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还要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体育和健康不能等同,但是健康是离不开体育的,体育的功能也首先是为了健康,为了体质的增强。因此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是离不开体育的,任何忽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完全的教育。
关键词: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一、高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特点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什么?动力,来源于动机。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态度如何,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趋动力。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意向、愿望、兴趣已不是他们唯一的趋动力。而且高中学生对于兴趣内涵的理解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可以说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有了“转变”。
高中学生与初中以下的学生不同,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学生的体育与成年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和单纯的娱乐体育也不相同,他们仍然需要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手段与方法全面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体育课程、教材和教学中的体现。
二、高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
体育课程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完成体育的目标,也是完成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体育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而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本学科的主要特征。因此,制订体育课程和编写体育教材时,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5~19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抓住高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三、普通高中的“普通”性,决定了它的“基础”性
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不仅与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不同,而且与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体育课程也不相同。高中体育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普通性”和基础性?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普通性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具有其现实性。因为体育课程既是学科课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标的内涵具有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直接的、主要的关系。不论学生未来的去向如何,都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通过体育的教育活动所获得的相关素质。即使有少数高中学生,把体育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毕业后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或体育的管理人员,但是就学生的学习而论,也必须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因材施教,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把普通的体育课,改成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将来不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做一位体育的专业人才,都必须打好思想、科學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基础。即使是运动技术的提高,也必须在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与提高。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不经过科学选材、增加训练时间、强化训练、提供多种特殊的条件,只是通过体育课是不可能培养出专业运动员的。
四、基础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课程教材必须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学科的知识,体育课程教材也不例外。但是,教材内容的发展与更新,也必须体现基础教育的特点和教材相对稳定的特点。体育,就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论,它既是一个传统的概念,又是一个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事业。新的体育项目不断增加,健身方法也不断增加并向科学化发展。但是,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体育,特别是学生必修课程中的体育教材内容,是不能完全与社会文化体育相提并论的。竞技体育的项目层出不穷,新的竞技项目,作为文化是一回事,作为教材内容又是另一回事。例如,拳击运动,特别是女子拳击以及散打等项目,搏击剧烈,最容易伤害身体,不符合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这类的运动项目对学生既无强身健体的价值又无教育意义的项目,绝对不宜选入普通高中的课程教材。但是,新的体育思想和有关强身健体的研究成果,则必须在体育教材内容中有所反映。例如,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过分要求学生达到某种不切实际的目标,或无氧锻炼的时间过长等,科学已证明对青少年的身体锻炼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有害的;而有氧锻炼对改善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材的构建中就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体现基础性和科学性。
总之,要加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教育,强化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把锻炼好身体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在体育学科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即具有自学、自练、自我调控、自我设计锻炼计划、自我检测和评价体质状况能力等。
关键词: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一、高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特点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什么?动力,来源于动机。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态度如何,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趋动力。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意向、愿望、兴趣已不是他们唯一的趋动力。而且高中学生对于兴趣内涵的理解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可以说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有了“转变”。
高中学生与初中以下的学生不同,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学生的体育与成年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和单纯的娱乐体育也不相同,他们仍然需要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手段与方法全面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体育课程、教材和教学中的体现。
二、高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
体育课程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完成体育的目标,也是完成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体育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而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本学科的主要特征。因此,制订体育课程和编写体育教材时,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5~19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抓住高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三、普通高中的“普通”性,决定了它的“基础”性
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不仅与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不同,而且与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体育课程也不相同。高中体育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普通性”和基础性?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普通性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具有其现实性。因为体育课程既是学科课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标的内涵具有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直接的、主要的关系。不论学生未来的去向如何,都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通过体育的教育活动所获得的相关素质。即使有少数高中学生,把体育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毕业后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或体育的管理人员,但是就学生的学习而论,也必须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因材施教,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把普通的体育课,改成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将来不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做一位体育的专业人才,都必须打好思想、科學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基础。即使是运动技术的提高,也必须在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与提高。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不经过科学选材、增加训练时间、强化训练、提供多种特殊的条件,只是通过体育课是不可能培养出专业运动员的。
四、基础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课程教材必须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学科的知识,体育课程教材也不例外。但是,教材内容的发展与更新,也必须体现基础教育的特点和教材相对稳定的特点。体育,就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论,它既是一个传统的概念,又是一个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事业。新的体育项目不断增加,健身方法也不断增加并向科学化发展。但是,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体育,特别是学生必修课程中的体育教材内容,是不能完全与社会文化体育相提并论的。竞技体育的项目层出不穷,新的竞技项目,作为文化是一回事,作为教材内容又是另一回事。例如,拳击运动,特别是女子拳击以及散打等项目,搏击剧烈,最容易伤害身体,不符合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这类的运动项目对学生既无强身健体的价值又无教育意义的项目,绝对不宜选入普通高中的课程教材。但是,新的体育思想和有关强身健体的研究成果,则必须在体育教材内容中有所反映。例如,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过分要求学生达到某种不切实际的目标,或无氧锻炼的时间过长等,科学已证明对青少年的身体锻炼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有害的;而有氧锻炼对改善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材的构建中就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体现基础性和科学性。
总之,要加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教育,强化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把锻炼好身体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在体育学科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即具有自学、自练、自我调控、自我设计锻炼计划、自我检测和评价体质状况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