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去年9月爆发的那场三聚氰胺风波的遗忘,一度危立悬崖的中国乳业似乎已经恢复了元气。在惩处了玩忽职守的官员和让一家主要责任企业破产后,人们曾纷纷预测一个新行业格局的诞生:波及甚深的伊利、蒙牛两大巨头将不得不让出部分市场空白,幸免于此的三元乳业等将有望借此上位,而一些基于二线城市发展,拥有自建牧场的乳业品牌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其中一些或成为全国性品牌。同时,在液态奶市场,以蒙牛、伊利为首的常温奶(瞬间高温灭菌奶)阵营的霸主地位将逐步被巴氏奶(低温杀菌牛奶)阵营的佼佼者取代。
但是,中国几大乳业公司最近公布的上半年财报已宣告了后一种预言的破产。伊利延续了一季度财报的不错表现,上半年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17.57%;主营业务收入122.17亿元,同比增长6.69%。蒙牛则实现销售收入120.976亿元,同期下降11.71%,但实现净利润6.619亿元,增长13.55%。仍处于恢复期中的上升期。
相比之下,巴氏奶阵营的领军者三元乳业上半年仅获得净利润3673万元,虽然同比增长138%,不过其中有3493万元(占95%)是由参股公司北京麦当劳贡献的。光明乳业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533万元,同比下降67.8%,公司解释说,表现在财报中的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在上年同期确认了达能公司补偿款收入。但显而易见的是,巴氏奶阵营并未如预料中那样撼动蒙牛、伊利的霸主地位。
在另一方面,一些在区域市场有很强影响力的乳业品牌(特别是奶粉品牌)在中国乳业必将触底反弹的心理预期下,表现活跃,并成为风险投资的新宠儿。8月,雄踞东北市场的飞鹤乳业获得红杉资本6300万美元注资,并转至纽约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功。被看做岭南地区奶粉第一品牌的雅士利则在9月引入复星集团和凯雷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但是,考虑到蒙牛、伊利两大巨头200亿元(各类产品合计)的销售规模,这些几十亿销售量级的品牌还很难在短期内撼动前两家的霸主地位。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认为,乳业行业格局未变在意料之中,三聚氰胺风波损伤的是整个中国乳业,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市场信誉,并不是仅仅波及少数几个企业。“所以不存在一部分坏,另一部分会好的情况。”他说。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则看到另一种逻辑:在三聚氰胺事件早期蒙牛和伊利等乳品企业遭受的巨大损失中,一部分来自监管的强制性,比如强令倒掉未经检测的牛奶。但随后政府意识到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最终会伤害奶农的利益,因此事件后期,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对于受困企业采取了很多支持政策,包括鼓励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低息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根基雄厚的行业龙头仍旧是最先恢复的企业,而被寄予厚望的三元乳业却因收购三鹿资产而面临巨大整合挑战,失去了抢夺市场份额的时间窗。
中国乳业依然保持旧格局的现实说明,在伊利、蒙牛两大巨头多年的竞争逼压下,很多二线品牌事实上还没有做好抓住一闪而过的市场机会的准备。真正有益的改变是,那种曾被当做“大力神丸”的不健康的膨胀模式——“先有市场、后找奶源”可以终止了。为了不让整个中国乳业重蹈覆辙,国家有关部门在“救市”的同时,亦在采取多项措施鼓励甚至强制各乳品企业回归行业根本,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如果全行业都明白应该追求速度与规模、效益与质量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意识上的转变,才是真正的拐点。”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称。
但是,中国几大乳业公司最近公布的上半年财报已宣告了后一种预言的破产。伊利延续了一季度财报的不错表现,上半年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17.57%;主营业务收入122.17亿元,同比增长6.69%。蒙牛则实现销售收入120.976亿元,同期下降11.71%,但实现净利润6.619亿元,增长13.55%。仍处于恢复期中的上升期。
相比之下,巴氏奶阵营的领军者三元乳业上半年仅获得净利润3673万元,虽然同比增长138%,不过其中有3493万元(占95%)是由参股公司北京麦当劳贡献的。光明乳业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533万元,同比下降67.8%,公司解释说,表现在财报中的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在上年同期确认了达能公司补偿款收入。但显而易见的是,巴氏奶阵营并未如预料中那样撼动蒙牛、伊利的霸主地位。
在另一方面,一些在区域市场有很强影响力的乳业品牌(特别是奶粉品牌)在中国乳业必将触底反弹的心理预期下,表现活跃,并成为风险投资的新宠儿。8月,雄踞东北市场的飞鹤乳业获得红杉资本6300万美元注资,并转至纽约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功。被看做岭南地区奶粉第一品牌的雅士利则在9月引入复星集团和凯雷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但是,考虑到蒙牛、伊利两大巨头200亿元(各类产品合计)的销售规模,这些几十亿销售量级的品牌还很难在短期内撼动前两家的霸主地位。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认为,乳业行业格局未变在意料之中,三聚氰胺风波损伤的是整个中国乳业,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市场信誉,并不是仅仅波及少数几个企业。“所以不存在一部分坏,另一部分会好的情况。”他说。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则看到另一种逻辑:在三聚氰胺事件早期蒙牛和伊利等乳品企业遭受的巨大损失中,一部分来自监管的强制性,比如强令倒掉未经检测的牛奶。但随后政府意识到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最终会伤害奶农的利益,因此事件后期,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对于受困企业采取了很多支持政策,包括鼓励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低息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根基雄厚的行业龙头仍旧是最先恢复的企业,而被寄予厚望的三元乳业却因收购三鹿资产而面临巨大整合挑战,失去了抢夺市场份额的时间窗。
中国乳业依然保持旧格局的现实说明,在伊利、蒙牛两大巨头多年的竞争逼压下,很多二线品牌事实上还没有做好抓住一闪而过的市场机会的准备。真正有益的改变是,那种曾被当做“大力神丸”的不健康的膨胀模式——“先有市场、后找奶源”可以终止了。为了不让整个中国乳业重蹈覆辙,国家有关部门在“救市”的同时,亦在采取多项措施鼓励甚至强制各乳品企业回归行业根本,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如果全行业都明白应该追求速度与规模、效益与质量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意识上的转变,才是真正的拐点。”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