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漏筋现象,以常见的地铁车站T型梁为研究对象,假设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不变形,只发生整体移动。对比修复前后承载能力,研究表明,修复后结构承载能力较設计值有一定下降。
关键词:漏筋 T型梁 修复 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土木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力学性能不相同的材料组成。钢筋的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却很低。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把钢筋和混凝土通过合理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使钢筋主要承受拉力,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从分发挥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从而使设计的工程结构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由于施工原因,钢筋混凝土出现漏筋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漏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钢筋笼整体移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另一种是钢筋笼加工质量不满足要求,钢筋笼下料尺寸过大导致钢筋漏筋。出现漏筋通常采取加厚保护层的做法进行处理,加厚保护层后会导致混凝土截面发生变化,其力学性能会有一定程度改变。因第二种漏筋情况属于施工素质问题,在施工中通过培训可以避免。因此,本文仅研究第一种情况。
1 基本假定
(1) 假定研究对象为T型梁,具体尺寸如图1;
图 1 设计T型梁示意图
(2) 受弯构件横截面应变符合“平面假设”,即钢筋、混凝土的应变与离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
(3) 忽略横截面受拉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4) 假定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2 修复前承载设计值
设计T梁腹板筋14Φ32+10Φ22,As=15053mm2,fy=300 N/mm2;翼板筋14Φ32,A's=11254 mm2,f'y=300 N/mm2。具体配筋示意图见图2。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为C30,fc=14.3 N/mm2,ft=1.43 N/mm2。
因,则T梁中和轴在翼缘内,此时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设计承载力值为:
N/mm
3 修复后承载能力值
图 2 修复后截面示意图
因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下部一般安置混凝土垫块,梁腹板漏筋情况比较少,更多情况是梁翼缘板出现漏筋。对于这种情况修复后,混凝土构件截面发生了变化。考虑到隐蔽工程验收,这里仅假定钢筋笼整体向上移动,钢筋笼自身没有保护层厚度,修复后在这种情况下构件的承载力为:
N/mm
4 修复后承载力和修复前承载力比较
修复后承载能力较设计承载能力变化为:
修复后承载力较设计值有所减低,但降低极为有限,仅为3.65%。
5 结论
研究表明,漏筋后修复不会引起结构受力的太大变化。但修复后会导致梁的自身重量增加,尽管增加的数量有限,若承重墙或 距离成正比;
(3) 忽略横截面受拉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4) 假定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2 修复前承载设计值
设计T梁腹板筋14Φ32+10Φ22,As=15053mm2,fy=300 N/mm2;翼板筋14Φ32,A's=11254 mm2,f'y=300 N/mm2。具体配筋示意图见图2。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为C30,fc=14.3 N/mm2,ft=1.43 N/mm2。
因,则T梁中和轴在翼缘内,此时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设计承载力值为:
N/mm
3 修复后承载能力值
图 2 修复后截面示意图
因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下部一般安置混凝土垫块,梁腹板漏筋情况比较少,更多情况是梁翼缘板出现漏筋。对于这种情况修复后,混凝土构件截面发生了变化。考虑到隐蔽工程验收,这里仅假定钢筋笼整体向上移动,钢筋笼自身没有保护层厚度,修复后在这种情况下构件的承载力为:
N/mm
4 修复后承载力和修复前承载力比较
修复后承载能力较设计承载能力变化为:
修复后承载力较设计值有所减低,但降低极为有限,仅为3.65%。
5 结论
研究表明,漏筋后修复不会引起结构受力的太大变化。但修复后会导致梁的自身重量增加,尽管增加的数量有限,若承重墙或柱的富余量不足,会导致整个结构受力体系发生变化。因此,应加强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漏筋现象发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漏筋 T型梁 修复 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土木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力学性能不相同的材料组成。钢筋的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却很低。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把钢筋和混凝土通过合理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使钢筋主要承受拉力,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从分发挥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从而使设计的工程结构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由于施工原因,钢筋混凝土出现漏筋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漏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钢筋笼整体移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另一种是钢筋笼加工质量不满足要求,钢筋笼下料尺寸过大导致钢筋漏筋。出现漏筋通常采取加厚保护层的做法进行处理,加厚保护层后会导致混凝土截面发生变化,其力学性能会有一定程度改变。因第二种漏筋情况属于施工素质问题,在施工中通过培训可以避免。因此,本文仅研究第一种情况。
1 基本假定
(1) 假定研究对象为T型梁,具体尺寸如图1;
图 1 设计T型梁示意图
(2) 受弯构件横截面应变符合“平面假设”,即钢筋、混凝土的应变与离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
(3) 忽略横截面受拉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4) 假定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2 修复前承载设计值
设计T梁腹板筋14Φ32+10Φ22,As=15053mm2,fy=300 N/mm2;翼板筋14Φ32,A's=11254 mm2,f'y=300 N/mm2。具体配筋示意图见图2。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为C30,fc=14.3 N/mm2,ft=1.43 N/mm2。
因,则T梁中和轴在翼缘内,此时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设计承载力值为:
N/mm
3 修复后承载能力值
图 2 修复后截面示意图
因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下部一般安置混凝土垫块,梁腹板漏筋情况比较少,更多情况是梁翼缘板出现漏筋。对于这种情况修复后,混凝土构件截面发生了变化。考虑到隐蔽工程验收,这里仅假定钢筋笼整体向上移动,钢筋笼自身没有保护层厚度,修复后在这种情况下构件的承载力为:
N/mm
4 修复后承载力和修复前承载力比较
修复后承载能力较设计承载能力变化为:
修复后承载力较设计值有所减低,但降低极为有限,仅为3.65%。
5 结论
研究表明,漏筋后修复不会引起结构受力的太大变化。但修复后会导致梁的自身重量增加,尽管增加的数量有限,若承重墙或 距离成正比;
(3) 忽略横截面受拉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4) 假定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2 修复前承载设计值
设计T梁腹板筋14Φ32+10Φ22,As=15053mm2,fy=300 N/mm2;翼板筋14Φ32,A's=11254 mm2,f'y=300 N/mm2。具体配筋示意图见图2。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为C30,fc=14.3 N/mm2,ft=1.43 N/mm2。
因,则T梁中和轴在翼缘内,此时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设计承载力值为:
N/mm
3 修复后承载能力值
图 2 修复后截面示意图
因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下部一般安置混凝土垫块,梁腹板漏筋情况比较少,更多情况是梁翼缘板出现漏筋。对于这种情况修复后,混凝土构件截面发生了变化。考虑到隐蔽工程验收,这里仅假定钢筋笼整体向上移动,钢筋笼自身没有保护层厚度,修复后在这种情况下构件的承载力为:
N/mm
4 修复后承载力和修复前承载力比较
修复后承载能力较设计承载能力变化为:
修复后承载力较设计值有所减低,但降低极为有限,仅为3.65%。
5 结论
研究表明,漏筋后修复不会引起结构受力的太大变化。但修复后会导致梁的自身重量增加,尽管增加的数量有限,若承重墙或柱的富余量不足,会导致整个结构受力体系发生变化。因此,应加强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漏筋现象发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