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幼儿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培养幼儿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
【关键词】:自然 种植 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为了让幼儿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我们结合让幼儿在“做中学”的理念,充分利用“惠乐小院”的有效资源,拓展了活动领域,为幼儿创设了可实践操作的种植园地而且每班都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种植活动中来。小小种植区,我们本着“自然、和谐、生态”的原则,给了幼儿们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幼儿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合作下,我们的“惠乐小院”真正成了花园和乐园,幼儿从中获得更多观察、发现和探索的机会。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幼儿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幼儿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有效利用种植区资源,鼓励幼儿自主种植管理。受陶行知先生“生活既教育”理论的启发,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开展带有季节性的种植活动。教师先与幼儿一起讨论适合该季节播种的植物,初步确定之后就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再由幼儿自主种植并管理。这样一方面增强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季节性植物的特征,另一方面也给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如在夏季幼儿们吃西瓜的机会较多,就有幼儿提出来种植西瓜,于是我们就一起收集西瓜籽,开始在种植区里种植起来。由于是大家一起收集和播种的,幼儿们照顾起来特别用心,从来不忘浇水、松土。没多久西瓜籽就发芽了,幼儿们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看着西瓜苗一天天长大,幼儿们对它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以往,很多植物放在一起,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一株植物的变化,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场景:虽然每个班级的种植区都是郁郁葱葱,但是幼儿们却很少真正的去关注,只是教师或班级里个别的幼儿管理种植区,没有发挥其教育价值。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尝试了家园共植:请幼儿在家种一盆小植物,等它发芽后再拿到幼儿园来,比一比谁的植物长得好。幼儿在争强好胜的心理作用下,都积极地参与了种植活动。为了让自己的种的植物长得最好,家长们责无旁贷地充当了指导者的角色,在家里认真地一对一地指导幼儿,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种植兴趣,同时也掌握一些简单的种植方法。由于种植时间以及植物生长速度的不同,幼儿们陆陆续续地把植物带到幼儿园来,使大家都有机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植物。实践证明,不仅幼儿爱上了种植区活动,经常到种植区看看植物的变化,家长也充分体会到了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
其次,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对于这一点,我们过去也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做植物生长记录。以往的记录表我们是分组记录的,大家轮流来记录。自从幼儿们每人带来自己种植的小植物之后,我就为他们每人制作了一本小小的记录本,以便他们随时来记录自己发现的秘密。一开始大家基本都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着。有一次豪豪的豌豆苗长得很快,叶片也很多看上去特别漂亮,豪豪画了几次后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老师能不能帮我的豆苗拍张照,我想把豆苗的照片贴在我的记录本上。”这样我们的记录方式有增多了,之后我们展开了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我们的发现呢?”幼儿们想出了很多如“记录它的高度”“记录给它浇水的次数”等等。于是幼儿们记录本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例如:小豆苗长出新叶子了,青菜好像要开花,地瓜苗又长高了,甚至是萝卜烂掉了,蒜苗干枯、死掉了。不管是谁有了新发现,我都会鼓励他们马上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利于指导幼儿的观察、绘画,还可以组织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话题讨论。幼儿们在轻松的氛围参与话题讨论,也许幼儿们的讨论只是只言片语,缺乏逻辑性,但是幼儿们真真正正在思考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深挖种植区价值,带动教师开展特色课程。
种植区除了给幼儿带来不断的惊喜之外,对于教师来说也是特别有价值的。利用种植区来开展一些有助于提高幼儿社会经验的特色活动,对于年轻教师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对种植知识同样缺乏,对植物的生长周期变化也并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本身可以带给幼儿哪些方面的知识经验等并不是很清楚。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们一方面请教幼儿园的种植高手,另一方面积极查阅各种资料,不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而提升了年轻教师的能力,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练中,教师们做出了《两株番茄》、《蚕豆成长记》《大蒜的故事》等特别有意思的种植课程故事,通过种植区活动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仅幼儿收益,教师也学会了在种植区挖掘新的、幼儿感兴趣的教学资源,让幼儿园的特色课程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总之,幼儿园丰富的种植区活动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积极探索,并在认识、感受体验中認识世界和现象,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刘令燕《小小园丁》 [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自然 种植 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为了让幼儿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我们结合让幼儿在“做中学”的理念,充分利用“惠乐小院”的有效资源,拓展了活动领域,为幼儿创设了可实践操作的种植园地而且每班都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种植活动中来。小小种植区,我们本着“自然、和谐、生态”的原则,给了幼儿们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幼儿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合作下,我们的“惠乐小院”真正成了花园和乐园,幼儿从中获得更多观察、发现和探索的机会。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幼儿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幼儿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有效利用种植区资源,鼓励幼儿自主种植管理。受陶行知先生“生活既教育”理论的启发,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开展带有季节性的种植活动。教师先与幼儿一起讨论适合该季节播种的植物,初步确定之后就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再由幼儿自主种植并管理。这样一方面增强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季节性植物的特征,另一方面也给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如在夏季幼儿们吃西瓜的机会较多,就有幼儿提出来种植西瓜,于是我们就一起收集西瓜籽,开始在种植区里种植起来。由于是大家一起收集和播种的,幼儿们照顾起来特别用心,从来不忘浇水、松土。没多久西瓜籽就发芽了,幼儿们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看着西瓜苗一天天长大,幼儿们对它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以往,很多植物放在一起,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一株植物的变化,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场景:虽然每个班级的种植区都是郁郁葱葱,但是幼儿们却很少真正的去关注,只是教师或班级里个别的幼儿管理种植区,没有发挥其教育价值。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尝试了家园共植:请幼儿在家种一盆小植物,等它发芽后再拿到幼儿园来,比一比谁的植物长得好。幼儿在争强好胜的心理作用下,都积极地参与了种植活动。为了让自己的种的植物长得最好,家长们责无旁贷地充当了指导者的角色,在家里认真地一对一地指导幼儿,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种植兴趣,同时也掌握一些简单的种植方法。由于种植时间以及植物生长速度的不同,幼儿们陆陆续续地把植物带到幼儿园来,使大家都有机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植物。实践证明,不仅幼儿爱上了种植区活动,经常到种植区看看植物的变化,家长也充分体会到了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
其次,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对于这一点,我们过去也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做植物生长记录。以往的记录表我们是分组记录的,大家轮流来记录。自从幼儿们每人带来自己种植的小植物之后,我就为他们每人制作了一本小小的记录本,以便他们随时来记录自己发现的秘密。一开始大家基本都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着。有一次豪豪的豌豆苗长得很快,叶片也很多看上去特别漂亮,豪豪画了几次后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老师能不能帮我的豆苗拍张照,我想把豆苗的照片贴在我的记录本上。”这样我们的记录方式有增多了,之后我们展开了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我们的发现呢?”幼儿们想出了很多如“记录它的高度”“记录给它浇水的次数”等等。于是幼儿们记录本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例如:小豆苗长出新叶子了,青菜好像要开花,地瓜苗又长高了,甚至是萝卜烂掉了,蒜苗干枯、死掉了。不管是谁有了新发现,我都会鼓励他们马上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利于指导幼儿的观察、绘画,还可以组织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话题讨论。幼儿们在轻松的氛围参与话题讨论,也许幼儿们的讨论只是只言片语,缺乏逻辑性,但是幼儿们真真正正在思考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深挖种植区价值,带动教师开展特色课程。
种植区除了给幼儿带来不断的惊喜之外,对于教师来说也是特别有价值的。利用种植区来开展一些有助于提高幼儿社会经验的特色活动,对于年轻教师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对种植知识同样缺乏,对植物的生长周期变化也并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本身可以带给幼儿哪些方面的知识经验等并不是很清楚。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们一方面请教幼儿园的种植高手,另一方面积极查阅各种资料,不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而提升了年轻教师的能力,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练中,教师们做出了《两株番茄》、《蚕豆成长记》《大蒜的故事》等特别有意思的种植课程故事,通过种植区活动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仅幼儿收益,教师也学会了在种植区挖掘新的、幼儿感兴趣的教学资源,让幼儿园的特色课程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总之,幼儿园丰富的种植区活动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积极探索,并在认识、感受体验中認识世界和现象,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刘令燕《小小园丁》 [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