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在现代的转变与发展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890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3年11月22日,“壮志凌云”(王乐天)身穿汉服上街,成为第一个被报道身穿汉服公开走上街头的人。时至今日,“汉服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现代汉服文化在审美与意义两个方面有所发展,也遇到理论分歧,群体有限,商业困境的问题。
  关键词:汉服文化;中国华服日;亚文化
  一、汉服的概念的发展
  北京服装学院的袁仄教授曾经指出“‘汉服’的概念并不确定。‘汉服’并不是某朝某形制的服装。如果认为‘汉服’仅仅是汉民族的服饰?那么‘汉服’的概念只是相对于‘胡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指从夏商周三代到明王朝的近四千年中,以汉族文化为基础,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吸收少数民族服饰元素,而演化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除去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官服体系的冠服体系,在胡风浸润之下的圆领袍、翻领衣等形制都属汉服体系。
  2018年4月,作为官方平台,共青团中央联合哔哩哔哩弹幕站与东家APP共同发起了第一个由中央认证的汉服节日活动——“中国华服日”,将每一年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辰,即古代的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在4月18日活动当天,共青团发布了《中国华服日倡议书》,提出“新时代、新华服、新青年”的口号。少数民族的服饰与汉服同时出现在海报、文案等宣传产品中。由此可知,官方将“华服”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和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上位词,用以描述包括汉服在内的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不再另设用以界定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官方概念。
  二、汉服文化在现代的发展与转变
  (一)审美
  现代汉服剔除了传统汉服文化中的等级制度,通过现代审美与实际需求对文化进行重构。在融合传统的交领右衽、上衣下裳、隐扣系带、中缝接袖、平面剪裁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在造型、纹样、色彩、工艺、面料五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在造型方面,“汉元素”概念有所发展。“汉元素”作为时装的一种设计理念,保留了汉服文化中的对襟、系带、马面裙门、旋裙等元素,裁剪裙长、缩短袖长,倾向于选择飞机袖、箭袖等行动方便的款式进行设计加工;
  在纹样方面,在继承传统的鸟兽纹、植物纹、云气纹等图案的基础上,不少汉服设计师完成了设计元素上的现代化。譬如,“如是观”推出“万古长青”系列圆领袍融入军装与国旗元素;“十三余”上架与游戏《王者荣耀》联名款汉服;“观止织造”设计以《小王子》、《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为设计内涵的汉服款式;
  在色彩方面,传统的色彩概念依托阴阳五行之说,“(阴阳五行说)这反映在中国人的色彩观上?就是青、赤、黄、白、黑“五色”?也称为“正色”?为后世历朝历代所尊崇至于那些不与五行之列相对应的颜色则被称为“间色”?可看作是“五正色”的补充?如黄、红、紫、绿、碧等。”且在衣着颜色上,历来等级森严。譬如,汉初平民不许穿彩色衣,后来规定淡青和绿色为民间常服。现代汉服不但颜色丰富跳脱,而且大胆使用拼色撞色设计。前者如“十三余”推出“兔兔草莓”系列,通身使用浅粉色,后者如“素羽华裳”设计的黑白撞色“烟雨客”系列圆领袍;
  在工艺方面,大量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人工定做趋向高端与低端两个极端。机器生产使得原本较为昂贵的绣花及印花工艺成本降低,大面积的绣花印花图案成为汉服设计吸引眼球的重要元素。纯色简约的汉服设计由于吸引力有限,价格上升空间不足,相关市场趋于萎缩;
  在面料方面,除了部分设计依旧使用南京云锦、织金锦、棉麻等传统布料之外,雪紡、欧根纱甚至蕾丝、网纱等西式服装面料也融入了汉服生产设计中。譬如,“冰心俏语”推出的“子墨兰馨”系列设计中,云肩、袖口及下裙皆使用蕾丝面料进行制作与点缀装饰。
  (二)意义
  汉服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亚文化符号。其表意因时间和空间语境的转化得以发展。
  在空间意义上,全球化的大语境之下,国际交流频繁。在族际场合中民族服饰空缺的刺激之下,“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的宏大叙事通过拼贴,成为汉服作为亚文化对于主流文化的继承和衍生,汉服成为国际语境下民族身份的象征。“中国华服日的”的官方概念正是消弭了狭义上的汉服做代表的汉族的传统服饰的概念与少数民族服饰概念之间的民族性界限,形成代表华夏民族的整体概念,进行国家间文化概念的传播。
  在时间意义上,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的区别对比形成了汉服时间意义的转化。“汉服日常化”成为汉服文化群体试图推广的概念。与传统社会本就将汉服当做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现代语境下的汉服“日常化”面临着现代社会建构的话语形态的阻碍。西式服装立体剪裁、贴合身体的设计概念在现代服装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汉服被赋予“传承普及”的神圣性,譬如从2011年开始举办的汉服春晚,其以“传承龙的精神,回归曾经的优雅”为理念,旨在挖掘与重构汉文化的审美精神,通过网络直播成为同袍们共庆新年的方式。其节目内容包含汉舞、民乐、国画、茶艺、射艺、戏曲、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在以“礼乐”为主要传播内核的传播活动之下,汉服的礼服及常服风格逐渐推广,与传统文化中的其他艺术相勾连,但却遮蔽了人们对于短打等以劳作方便为目的的便服的认知,进而阻碍汉服同时装一样,融入日常生活。
  三、汉服文化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理论分歧
  由官方主导的“中国华服日”的相关活动的开展,意味着官方话语介入现代汉服文化的构建。“命名尤其是命名那些无法命名之物的权力(这一点依然未被注意或仍然受到压制),是一种不可小看的权力。萨特认为言词能引起很大的破坏。情况的确如此,例如,当命名行为被用在公共场合时,它们就因而具有了官方性质,并且得以公开存在。”“华服”的概念模糊了汉服及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而在以华夏民族为整体依托的的“华服日”的实际过程中,少数民族元素少有参与,汉服文化占据了主要地位。“华服”之名,“汉服”之实的现实背景下,针对“华服”与“汉服”的命名再次引起讨论,这使得汉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民间与官方概念相左,能指所指产生混乱的问题,使得传播效果有限,发展放缓。而“改良汉服”及各式现代审美下的汉服设计等商业产品的出现,促使有关汉服文化到底应承袭传统还是根据现代语境作出使用与审美方面的改变的争论愈加激烈。各方话语的斗争之下,汉服文化的定义及其未来方向尚未有明晰划定。
  (二)群体有限
  由“汉服资讯”这一拥有近33万粉丝,日阅读数达10万+的微博账号主导的《2019汉服同袍问卷调查报告之综述篇》,通过相关QQ社群及微博的方式分发收集问卷共计2276份,其中女性1947人,占比高达85.54%,35岁以内的汉服同袍占总数98.89%。汉服文化的传播目前还囿于青年女性群体中。
  (三)商业困境
  由于“目前服装专业院校学习的制衣方式多为向法国、日本学习的立体剪裁,对于平面剪裁少有接触,也缺乏中国传统服饰制作的相应教材。”汉服产业面临着缺少精通传统文化又擅长服装设计的专业人才的困境。于此同时,由于古装剧的错误引导,汉服与“影楼装”、“戏服”“cosplay”等概念时常混为一谈。“网络的媒介性质,导致舆论场中鱼龙混杂,许多理论争议容易陷入非理性化的情绪宣泄。这些情绪化的现象也让其他群体避而远之。”所谓“汉服圈”对外的“戾气”和“优越感”,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汉服文化的传播囿于固定圈层之中。因此,综合上述两点,专业人才的缺失和市场目标的有限使得汉服设计呈现出媚俗和统一的趋势。大部分汉服商家为迎合受众期待,重印花、刺绣、大裙摆,忽视了对服饰版型与内涵的继承与创新的追寻。
  四、结语
  汉服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是一项长久的工作。由于时空的转换,汉服不仅承载特殊设计理念,也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汉服文化既应立足现在,在现代语境下追求审美的发展,也应成为研究传统文化的起点,而非终点。对于汉服文化的研究重要的是领悟与传播其“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文化理念,联接相关的文化活动,从服装角度窥探历史,而非仅仅囿于对于形制、名称等正统性的争论。
  参考文献
  [1]高雅.汉服复兴运动的审美与实践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9.
  [2]吴雪翌.亚文化视域下汉服文化的风格研究[D].南京大学,2019.
  [3]王继雯.现代汉服文化传播的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左娜.“汉服”的形制特征与审美意蕴研究[D].山东大学,2011.
  作者简介:章简宁(1999—),女,汉族,江西上饶人,山西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其他文献
摘 要: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新时代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理解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剖析其内涵中所蕴藏着的核心要义、精神特质、根本要求以及其内在的主要基调;并从其总体方式,主要动力,主要目标以及有力支撑这几个维度来把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指引,从而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梦;爱国精神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国古代壶的造型样式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它的历代发展概况。造型设计对壶的器皿来说,是维持较高艺术水平和使用价值的有力保障。本论文主要由两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明确探究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典籍来探究历代壶的造型变化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是研究壶的萌生,并举例研究历代壶形的变化发展,期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形发展,而是整体面貌螺旋形上升的演化轨迹。  关键词:壶;造型样式;变化发展  第一章
期刊
摘 要:“地域性”不仅是面向既有和传统的东西,它也是当时、当地、现在的,更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本文以岭南建筑设计讲述对岭南地域建筑的理解,评析江南建筑实例:船长之家,从空间、功能、风格分析其建筑特点,结合自然和人文条件,探索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地域建筑;岭南建筑;江南建筑;船长之家;关联性  Abstract:“Regionalism” is not only for the existing
期刊
摘 要: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以丧葬观及礼俗为视角切入,深入探究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成因及发展。明器虽为随葬品,但从美术角度看可以代表陶器、瓷器、雕刻等方面的发展。本文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的丧葬习俗与风俗民情,加深对明器这种特殊工艺品的认识,且了解到从中出的折射社会状况与精神风貌。  关键词:丧葬观;厚葬之风;随葬品;明器  第一章 古代丧葬观念与礼俗  1.1丧葬观念  物质决定意识,观念是客观世界的直
期刊
摘 要:2019年新发布的教育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录了铁凝在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說《哦,香雪》,作者用细腻诗意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群乡村少女的美好生命形态。新教材的“学习提示”中提到,要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来思考作品的意蕴。因此,本文将从“香雪”、“香雪们”身上寻觅青春力量。  关键词:香雪;铁凝;青春;远方  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以一个北方偏僻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背景,讲述了一群以香
期刊
摘 要: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典诗歌不仅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现状,还能够透过诗歌了解古人的心情和生活。但是由于古典诗歌发展历史悠久,其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与当今时代差异较大,因此初中生很难鉴赏和感受古典诗歌的价值。本文主要基于现有的工作经验,从三个角度研究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鉴赏能力  引言  初中的古典诗歌体裁比较多,既有送别怀远诗、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迅速,在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过程中,在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列车从唤醒出库到回库休眠的整个运营过程均由系统自动完成,原先由驾驶员执行的工作被高度自动化的系统设备和运营控制中心(OCC)调度所代替。全自动运行线路的调度指挥人员面临更高的系统集中度、更复杂的运营场景和更高的服务要求,因而线路运营指挥体系相对于非全自动运行线路存在显著区别。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
期刊
摘 要: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全面提高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让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工作新常态,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自十九代报告以来,社会各界对党建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中间力量,科研单位为国家的建设转型、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国家跻身世界强国的关键力量。本文以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详细分析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
期刊
摘 要: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也是县级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是保护耕地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对县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预评价工作开展的意义进行分析,指出了具体开展该项工作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县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开展  前言  某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近14万平方公里,长期的发展中,耕地保护工作始终是该县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该县
期刊
摘 要:开封汴绣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绣工精深、针法细腻、构图严谨、色调秀丽、古雅娴静而著称,素有被称为“国宝”一说。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鲜亮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特点。  关键词:汴绣;发展历程;针法;现代设计  一、汴绣的起源与发展  汴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因为其发源地是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而被称作“汴绣”。开封作为北宋时期的国都,古时被称为“汴梁”,也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