在教学诗歌《出塞》时,可以采取多媒体图画展现景色的手段展开教学,使美育教学具备形象性,通过图画形式展出诗歌中的场景,营造诗中意境,可以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另外还可将音乐融入教学中,丰富学生视听觉体验,让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
二、灵活引导和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情感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提出“美感是情感的关键”,并别出心裁地把美育叫作“情育”,可见审美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更要带领学生学会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从而去更好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美,这无论是对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是对课文作者情感的表达都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纵览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诗歌类的文章,而诗歌教学具有很强的节奏和情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是平淡无味地朗读诗歌,那么很少能把握诗歌的节奏而深入理解诗文,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开展有感情的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就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审美学习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身情感与作者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但是学生在经历、知识、思维、经验等方面受限,读书时经常遇美而不知美,从鉴赏中感悟美对于语文学科,是一门欣赏性极强的学科,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从艺术的视角出发,将语文课看成是艺术鉴赏课,把教材内容当作是精美的艺术品,指引学生可以去鉴赏作品,并对作品的细节进行深入挖掘,从细节中感悟到文字的优美,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且灵活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献你一束花》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通過设置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的手中也有一束花,你最想把它送给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这是一束感激的鲜花”“这是一束充满孝心的鲜花”“那么冯骥才笔下的这束花又要献给谁呢?”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逐步走进失败者的内心,有一种真情体验。
三、给予学生朗读机会与方法指导培养其应用能力
教师常提倡精读、美读,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带着丰富的感受来读文章。在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后,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朗读的机会。当前不同版本教材中所选录的文章精美且丰富,也涌现着众多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大多数人物都具备鲜明性格,能给人带来情感的震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与内容,紧扣作品语言,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如欢喜愉悦、慷慨激昂、豪放悲壮、低沉伤感……读后适时评价引导。教师基于学生的成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更重要的一点目的还在于学会实践与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如培养学生表达美、描述美的能力,即“说”的能力,那么教师可以经常请一些口语表达不够流利,口述与表达能力不够大方的学生上讲台,让他们想象一些与教材文本有关的东西,然后大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假以时日,学生的述说内容将会越来越有清晰,在这方面得到很大的进步。所以说语文教师要牢记在美育过程中,把学生的实践与应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进行培训,既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又能学会使用美的语言,形成美的思想,养成美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美的实践者、创造者。没有美育,语文教学是狭隘及片面的,进一步加强审美教育的研究与渗透教学是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结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题材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做到既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又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寓美育于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致力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健全且高尚人格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佚名.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 2018.
[2]丁勇, 马敏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 课外语文, 2015(10):171-171.
[3]张红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意义与作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12):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