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积累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理想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校园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具体而言,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由浅入深的层面。
第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主要是指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同环境、教学大楼、图书资料、科研设备、传播媒体、文化设施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直观地反映学校的“容貌”,传播校园“第一感”的文化表象。
第二,校园制度文化,处于校园文化的中层。主要是指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它是时代基本精神在校园的沉积,体现了校园文化的整体特色。校园制度主要有高层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还有校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机构,以及业已物化了的校徽、校标、校歌、校训也属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范畴。
第三,处于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集体舆论、文化氛围、学术风范、精神信念、校风、教风、学风等,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面,是校园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新的形势下,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学校办学硬件投入加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因办学时间短,文化积淀少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学校规模和硬件的发展速度。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落后、参差不齐
在独立学院十年的兴起过程中,部分学院先发展起来,独立学院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建设都越来越受到重视,发达城市、发展较早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也受到重视,还有自己的校园、校训、校歌,而有些学院却发展较迟,甚至还依附于母体学校,没有独立的校园,总体而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参差不齐。
2.重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其教育功能发掘不够
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新建一批教学楼、图书楼、实验楼、体育馆、学生公寓等教学硬件设施,满足独立学院初期教学的需要。但是,由于对校园设施的教育功能认识不深刻,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从设计到命名都忽视了建筑本身的育人功能。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不完善、不健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然而,目前独立学院由于尚处于创业之初,所以制度建设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第一,有些制度制定缺乏长期性、前瞻性。第二,有些工作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形成;第三,独立学院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4.精神文化建设不凝炼
近年来,独立学院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但是由于办学时间短、受企业文化及经费的影响,独立学院在最初的发展中,更加注重物质性的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在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方面就流于形式,导致目前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不深,特色不鲜明,缺乏个性,缺乏感召力和渗透力。表现如下:校园文化活动经费主要靠拉赞助,功利性较强;校园文化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深度;缺乏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落后的原因
1.建校历史短,文化积淀少
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文化的积累过程,讲究厚积薄发,讲究潜移默化的环境育人功能。大学的文化是前人在认知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独立学院从产生至今也就是十年时间,建校历史短,且学校发展初期主要开展物质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投人比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文化体系。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理念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2.受母体学校及当地文化的交叉影响,缺乏特色
独立学院是由母体学校申办,社会力量投资共同创办的新型教育模式,其管理模式、教育理念都借鉴了母体学校的经验,其主要依靠母体学校的教师资源,独立学院的文化必然打上母体学校的烙印。另外独立学院还聘请周边其他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大批经验丰富的已退休专家来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风格,必然也会影响独立学院的文化形成。独立学院新校区也会受到周边环境、当地文化的交叉影响,因而会缺乏特色。
3.受企业文化的功利性影响,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由于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校园文化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的效率性、功利性会对独立学院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一方面,独立学院成立之初都缺乏资金,有限的资金只能集中利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另一方面,企业的盈利性、功利性会导致办学者愿意出资兴建大楼扩大招生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打造校园的无形资产——校园文化。
四、独立学院品牌校园文化的发掘与培育
由此可见,如何发掘和培育有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使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发展协调进步,保障独立学院健康、和谐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和亟待研究的迫切问题。
1.领导重视,集体参与
完善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有一位具有创新精神,有远见的、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院长和一个立志追求特色、高质量办好独立学院的高层管理团队,充分发挥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民主精神。独立学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院各部门要相互配合,营造积极的集体氛围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主动性。要加强师生共同参与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广大教师、学生的参与才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2.巩固物质文化,并发掘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独立学院在校园建设中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教学服务工作;更重要的还要发掘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如教学大楼、图书馆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将育人功能贯穿其中;校园从建筑物到景观都应尽量体现一种文化品位;校园建筑还要与地域、生态文化、人文感情相和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如文化底蕴深厚的著名高校,校园道路、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等的命名都诗情画意,如,清华的学生宿舍是按“斋”字来命名的,如“心斋”“静斋”“明斋”;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道路命名为“达人大道”“立人大道”“思贤路”“礼贤路”,处处体现了环境的育人功能。
3.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贯彻依法治校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按照法律的原则规定,构建规范、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独立学院特别要注意理清与母体关系、与董事会关系,明确学院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避免权利过度集中和职责模糊。
第二,建立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在构建和谐校中,要通过不断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重 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能力。
第三,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独立学院在用人机制、教职工事业发展、教职工福利待遇、师生的奖惩等方面都要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并能不断完善,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4.凝炼品牌精神文化
第一,努力打造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就是办学者的理想、信念。它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原则、行为规范的体现,是学校精神的“内核”。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在办学理念上应积极追求创新,应遵循教育规律,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结合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特色,提出核心的办学理念,使独立学院健康、高效、和谐发展。
第二,启用视觉识别系统。为了增强学院的对外影响,规范学院的形象,形成较强的凝聚力,独立学院可以引进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Syslem,“企业识别系统”)研究制定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学校对外关系活动,广告宣传以及其他以视觉为手段的宣传活动在内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统一性的设计,力求使学校所有的这些方面以一种统一的形态显现于社会大众面前,产生出良好的学校识别。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对内可使学校的师生员工产生强烈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学校的经营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条理化;对外,可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三,提出校训、校歌。《辞海》中校训的含义:“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课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表达,它既高度浓缩了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理念,又鲜明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核心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座右铭”的作用,对于造就和培养学生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如,清华大学设计了校徽、提出了脍炙人口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校歌、校徽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又一表达,充分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清华大学设计了校徽,并在1923年创作了校歌。独立学院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富有教育意义的校训,谱写具有凝聚力和教育意义的校歌。
参考文献
[1]钱晓霞,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7(5)
[2]杨新起,方世家,以创新精神推进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3]葛雷,自卑与超越——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校教育,2007(9),
[4]江净帆,论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J],重庆教育学报,2006(3)
[5]冯春宁,杨东林,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6]陈恒初,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Ⅱ]教育与职业,2008
[7]李书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与策略[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8]马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延安大学学院2007(4)
[9]钱晓霞,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积累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理想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校园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具体而言,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由浅入深的层面。
第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主要是指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同环境、教学大楼、图书资料、科研设备、传播媒体、文化设施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直观地反映学校的“容貌”,传播校园“第一感”的文化表象。
第二,校园制度文化,处于校园文化的中层。主要是指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它是时代基本精神在校园的沉积,体现了校园文化的整体特色。校园制度主要有高层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还有校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机构,以及业已物化了的校徽、校标、校歌、校训也属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范畴。
第三,处于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集体舆论、文化氛围、学术风范、精神信念、校风、教风、学风等,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面,是校园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新的形势下,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学校办学硬件投入加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因办学时间短,文化积淀少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学校规模和硬件的发展速度。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落后、参差不齐
在独立学院十年的兴起过程中,部分学院先发展起来,独立学院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建设都越来越受到重视,发达城市、发展较早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也受到重视,还有自己的校园、校训、校歌,而有些学院却发展较迟,甚至还依附于母体学校,没有独立的校园,总体而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参差不齐。
2.重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其教育功能发掘不够
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新建一批教学楼、图书楼、实验楼、体育馆、学生公寓等教学硬件设施,满足独立学院初期教学的需要。但是,由于对校园设施的教育功能认识不深刻,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从设计到命名都忽视了建筑本身的育人功能。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不完善、不健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然而,目前独立学院由于尚处于创业之初,所以制度建设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第一,有些制度制定缺乏长期性、前瞻性。第二,有些工作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形成;第三,独立学院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4.精神文化建设不凝炼
近年来,独立学院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但是由于办学时间短、受企业文化及经费的影响,独立学院在最初的发展中,更加注重物质性的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在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方面就流于形式,导致目前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不深,特色不鲜明,缺乏个性,缺乏感召力和渗透力。表现如下:校园文化活动经费主要靠拉赞助,功利性较强;校园文化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深度;缺乏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落后的原因
1.建校历史短,文化积淀少
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文化的积累过程,讲究厚积薄发,讲究潜移默化的环境育人功能。大学的文化是前人在认知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独立学院从产生至今也就是十年时间,建校历史短,且学校发展初期主要开展物质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投人比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文化体系。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理念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2.受母体学校及当地文化的交叉影响,缺乏特色
独立学院是由母体学校申办,社会力量投资共同创办的新型教育模式,其管理模式、教育理念都借鉴了母体学校的经验,其主要依靠母体学校的教师资源,独立学院的文化必然打上母体学校的烙印。另外独立学院还聘请周边其他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大批经验丰富的已退休专家来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风格,必然也会影响独立学院的文化形成。独立学院新校区也会受到周边环境、当地文化的交叉影响,因而会缺乏特色。
3.受企业文化的功利性影响,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由于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校园文化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的效率性、功利性会对独立学院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一方面,独立学院成立之初都缺乏资金,有限的资金只能集中利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另一方面,企业的盈利性、功利性会导致办学者愿意出资兴建大楼扩大招生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打造校园的无形资产——校园文化。
四、独立学院品牌校园文化的发掘与培育
由此可见,如何发掘和培育有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使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发展协调进步,保障独立学院健康、和谐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和亟待研究的迫切问题。
1.领导重视,集体参与
完善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有一位具有创新精神,有远见的、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院长和一个立志追求特色、高质量办好独立学院的高层管理团队,充分发挥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民主精神。独立学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院各部门要相互配合,营造积极的集体氛围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主动性。要加强师生共同参与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广大教师、学生的参与才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2.巩固物质文化,并发掘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独立学院在校园建设中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教学服务工作;更重要的还要发掘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如教学大楼、图书馆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将育人功能贯穿其中;校园从建筑物到景观都应尽量体现一种文化品位;校园建筑还要与地域、生态文化、人文感情相和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如文化底蕴深厚的著名高校,校园道路、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等的命名都诗情画意,如,清华的学生宿舍是按“斋”字来命名的,如“心斋”“静斋”“明斋”;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道路命名为“达人大道”“立人大道”“思贤路”“礼贤路”,处处体现了环境的育人功能。
3.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贯彻依法治校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按照法律的原则规定,构建规范、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独立学院特别要注意理清与母体关系、与董事会关系,明确学院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避免权利过度集中和职责模糊。
第二,建立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在构建和谐校中,要通过不断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重 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能力。
第三,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独立学院在用人机制、教职工事业发展、教职工福利待遇、师生的奖惩等方面都要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并能不断完善,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4.凝炼品牌精神文化
第一,努力打造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就是办学者的理想、信念。它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原则、行为规范的体现,是学校精神的“内核”。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在办学理念上应积极追求创新,应遵循教育规律,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结合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特色,提出核心的办学理念,使独立学院健康、高效、和谐发展。
第二,启用视觉识别系统。为了增强学院的对外影响,规范学院的形象,形成较强的凝聚力,独立学院可以引进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Syslem,“企业识别系统”)研究制定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学校对外关系活动,广告宣传以及其他以视觉为手段的宣传活动在内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统一性的设计,力求使学校所有的这些方面以一种统一的形态显现于社会大众面前,产生出良好的学校识别。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对内可使学校的师生员工产生强烈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学校的经营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条理化;对外,可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三,提出校训、校歌。《辞海》中校训的含义:“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课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表达,它既高度浓缩了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理念,又鲜明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核心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座右铭”的作用,对于造就和培养学生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如,清华大学设计了校徽、提出了脍炙人口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校歌、校徽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又一表达,充分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清华大学设计了校徽,并在1923年创作了校歌。独立学院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富有教育意义的校训,谱写具有凝聚力和教育意义的校歌。
参考文献
[1]钱晓霞,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7(5)
[2]杨新起,方世家,以创新精神推进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3]葛雷,自卑与超越——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校教育,2007(9),
[4]江净帆,论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J],重庆教育学报,2006(3)
[5]冯春宁,杨东林,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6]陈恒初,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Ⅱ]教育与职业,2008
[7]李书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与策略[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8]马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延安大学学院2007(4)
[9]钱晓霞,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