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中学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浅谈;如何;初中;生物;实验课
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把提高学生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生物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中学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校的生物实验教学情况做一些实验教学反思。
一、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目的、完成观察任务
什么是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目的,提出问题、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完成观察任务,讨论交流观察结果,寻求某种答案,这样观察的事物才能做到准确无误。例如: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种子的结构和作用。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玉米的果皮和种皮不易辨认,为了更好的区分玉米的胚乳和胚,我们借助滴加碘液后观察清楚,注意找到胚的四个部分,要选好片面是纵切还是横切,切面要控制适当不要伤害到自己的手。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在该实验中,还应该强调在玉米种子的营养储存的部位是胚乳,在观察大豆种子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大豆的外部形态颜色,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搓的动作,把大豆的胚,从大豆种皮里搓出来,拨开两片子叶,进一步观察胚的各个部分,为了更好弄清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比较法彻底弄清问题。
二、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比较法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比较法是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生物进行比较,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教会学生对比观察玉米和大豆,学生在实验中减少了盲目性、便于观察、印象深刻。
三、整体局部观察结合,弄清事物的本质
遵循事物的变化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例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种皮和胚各个部分,掌握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而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认识和掌握胚、胚芽、胚轴、子叶的细胞结构特点。
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观察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捕捉细微差异局部,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结构实验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小麦花&桃花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小麦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見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
四、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观察、再观察”是巴甫洛夫的至理名言。也就是说观察的结果可靠性,与观察的次数有关,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为了增加观察次数,增加数据观察的次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提高,划分实验小组,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不追求实验的速度。为树立学习信心,要求过程和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在实验过程中享受科学的性,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每个实验,允许各实验小组在结果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实验步骤非经允许不得更改(探性实验除外)。对实验过程中为了形成规范化操作,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做到把手地教。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操作并且会影响实验结论时,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补救办法,在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总结。由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有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有助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浅谈;如何;初中;生物;实验课
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把提高学生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生物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中学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校的生物实验教学情况做一些实验教学反思。
一、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目的、完成观察任务
什么是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目的,提出问题、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完成观察任务,讨论交流观察结果,寻求某种答案,这样观察的事物才能做到准确无误。例如: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种子的结构和作用。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玉米的果皮和种皮不易辨认,为了更好的区分玉米的胚乳和胚,我们借助滴加碘液后观察清楚,注意找到胚的四个部分,要选好片面是纵切还是横切,切面要控制适当不要伤害到自己的手。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在该实验中,还应该强调在玉米种子的营养储存的部位是胚乳,在观察大豆种子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大豆的外部形态颜色,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搓的动作,把大豆的胚,从大豆种皮里搓出来,拨开两片子叶,进一步观察胚的各个部分,为了更好弄清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比较法彻底弄清问题。
二、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比较法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比较法是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生物进行比较,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教会学生对比观察玉米和大豆,学生在实验中减少了盲目性、便于观察、印象深刻。
三、整体局部观察结合,弄清事物的本质
遵循事物的变化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例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种皮和胚各个部分,掌握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而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认识和掌握胚、胚芽、胚轴、子叶的细胞结构特点。
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观察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捕捉细微差异局部,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结构实验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小麦花&桃花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小麦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見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
四、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观察、再观察”是巴甫洛夫的至理名言。也就是说观察的结果可靠性,与观察的次数有关,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为了增加观察次数,增加数据观察的次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提高,划分实验小组,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不追求实验的速度。为树立学习信心,要求过程和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在实验过程中享受科学的性,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每个实验,允许各实验小组在结果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实验步骤非经允许不得更改(探性实验除外)。对实验过程中为了形成规范化操作,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做到把手地教。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操作并且会影响实验结论时,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补救办法,在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总结。由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有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有助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