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医学期刊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医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后疫情时代为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医学期刊应从改变出版思维模式、转变管理思路、加强人才培养和强化内容建设等路径入手,加快数字化转型,更好应对疫情,助力医学发展,提升期刊竞争力。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作为传播医学科学信息的主流平台,医学期刊也在疫情防控和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疫情,我国医学期刊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凭借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敏锐的专业触觉,及时报道疫情相关的研究进展。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建立了专业性的学术讨论交流平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治专栏”,后续其迭代升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通过预出版的形式供科技人员优先发布新冠肺炎的重要进展和科研成果;《华西口腔医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国际口腔科学杂志)、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精准临床医学)、《人民军医》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医学期刊科学策划选题,迅速对疫情进行高效报道[1-4],引导公众科学抗疫,坚定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念和决心,以实际行动展现医学期刊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医学期刊是记录医学领域创新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医学人员创新研究成果首发权竞争的主战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我国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抗疫,我国医学期刊更及时向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经验”。后疫情时代,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巨大价值日益凸显,医学期刊既要积极迎接各种挑战,又要抓住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机遇,深化改革,持续探索加快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加快数字化转型,化荆棘为坦途、变危机为机遇,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好地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撑和智库支持。
(一)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1.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模式相对落后
目前,多数医学期刊在办刊定位、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和期刊发行等环节仍然采用传统纸质出版的办刊模式,传播时效性相对滞后,其数字化出版模式也相对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前期,很多医学期刊建立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采编系统实现稿件投递、审理和组约稿等流程一体化。但是,大多数医学期刊仍疏于对官方网站的维护,网页更新不及时、栏目千篇一律、内容枯燥乏味。第二,核心类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开通率虽然高达77.6%,但是其推文内容多数依附于纸质期刊,发布形式比较单一[5]。第三,医学期刊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积极宣传,但是没有充分考虑读者需求,未能精准将读者感兴趣的内容推送给读者,无法赢得读者的青睐。第四,医学期刊通过加入期刊数据库实现了期刊文章的網络化发行,初步开始数字化转型,但尚未走进医学期刊整体的数字化出版流程。
2.复合型医学编辑稀缺,期刊管理体制不健全
复合型医学编辑是加快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懂技术、懂出版的复合型医学编辑是医学期刊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医学期刊编辑大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因此,医学期刊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但这些编辑普遍缺乏数字化出版知识。同时,我国的医学期刊多依附于医学院校,大多按照“事业单位行政化管理”模式运营,受限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等条件,其数字化转型投入能力不足,转型功能不可持续,无法根据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及时有效地策划组织内容,无法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服务。
而当前我国医学期刊的整体质量与迅速提升的医学科研水平也并不匹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医学期刊普遍存在不能自主管理数字出版流程、数字内容媒体化不明显、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如何化危为机,是每个医学期刊从业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二)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迎来的机遇
1.信息技术的加持
后疫情时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V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6-8],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新技术能够为医学期刊构建强大的传播模式,不仅拓宽知识传播的渠道,还促进学术传播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医学期刊应积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和可视化的趋势,在新技术的深度赋能下,努力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2.国家政策的保障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 [9]。《意见》的落地生效,为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更好地赋能医学期刊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医学期刊在后疫情时代为抗击疫情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3.医学期刊转型意识的提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期刊的编辑校对、排版、生产印刷和出版发行等多项“线下”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为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医学期刊大力改变过去传统的采编模式,积极探索云办公模式,更多地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办公。同时,医学期刊建立科研成果优先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保障作者首发权益,使刊出时滞大幅缩减。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也激发了医学期刊对互联网办公模式的探索。医学期刊逐渐领悟到数字化转型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更加牢固,转型意识也明显增强。 二、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已将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推向了加速发展的轨道。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将迈向数据驱动、万物互联、平台支撑和智能主导的新阶段。医学期刊要抓住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不断适应数字化变革,探索高效合理的发展路径,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牢牢把握期刊定位,改变出版思维模式
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医学期刊要牢牢把握自身定位,对期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现有资源和发行渠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前同类科目的医学期刊和数字期刊的市场状况、受众特点等信息,了解国内外知名医学期刊的出版形式。医学期刊只有制定符合自身和时代发展的策略,才能加快数字化转型。以《中国卫生统计》为例,该杂志成立之初,是为了及时报道我国卫生统计学科的科研成果和卫生统计工作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的信息,组织从业者开展学术讨论、交流工作经验,介绍卫生统计研究进展、普及卫生统计知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刊编委积极组织了《戮力抗疫 共克时艰—卫生统计学科的作用与担当》在线研讨会。会议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趋势分析和防控效果评价”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卫生统计学科的责任与担当。
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静态需求,而且满足了读者信息传递和内容互动等方面的动态需求。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只有适应读者获取知识习惯的改变,才能加快医学期刊多媒体出版。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倾向于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10]。医学期刊可以依托二维码提供交互式短视频服务,即以传统的刊、网界面为入口,通过移动端扫描识别,使受众在“端—刊”或“端—网”的交互中获得相应的短视频,将专业性较强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受众展示。如《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刊发的论文《飞秒激光联合改良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其最后一页就印有二维码[11],读者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转入视频页面,能够观看约4分钟的手术实况,在短时间内整体了解手术方式。
(二)完善数字化转型机制,转变医学期刊管理思路
完善云办公模式是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硬件基础。云办公可有效减少因地域、交接方式和办公时间局限性所导致的内部业务的流转停滞,提升办公效率。疫情期间,医学期刊的外审专家多奋战在抗疫前线,而云办公则既可以方便外审专家灵活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又能为医务工作者修改论文提供便利。可见,云办公能够对各方需求快速响应,实现信息传递的无缝化团队协作,有利于加快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为医学期刊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新的安全风险,即信息技术的复杂性和智能性可能引起医学期刊的网络版权纠纷和伦理风险。医学期刊编辑在工作中需要更加谨慎,可以采用区块链等技术[12],建立信任机制,避免作者或医学期刊陷入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同时,医学期刊也应加强监管工作,全面夯实网络管理能力,提升综合保障服务水平,构建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障读者权益。
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还要善于运用互联网运营管理做好期刊的深度策划,以为作者服务为导向,强化用户思维,不断提供满足读者多样化和个体化需求的内容产品。医疗期刊多途径对论文进行精准推送[13],不仅有利于医学期刊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建立广泛联系,更有利于提升医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医学期刊要不断适应数字化变革,完善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策略,优化线上传播模式,探索数字媒体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三)培养编辑的数字化素养,强化医学期刊的内容建设
过去的期刊市场要求编辑成为富有学养的选题策划者、功底扎实的文字加工者,现在其更需要编辑做了解读者的市场营销者和全程化的知识服务者。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编辑只有不断突破医学背景的限制,加强自身信息感知能力,提升数字化技术素养,力求自身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做好醫学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推手,跨越曾经熟悉的业务领域,打破习惯性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
后疫情时代也是知识和信息技术升级的时代,其对医学期刊的内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期刊要坚持“内容为王”,与时俱进,要追踪医学领域的学科热点,制作具有独创性的内容产品,避免论文内容的同质化,严格把关内容品质,推动质量变革。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加快,离不开其内容和形式的相辅相成。
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从传统纸媒到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其变化的是平台,不变的是医学期刊从业者的初心,是他们对守正创新、守护人民健康的追求。因此,医学期刊应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深化医学期刊改革的契机,转变期刊经营理念,实现医学期刊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布局;把握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大势,在变局中开新局,整合媒体力量,推动医学期刊的集约化和国际化发展,努力建设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晴,杨惠.浅析医学期刊编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角色[J].科技与出版,2020(03):90-92.
[2]张敏,陈璐,熊婉.英文医学期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策略探析[J].科技与出版,2020(03):93-95.
[3]王敏,张宇辉,蒋铭敏,等.军队医学期刊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民军医》杂志为例[J].人民军医,2020(09):881-886.
[4]张维,冷怀明.基于融合出版的科技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探索—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实践工作为例[J].编辑学报,2020(05):566-569.
[5]董敏,刘雪梅,雷芳.核心类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开通运营情况及规范性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06):775-779.
[6]张峻.5G技术在出版产业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J].出版与印刷,2020(04):31-39.
[7]单超,王淑华,胡悦,等.大数据时代编委会结构优化及作用提升[J].编辑学报,2019(03):293-296.
[8]江雨莲,孙激.人工智能在医学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20(02):66-71.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2021-05-28].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10]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0-09-29)[2021-05-28].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9/5548176/files/1c6b4a2ae06c4ffc8bccb49da353495e.pdf.
[11]蒋永祥,卢奕.飞秒激光联合改良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03):157-158.
[12]谢文亮,郑伟发,郑添尹.区块链在科技论文网络首发出版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10):1260-1267.
[13]吕雪梅,程利冬,张宏,等.基于中文DOI优先出版科技期刊论文的快速精准推送[J].编辑学报,2018(05):488-491.
[作者简介]张悦(1988—),女,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卫生统计》杂志编辑部编辑;(通讯作者)刘壮(1984—),女,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卫生统计》杂志编辑部副编审。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作为传播医学科学信息的主流平台,医学期刊也在疫情防控和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疫情,我国医学期刊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凭借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敏锐的专业触觉,及时报道疫情相关的研究进展。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建立了专业性的学术讨论交流平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治专栏”,后续其迭代升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通过预出版的形式供科技人员优先发布新冠肺炎的重要进展和科研成果;《华西口腔医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国际口腔科学杂志)、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精准临床医学)、《人民军医》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医学期刊科学策划选题,迅速对疫情进行高效报道[1-4],引导公众科学抗疫,坚定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念和决心,以实际行动展现医学期刊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医学期刊是记录医学领域创新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医学人员创新研究成果首发权竞争的主战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我国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抗疫,我国医学期刊更及时向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经验”。后疫情时代,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巨大价值日益凸显,医学期刊既要积极迎接各种挑战,又要抓住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机遇,深化改革,持续探索加快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加快数字化转型,化荆棘为坦途、变危机为机遇,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好地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撑和智库支持。
(一)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1.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模式相对落后
目前,多数医学期刊在办刊定位、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和期刊发行等环节仍然采用传统纸质出版的办刊模式,传播时效性相对滞后,其数字化出版模式也相对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前期,很多医学期刊建立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采编系统实现稿件投递、审理和组约稿等流程一体化。但是,大多数医学期刊仍疏于对官方网站的维护,网页更新不及时、栏目千篇一律、内容枯燥乏味。第二,核心类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开通率虽然高达77.6%,但是其推文内容多数依附于纸质期刊,发布形式比较单一[5]。第三,医学期刊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积极宣传,但是没有充分考虑读者需求,未能精准将读者感兴趣的内容推送给读者,无法赢得读者的青睐。第四,医学期刊通过加入期刊数据库实现了期刊文章的網络化发行,初步开始数字化转型,但尚未走进医学期刊整体的数字化出版流程。
2.复合型医学编辑稀缺,期刊管理体制不健全
复合型医学编辑是加快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懂技术、懂出版的复合型医学编辑是医学期刊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医学期刊编辑大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因此,医学期刊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但这些编辑普遍缺乏数字化出版知识。同时,我国的医学期刊多依附于医学院校,大多按照“事业单位行政化管理”模式运营,受限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等条件,其数字化转型投入能力不足,转型功能不可持续,无法根据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及时有效地策划组织内容,无法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服务。
而当前我国医学期刊的整体质量与迅速提升的医学科研水平也并不匹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医学期刊普遍存在不能自主管理数字出版流程、数字内容媒体化不明显、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如何化危为机,是每个医学期刊从业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二)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迎来的机遇
1.信息技术的加持
后疫情时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V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6-8],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新技术能够为医学期刊构建强大的传播模式,不仅拓宽知识传播的渠道,还促进学术传播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医学期刊应积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和可视化的趋势,在新技术的深度赋能下,努力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2.国家政策的保障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 [9]。《意见》的落地生效,为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更好地赋能医学期刊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医学期刊在后疫情时代为抗击疫情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3.医学期刊转型意识的提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期刊的编辑校对、排版、生产印刷和出版发行等多项“线下”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为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医学期刊大力改变过去传统的采编模式,积极探索云办公模式,更多地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办公。同时,医学期刊建立科研成果优先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保障作者首发权益,使刊出时滞大幅缩减。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也激发了医学期刊对互联网办公模式的探索。医学期刊逐渐领悟到数字化转型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更加牢固,转型意识也明显增强。 二、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已将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推向了加速发展的轨道。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将迈向数据驱动、万物互联、平台支撑和智能主导的新阶段。医学期刊要抓住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不断适应数字化变革,探索高效合理的发展路径,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牢牢把握期刊定位,改变出版思维模式
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医学期刊要牢牢把握自身定位,对期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现有资源和发行渠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前同类科目的医学期刊和数字期刊的市场状况、受众特点等信息,了解国内外知名医学期刊的出版形式。医学期刊只有制定符合自身和时代发展的策略,才能加快数字化转型。以《中国卫生统计》为例,该杂志成立之初,是为了及时报道我国卫生统计学科的科研成果和卫生统计工作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的信息,组织从业者开展学术讨论、交流工作经验,介绍卫生统计研究进展、普及卫生统计知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刊编委积极组织了《戮力抗疫 共克时艰—卫生统计学科的作用与担当》在线研讨会。会议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趋势分析和防控效果评价”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卫生统计学科的责任与担当。
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静态需求,而且满足了读者信息传递和内容互动等方面的动态需求。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只有适应读者获取知识习惯的改变,才能加快医学期刊多媒体出版。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倾向于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10]。医学期刊可以依托二维码提供交互式短视频服务,即以传统的刊、网界面为入口,通过移动端扫描识别,使受众在“端—刊”或“端—网”的交互中获得相应的短视频,将专业性较强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受众展示。如《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刊发的论文《飞秒激光联合改良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其最后一页就印有二维码[11],读者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转入视频页面,能够观看约4分钟的手术实况,在短时间内整体了解手术方式。
(二)完善数字化转型机制,转变医学期刊管理思路
完善云办公模式是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硬件基础。云办公可有效减少因地域、交接方式和办公时间局限性所导致的内部业务的流转停滞,提升办公效率。疫情期间,医学期刊的外审专家多奋战在抗疫前线,而云办公则既可以方便外审专家灵活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又能为医务工作者修改论文提供便利。可见,云办公能够对各方需求快速响应,实现信息传递的无缝化团队协作,有利于加快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为医学期刊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新的安全风险,即信息技术的复杂性和智能性可能引起医学期刊的网络版权纠纷和伦理风险。医学期刊编辑在工作中需要更加谨慎,可以采用区块链等技术[12],建立信任机制,避免作者或医学期刊陷入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同时,医学期刊也应加强监管工作,全面夯实网络管理能力,提升综合保障服务水平,构建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障读者权益。
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还要善于运用互联网运营管理做好期刊的深度策划,以为作者服务为导向,强化用户思维,不断提供满足读者多样化和个体化需求的内容产品。医疗期刊多途径对论文进行精准推送[13],不仅有利于医学期刊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建立广泛联系,更有利于提升医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医学期刊要不断适应数字化变革,完善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策略,优化线上传播模式,探索数字媒体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三)培养编辑的数字化素养,强化医学期刊的内容建设
过去的期刊市场要求编辑成为富有学养的选题策划者、功底扎实的文字加工者,现在其更需要编辑做了解读者的市场营销者和全程化的知识服务者。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编辑只有不断突破医学背景的限制,加强自身信息感知能力,提升数字化技术素养,力求自身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做好醫学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推手,跨越曾经熟悉的业务领域,打破习惯性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
后疫情时代也是知识和信息技术升级的时代,其对医学期刊的内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期刊要坚持“内容为王”,与时俱进,要追踪医学领域的学科热点,制作具有独创性的内容产品,避免论文内容的同质化,严格把关内容品质,推动质量变革。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加快,离不开其内容和形式的相辅相成。
后疫情时代,医学期刊从传统纸媒到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其变化的是平台,不变的是医学期刊从业者的初心,是他们对守正创新、守护人民健康的追求。因此,医学期刊应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深化医学期刊改革的契机,转变期刊经营理念,实现医学期刊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布局;把握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大势,在变局中开新局,整合媒体力量,推动医学期刊的集约化和国际化发展,努力建设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晴,杨惠.浅析医学期刊编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角色[J].科技与出版,2020(03):90-92.
[2]张敏,陈璐,熊婉.英文医学期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策略探析[J].科技与出版,2020(03):93-95.
[3]王敏,张宇辉,蒋铭敏,等.军队医学期刊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民军医》杂志为例[J].人民军医,2020(09):881-886.
[4]张维,冷怀明.基于融合出版的科技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探索—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实践工作为例[J].编辑学报,2020(05):566-569.
[5]董敏,刘雪梅,雷芳.核心类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开通运营情况及规范性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06):775-779.
[6]张峻.5G技术在出版产业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J].出版与印刷,2020(04):31-39.
[7]单超,王淑华,胡悦,等.大数据时代编委会结构优化及作用提升[J].编辑学报,2019(03):293-296.
[8]江雨莲,孙激.人工智能在医学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20(02):66-71.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2021-05-28].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10]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0-09-29)[2021-05-28].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9/5548176/files/1c6b4a2ae06c4ffc8bccb49da353495e.pdf.
[11]蒋永祥,卢奕.飞秒激光联合改良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03):157-158.
[12]谢文亮,郑伟发,郑添尹.区块链在科技论文网络首发出版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10):1260-1267.
[13]吕雪梅,程利冬,张宏,等.基于中文DOI优先出版科技期刊论文的快速精准推送[J].编辑学报,2018(05):488-491.
[作者简介]张悦(1988—),女,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卫生统计》杂志编辑部编辑;(通讯作者)刘壮(1984—),女,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卫生统计》杂志编辑部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