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学生当堂独立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然而,有的老师对课堂练习重视不够,随意性很强;有的老师对精讲多练理解不够;有些老师受新课改浪潮的影响,过分地追求探索研究的过程,没有合理掌握好时间,使得授课时间过长,来不及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如何发挥其铺助功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针对性等。
呈现练习内容,体现其层次性
教学流程是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设计的教学方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按练习内容,流程通常可以设计为:激趣定向——创设问题情境,复习已有知识,引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围绕数学问题,运用已有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点拨引导——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质疑问难,重在理解掌握;巩固拓展——捋顺认识结构,综合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把上面的流程看作课堂的四个环节,强调以练习为主线,就是每一个环节基本上以练习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借助PPT来有序地呈现练习内容。
人类认识的本质就是人类依靠自身的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规律加以主观创造并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其发展的规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再到认识,这样一个不断地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既服从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掌握,而这又与信息的提供和提供信息的方式密切相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信息技术成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学生数学的练习活动中,通过PPT体现练习的层次性,遵循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常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内化
小学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以规律和方法呈现于教材,因此,学生对规律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是教与学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发展的重要载体,明确规律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是数学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规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中有着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特定的数学规律;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数学规律,提高学生找规律、发现规律的技巧和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课程改革之后,数学规律的揭示已不再是由老师讲学生听,而是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行为去发现规律。在多种多样的学习行为中,由学生通过练习去发现规律,更是最常见、最实用的方法和途径。为了适合学生运算和观察的需要,PPT的使用首当其冲。例如,PPT再现学生独立练习的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步骤和方法,步骤和方法所反映的是某种规律;在学生通过练习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可以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后,Flash播放小数点的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学生小组合作,剪、移、拼的探究性练习后,用Flash动态的演绎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形变积不变的演变过程及规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就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这个层面,信息技术为学生揭示规律和掌握方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渠道。
形式多样的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练习,既要避免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练习,同时要注重练习的思维价值。练习题型既要有基本题型,强化针对性,又要有拓展题型,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做到“灵活”一点、“新颖”一点、“有趣”一点、“新奇”一点,通过多种形式,把知识技能形成、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练习形式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这就是练习的多样性的魅力。比如,一位四年级数学教师,当她教完了“三角形的特性”后,练习是这样设计的:第一,基本练习。找出对应点的边及相应的高(图略)?第二,拓展练习。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指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利用Flash课件示意钝角三角形的高?第三,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的美。这种趣味浓厚的练习形式,不是靠“题海战术”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而是把知识点融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练习中的辅助作用非常重要,不仅能让课堂练习巩固新知,拓展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呈现练习内容,体现其层次性
教学流程是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设计的教学方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按练习内容,流程通常可以设计为:激趣定向——创设问题情境,复习已有知识,引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围绕数学问题,运用已有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点拨引导——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质疑问难,重在理解掌握;巩固拓展——捋顺认识结构,综合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把上面的流程看作课堂的四个环节,强调以练习为主线,就是每一个环节基本上以练习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借助PPT来有序地呈现练习内容。
人类认识的本质就是人类依靠自身的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规律加以主观创造并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其发展的规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再到认识,这样一个不断地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既服从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掌握,而这又与信息的提供和提供信息的方式密切相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信息技术成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学生数学的练习活动中,通过PPT体现练习的层次性,遵循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常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内化
小学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以规律和方法呈现于教材,因此,学生对规律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是教与学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发展的重要载体,明确规律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是数学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规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中有着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特定的数学规律;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数学规律,提高学生找规律、发现规律的技巧和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课程改革之后,数学规律的揭示已不再是由老师讲学生听,而是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行为去发现规律。在多种多样的学习行为中,由学生通过练习去发现规律,更是最常见、最实用的方法和途径。为了适合学生运算和观察的需要,PPT的使用首当其冲。例如,PPT再现学生独立练习的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步骤和方法,步骤和方法所反映的是某种规律;在学生通过练习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可以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后,Flash播放小数点的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学生小组合作,剪、移、拼的探究性练习后,用Flash动态的演绎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形变积不变的演变过程及规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就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这个层面,信息技术为学生揭示规律和掌握方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渠道。
形式多样的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练习,既要避免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练习,同时要注重练习的思维价值。练习题型既要有基本题型,强化针对性,又要有拓展题型,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做到“灵活”一点、“新颖”一点、“有趣”一点、“新奇”一点,通过多种形式,把知识技能形成、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练习形式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这就是练习的多样性的魅力。比如,一位四年级数学教师,当她教完了“三角形的特性”后,练习是这样设计的:第一,基本练习。找出对应点的边及相应的高(图略)?第二,拓展练习。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指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利用Flash课件示意钝角三角形的高?第三,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的美。这种趣味浓厚的练习形式,不是靠“题海战术”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而是把知识点融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练习中的辅助作用非常重要,不仅能让课堂练习巩固新知,拓展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