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情泪沾臆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鉴赏中,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内容是积极还是消极,感情是向上还是低沉,格调是高雅还是平庸等,要求高,难度大。从近几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设置来看,一般不涉及“评价”,“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同学们回答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美石湖美景,也包括对石湖主人的赞扬。“人”是指势利君子,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交往,范氏却漫不经心,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符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因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结合背景注释理解范成大的归隐之情并不难。答案提示要求答出“人”的所指,这一问只要抓住题干就可以明确。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 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之情。
  
  
  一、 注重诗本,分析情感
  
  读懂是诗歌鉴赏的前提,抓住标题、序言、注释,准确概括诗歌所写的内容,明确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所抒发的感情、阐发的观点态度,着眼于诗本的分析,从文本出发,不拔高,不曲解。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问题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案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解析 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感情要注重诗本分析。诗题“喜外弟卢纶见宿”直接言喜,而分析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黄叶树”“白头人” 等诗句无不透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因此说,悲中有喜,喜中带悲。
  
  
  二、 知人论世,把握情感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人”即诗歌作者;“世”指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选择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由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评价作品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问题 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 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走东西,就斗升,屈辱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
  解析 该诗的标题“自咏示客”,作者陆游,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分析诗句,可知尾联的“笑”不是开心的笑,而是无可奈何,笑中分明透出诗人的悲哀。
  
  三、 观象品意,体悟情感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结合。诗歌的感情是通过诗歌中描写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所以,鉴赏诗歌必须从诗歌的形象入手,进而把握诗歌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4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题
  
  诗的后四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含新粉的“嫩竹”、落故衣的“红莲”、渡头烟火、采菱归来的人,这些意象承载了作者的感情,结合王维生平和“山居即事”诗题可知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 分清题材,积累情感
  
  古典诗歌所抒写的情感非常丰富,或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描写依依惜别的深情,表现天涯羁旅的愁思;或叙写青春易逝的感伤,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不同题材的诗歌有不同的写法,不同题材的诗歌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分清诗歌的题材,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征战诗,按题材积累诗歌思想情感,再结合具体诗歌分析思想内容、评价观点态度就容易得多了。
  
  
  例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 武①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①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
  
  问题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
  
  答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士兵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
  解析 从诗歌的题材看,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的情感主要有:展现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等。联系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结合诗歌分析,容易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
  
  【参考答案】
  
  (1)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
  (作者:葛以松 卜廷才,江苏省淮州中学)
其他文献
袁卫星袁卫星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听袁卫星老师讲课》《细数阳光》《美丽的过程》及《生命课》系列丛书。有人说,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是最大比率地保持心灵透明的。一种人站在生命的起点,另一种人站在生命的终点。前一种人还没有学会如何去隐藏,后一种人简直已经懒得去隐藏。那么现在,让我们摸摸自己的胸口,看看里面跳动着的
期刊
一、 閱读材料,完成1~3题。  《摭言》谓贺以诗卷谒韩退之,韩暑卧方倦,欲使阍人辞之。开其诗卷,首乃《雁门太守行》,读而奇之,乃束带出见。宋 王 介 甫 云 此 儿 误 矣 方 黑 云 压 城 时 岂 有向 日 之 甲 光 也 或 问 此 诗 韩 王 二 公 去 取 不 同 谁 是?予曰:“宋老头巾不知诗。凡兵围城,必有怪云变气。昔人赋鸿门,有‘东龙白日西龙雨’之句,解此意矣。予在滇,值安凤之
期刊
【推荐人语】  莎士比亚曾如此评价生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于是,总有智者将目光投向自然,在自然中享受独处的妙处,在自然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自然中审视生命的本质。也许地殊时异,但智者的心是相通的。且让我们追寻这些充满灵性与思想的文字,静观自然,静享自然,静悟自然,让目光清澈,让脚步从容,让生命丰盈。   冬日香山  梁衡  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
期刊
在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中,同学们需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相互联系。  一、 情景联系  李渔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借景抒情是诗人常用的抒情方法,它是诗人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实际运用中,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情景分写型,上联或上片侧重写景,下联或下片
期刊
小说的写作目的是反映现实生活,小说的主旨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与揭示。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都是为表现小说的主旨服务的。因此,归纳和挖掘主旨是阅读小说的意义所在。归纳小说的主旨时应注意联系背景、小说的人物、小说的情节、小说的语言、作品的感情色彩、小说的整体倾向等各方面,力求作出正确    全面精确的分析。这类考题的难点有:1.客观、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写作意图。一些考生由于受主观思想倾向的影响
期刊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作为古典诗歌中一朵奇葩,复习时不可忽视。  那么,边塞诗有哪些特征呢?  例1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怎样推断诗歌的类型。    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熟悉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有哪些特
期刊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下。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他家的房前简直门庭若市。  “你能赚多少钱呢?”他的妻子乌尔苏拉问道。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  有
期刊
2011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采用了杜甫诗《春日忆李白》,其中有一题:“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同学们颇费了一番周折思考,作者赞美李白,为何又写景物了呢?写景对表达诗意到底起什么作用?“春天树”和“日暮云”又是怎么表达思想感情的呢?一连串的疑问接踵而至。  这些同学在落笔踌躇,深感为难之时,实际上忽略了诗歌鉴赏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联想,忘记了在诗句和诗意
期刊
在小说阅读考查中,常常出现“描写类题型”。“描写类题型”,是指与描写有关的题目,主要包含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两类。在命题时,常常考查所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的表达特色等等。  有一类小说,非常注重用诗的语言、散文的笔触来营造意境、刻画人物,如2010年江苏卷所选的阿城的小说《溜索》。这类“诗化小说”,情节简单而意境深远,尤其在描写上颇有特色,同学们在答
期刊
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网络上盛行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以看似仰慕的口吻表达微讽之义,经常出现的场合是“这个神物是什么呀?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说话者用天真的语气,表现出对该事物茫然不知的态度,事实上该物是众所周知甚至被强烈追捧的东西。例如,当iphone5即将问世的时候,人人网被其相关消息刷屏,一些网友便发状态说:“iphone是什么东西啊?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哦。”以表达对大众过于关注“苹果”产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