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对社会稳定既有维护建设性影响,也有危害破坏性影响。整个社会包括普通网民、互联网服务运营商、互联网从业媒体,尤其是政府管理部门,需要从思想、立法、机制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稳定;影响;应对措施
1.引言
互联网的产生、兴起和广泛应用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社会。我国以1987年9月20号中国的Internet之父钱天白教授发出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为序幕,互联网在我国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给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互联网对社会稳定的维护建设性影响
2.1 在政治方面,互联网提供了政府问政施政、民众参政议政的载体平台。
近几年,从中央领导人到其他各部委和地方领导人与网民在线交流,问政于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官方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构建起与民众沟通吸纳社情民意的新载体,形成了政群之间良性互联网互动,标志着互联网已成为政群互动议政施政的新兴平台。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及时准确公开相关公务信息,为民众解释解决各种问题,民众则通过互联网平台参政议政,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民意对于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信息,随着基层网民的增加,反映基层民众利益的呼声越来越大。民意通过互联网迅速汇集,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并强有力地作用于现实的政府决策,从而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能够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
2.2 在经济方面,互联网创造了新的经济模式——虚拟经济,规模影响日益突出。
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虚拟经济正做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蓬勃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互联网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3万亿元,较往年增长66.2%,在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的占比达到6.2%。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加快了其他行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与相关产业技术相结合促使生产力迅速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降低,社会和谐稳定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3 在文化方面,互联网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新文化——互联网文化,其发展速度迅猛,前景宽广。
以互联网音乐、互联网影视、互联网游戏等为主体的互联网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多种多样的互联网文化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当今的和谐文化建设更是使得和谐之风洒遍神州大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3.互联网对社会稳定的危害破坏性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作为一种平台、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很大的危害破坏性影响。
3.1 利用互联网危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其传播的信息容易鱼龙混杂、良莠难辨,已成为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破坏的重要方式。
在新疆动乱事件中,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造势,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民族矛盾,误导普通民众,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2 互联网谣言,互联网假新闻给社会发展与稳定造成严重后果。
如:“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民众恐慌等。
这些与事实偏差较大或完全相左的谣言谎话,借助互联网和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曾经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民众,给群众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3.3 互联网赌博,涉及范围广泛,跨省甚至跨国,危害程度不可忽视。
如:2009年10月份河南郑州公安机关侦破的金皇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赌博案,2011年11月份山东烟台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跨国互联网赌博案等网络赌博,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
3.4 互联网传销、互联网诈骗事件层出不穷,给受害人带来了极大的财产和精神损失。
如:湖南爱可欣互联网传销大案。2012年5月份,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挥下,多国警方联手摧毁一个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以QQ等即时通讯软件实施重大互联网诈骗案等网络案件。
3.5 互联网游戏尤其是以血腥暴力色情为主题的互联网游戏成为危害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重要因素。
因为沉迷于互联网游戏不能自拔而放弃荒废学业、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甚至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互联网游戏在带给青少年空虚欢乐的同时,也让他们迷失了自己的前进方向,甚至模糊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继而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还有其他的一些不良及违法犯罪行为,目前,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都已在互联网上有所出现并实施,除了那些直接人对人的犯罪,如杀人、抢劫等无法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外,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而且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犯罪形式。
4. 互联网对社会稳定影响的应对措施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发展的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互联网行业当前最大的社会责任。
4.1 对于网民来讲,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要加强学习,加强认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盲目随大流,充分认识到和谐稳定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始终相信党和政府,坚决不做危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情。离开和谐稳定的环境,人民不能实现安居乐业,国家不能实现长治久安。 4.2 对于互联网服务运营商来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放任网站从事非法经营,要认识到并能承担起其所负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及时发现有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信息,对网站服务进行限制以至停止服务,并及时上报互联网监管部门。
4.3 对于互联网从业媒体来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媒体不可能离开制度环境、离开社会的要求而单独存在。在我国,鉴于新闻媒体制度的特性及媒体的性质,媒体责任的基本原则是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报道事实,而不能以讹传讹,不能做谣言、假新闻的传话筒,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授知识,弘扬文化,引导民众,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4 政府管理部门是互联网管理的中坚力量,政府部门长期扎实有效的互联网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保障:
(1)更新观念,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强化建设影响,消除破坏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挥舞得好,可以为我所用; 挥舞得不好,就会伤及自身。政府部门开展工作也要两手抓,一手抓支持,一手抓打击,强化正面影响,消除负面影响。面对新形势下互联网舆论环境的重大挑战,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正确认识和运用好互联网。
一是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互联网。社会公众对于新近发生事件和问题的观点、看法大都通过互联网集中表达,具有新近性、主观性、非强制性、公开性、易变性等特性,往往经历萌芽、升温、炒作井喷、持续炒作、降温平息等阶段[2] [3]。要正确认识互联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改变反应过度、麻木不仁或不知所措的态度,把互联网当作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设身处地地为群众利益着想,赢得工作主动[4]。
二是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互联网舆论危机出现后,能否发挥互联网正面引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件处置的成败。处理互联网舆论危机,要学习大禹治水,重在疏导而非在捂堵[5]。针对危机的问题根源,第一时间公布权威正确信息,澄清民众质疑,是引导处置危机的不二选择。只有真正去解决群众的实际根本问题,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口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6]。
三是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互联网阵地。政府部门相关网站要设置专门的管理单位,安排专人进行更新维护,而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当互联网舆论出现不稳定苗头时,要及时强化正面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抵制不良舆论影响,牢牢占领互联网文化思想阵地。[7] [8]
(2)与时俱进,完善规制立法,为互联网管理提供法律支持[9]
道德与法律两部马车并驾齐驱,方能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立法机构针对互联网上出现的新问题要更新原有的法律概念和原则,进而要出台新的法律。
一是完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统一互联网管理执法依据,确立互联网行为认定统一标准,并与已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和补充,逐步建立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行业自律规范共同组成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二是扩大立法覆盖面。针对《刑法》规定范围过窄的问题,将保护范围扩展到包括金融、交通、电力、医疗等所有计算机信息系统。
三是重视对民众具体权利立法保护。互联网与民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应加大对有可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侵犯民众具体权利的立法保护力度,增设通过互联网实施的如互联网诈骗、互联网盗窃、互联网诽谤等特定犯罪罪名。法律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其执行力,司法执法机关要针对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办案机制,规范办案行为,从而更加有力地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切实保护民众在互联网生活中的具体权利。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互联网监管,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实行社会联动共管[10]
应对互联网要站在政府机关肩负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和提高行政能力的高度,把互联网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主动应对新发展新形势。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互联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完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的互联网维稳工作机制,并加强互联网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机构组成的合作互联机制,通过互联网指挥平台,加深各部门的配合联动,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工作互助。
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建立互联网安全监控与预警体系,通过全面掌握互联网舆情,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建立互联网舆情分级维稳机制,针对重大舆情信息、敏感舆情信息和一般舆情信息,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并适时启动。对正面事件积极进行引导扶持,对负面事件及时进行疏导干预,确保互联网监管及时到位高效。
三是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互联网极大地弱化了地域的界限,这就要求各地各级管理部门必须认清特点,加强合作,而不能各自为政,“个人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是必须坚决摒弃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稳定;影响;应对措施
1.引言
互联网的产生、兴起和广泛应用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社会。我国以1987年9月20号中国的Internet之父钱天白教授发出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为序幕,互联网在我国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给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互联网对社会稳定的维护建设性影响
2.1 在政治方面,互联网提供了政府问政施政、民众参政议政的载体平台。
近几年,从中央领导人到其他各部委和地方领导人与网民在线交流,问政于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官方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构建起与民众沟通吸纳社情民意的新载体,形成了政群之间良性互联网互动,标志着互联网已成为政群互动议政施政的新兴平台。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及时准确公开相关公务信息,为民众解释解决各种问题,民众则通过互联网平台参政议政,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民意对于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信息,随着基层网民的增加,反映基层民众利益的呼声越来越大。民意通过互联网迅速汇集,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并强有力地作用于现实的政府决策,从而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能够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
2.2 在经济方面,互联网创造了新的经济模式——虚拟经济,规模影响日益突出。
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虚拟经济正做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蓬勃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互联网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3万亿元,较往年增长66.2%,在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的占比达到6.2%。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加快了其他行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与相关产业技术相结合促使生产力迅速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降低,社会和谐稳定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3 在文化方面,互联网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新文化——互联网文化,其发展速度迅猛,前景宽广。
以互联网音乐、互联网影视、互联网游戏等为主体的互联网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多种多样的互联网文化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当今的和谐文化建设更是使得和谐之风洒遍神州大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3.互联网对社会稳定的危害破坏性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作为一种平台、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很大的危害破坏性影响。
3.1 利用互联网危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其传播的信息容易鱼龙混杂、良莠难辨,已成为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破坏的重要方式。
在新疆动乱事件中,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造势,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民族矛盾,误导普通民众,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2 互联网谣言,互联网假新闻给社会发展与稳定造成严重后果。
如:“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民众恐慌等。
这些与事实偏差较大或完全相左的谣言谎话,借助互联网和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曾经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民众,给群众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3.3 互联网赌博,涉及范围广泛,跨省甚至跨国,危害程度不可忽视。
如:2009年10月份河南郑州公安机关侦破的金皇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赌博案,2011年11月份山东烟台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跨国互联网赌博案等网络赌博,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
3.4 互联网传销、互联网诈骗事件层出不穷,给受害人带来了极大的财产和精神损失。
如:湖南爱可欣互联网传销大案。2012年5月份,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挥下,多国警方联手摧毁一个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以QQ等即时通讯软件实施重大互联网诈骗案等网络案件。
3.5 互联网游戏尤其是以血腥暴力色情为主题的互联网游戏成为危害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重要因素。
因为沉迷于互联网游戏不能自拔而放弃荒废学业、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甚至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互联网游戏在带给青少年空虚欢乐的同时,也让他们迷失了自己的前进方向,甚至模糊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继而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还有其他的一些不良及违法犯罪行为,目前,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都已在互联网上有所出现并实施,除了那些直接人对人的犯罪,如杀人、抢劫等无法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外,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而且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犯罪形式。
4. 互联网对社会稳定影响的应对措施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发展的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互联网行业当前最大的社会责任。
4.1 对于网民来讲,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要加强学习,加强认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盲目随大流,充分认识到和谐稳定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始终相信党和政府,坚决不做危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情。离开和谐稳定的环境,人民不能实现安居乐业,国家不能实现长治久安。 4.2 对于互联网服务运营商来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放任网站从事非法经营,要认识到并能承担起其所负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及时发现有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信息,对网站服务进行限制以至停止服务,并及时上报互联网监管部门。
4.3 对于互联网从业媒体来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媒体不可能离开制度环境、离开社会的要求而单独存在。在我国,鉴于新闻媒体制度的特性及媒体的性质,媒体责任的基本原则是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报道事实,而不能以讹传讹,不能做谣言、假新闻的传话筒,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授知识,弘扬文化,引导民众,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4 政府管理部门是互联网管理的中坚力量,政府部门长期扎实有效的互联网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保障:
(1)更新观念,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强化建设影响,消除破坏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挥舞得好,可以为我所用; 挥舞得不好,就会伤及自身。政府部门开展工作也要两手抓,一手抓支持,一手抓打击,强化正面影响,消除负面影响。面对新形势下互联网舆论环境的重大挑战,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正确认识和运用好互联网。
一是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互联网。社会公众对于新近发生事件和问题的观点、看法大都通过互联网集中表达,具有新近性、主观性、非强制性、公开性、易变性等特性,往往经历萌芽、升温、炒作井喷、持续炒作、降温平息等阶段[2] [3]。要正确认识互联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改变反应过度、麻木不仁或不知所措的态度,把互联网当作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设身处地地为群众利益着想,赢得工作主动[4]。
二是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互联网舆论危机出现后,能否发挥互联网正面引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件处置的成败。处理互联网舆论危机,要学习大禹治水,重在疏导而非在捂堵[5]。针对危机的问题根源,第一时间公布权威正确信息,澄清民众质疑,是引导处置危机的不二选择。只有真正去解决群众的实际根本问题,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口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6]。
三是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互联网阵地。政府部门相关网站要设置专门的管理单位,安排专人进行更新维护,而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当互联网舆论出现不稳定苗头时,要及时强化正面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抵制不良舆论影响,牢牢占领互联网文化思想阵地。[7] [8]
(2)与时俱进,完善规制立法,为互联网管理提供法律支持[9]
道德与法律两部马车并驾齐驱,方能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立法机构针对互联网上出现的新问题要更新原有的法律概念和原则,进而要出台新的法律。
一是完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统一互联网管理执法依据,确立互联网行为认定统一标准,并与已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和补充,逐步建立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行业自律规范共同组成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二是扩大立法覆盖面。针对《刑法》规定范围过窄的问题,将保护范围扩展到包括金融、交通、电力、医疗等所有计算机信息系统。
三是重视对民众具体权利立法保护。互联网与民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应加大对有可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侵犯民众具体权利的立法保护力度,增设通过互联网实施的如互联网诈骗、互联网盗窃、互联网诽谤等特定犯罪罪名。法律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其执行力,司法执法机关要针对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办案机制,规范办案行为,从而更加有力地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切实保护民众在互联网生活中的具体权利。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互联网监管,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实行社会联动共管[10]
应对互联网要站在政府机关肩负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和提高行政能力的高度,把互联网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主动应对新发展新形势。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互联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完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的互联网维稳工作机制,并加强互联网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机构组成的合作互联机制,通过互联网指挥平台,加深各部门的配合联动,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工作互助。
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建立互联网安全监控与预警体系,通过全面掌握互联网舆情,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建立互联网舆情分级维稳机制,针对重大舆情信息、敏感舆情信息和一般舆情信息,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并适时启动。对正面事件积极进行引导扶持,对负面事件及时进行疏导干预,确保互联网监管及时到位高效。
三是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互联网极大地弱化了地域的界限,这就要求各地各级管理部门必须认清特点,加强合作,而不能各自为政,“个人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是必须坚决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