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幼儿入小学后的适应和健康成长。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科学探究活动的幼小衔接,结合幼儿园科学活动和小学科学活动的衔接点“探究”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在开放性的基础上体现科学教学的可控性。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幼儿探究科学活动兴趣,关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及时了解幼儿科学能力发展,把对大班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渗透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关键词】: 幼小衔接 科学活动 策略 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一)大班幼儿科学探究内容和形式的当前情况分析
1.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呈现幼小衔而不接。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甚至把小学里的科学教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园进行教学的现象,形成拔苗助长的趋势,反而得不偿失,使幼儿失去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但幼儿园很少有科学专职教师,带班老师对身边事物的科学知识了解比较浅薄,把握不了幼儿探究的深度,没办法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系列科学主题探究活动。现有开展的也是最常规的科学探究活动,甚至是科学游戏,幼儿探究能力无法得到很好发展和提升。
2.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提供不够严谨。
大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性的,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必须与具体的事物和材料充分接触,凭借直观感知来得出结论,需要经过多次操作,才能获得经验。实际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由于老师提供材料没有科学性,投放材料的时机不对或者投放材料缺乏层次性,就不能引导幼儿进行深入层次性的探究,幼儿在操作一两次后就对材料失去兴趣,对该事物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原有的经验上,失去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二)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不足的现象分析
1.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具有盲目性
幼儿在探究前对材料的选择比较盲目。《大力纸桥》探究活动时发现有好几位幼儿选材料做桥墩时犹豫不决。还不时听到小报告:“老师,小宝拿去很多雪花片啦。”“老师,佳佳在玩雪花片。” 据长期课堂观察,发现提供的材料较多时,大部分孩子在选择过程中会出现犹豫、甚至一分钟不到已经换了三四样材料的现象,更有幼儿只关注自己分到材料的多少,而不关注科学活动的主题。
2.幼儿探究活动中团队意识单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求我们老师需要寻找更多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补充原有的有限领域,开拓大班幼儿的视野,在新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生成更多科学经验,全面发展幼儿的科学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提升大班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科学最近发展区,为幼小科学教学做好衔接。
二、思考与建构
在幼儿园向小学过渡阶段,科学探究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需要强调的是,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幼儿身心特点,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选择的要是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且能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的教学内容,体现了趣味性和实践性,尽量将幼儿科学的内容与小学科学内容整合,以此减少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不适应。
三、大班科学活动内容的设计策略
(一)充分发挥活动材料,丰富大班幼儿科学活动内容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聯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由此可见,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
(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全面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老师有意无意地引导,让幼儿全方位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全面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为小学科学活动开展打好基础。
(三)老师关注幼儿活动,及时了解幼儿科学能力发展
通过老师对幼儿生成的东西进行记录,积极主动了解孩子科学素养的发展情况,为后续幼儿科学课程研究指引方向。
1.让幼儿充分接触新材料,关注幼儿交流以便设计后续活动
磁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往往是躲在某个身边的物体里,如冰箱门、抽屉最里面、门吸、包包的口子等,幼儿很少会把磁铁和这些物体联系在一起的。刚接触磁铁时,幼儿兴奋点特别高,他们想探究很多的关于磁铁的秘密,如果这时老师给出探究活动的话,往往得不偿失。最好的办法请幼儿自主探究,老师关注并记录幼儿的交流,寻找幼儿特别感兴趣的点,再设计内容进行探究活动。
2.注重小组任务完成情况,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特定的学习气氛,幼儿在和同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不仅可以得到共同的学习结果,还能分享共同探究所带来的乐趣和科学经验。为了训练团队合作精神,在分组操作潜水艇沉浮秘密时,我给出了三个任务:让小潜水艇沉到水底;让小潜水艇浮在水中间;让小潜水艇完全浮出水面。面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差异性,还加了一个条件;必须是整个小组的潜水艇都沉下去才算完成任务,可以教方法但不可以帮别人完成。和小组内其他幼儿合作探究,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合作中的相互交流,使幼儿和同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3.游戏前适当的失败暗示,有效提醒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点
科学探究活动在老师的失败暗示下进行,可以保证幼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快地掌握方法技能,少走弯路,提高探究效率。俗话说旁观者清。通过两次活动的比较可以发现:老师的失败暗示演示后,幼儿看到老师辛苦把骨牌刚摆好,结果不小心被袖口撞到了,觉得很可惜。趁机提醒幼儿在玩游戏时还要注意什么。可以使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时间长了,孩子在无意识中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简介:姓名:吴国斌,1966年3月12日,性别:男,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职务 职称,副园长 一级学历,本科单位,哈尔滨市洁净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 幼小衔接 科学活动 策略 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一)大班幼儿科学探究内容和形式的当前情况分析
1.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呈现幼小衔而不接。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甚至把小学里的科学教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园进行教学的现象,形成拔苗助长的趋势,反而得不偿失,使幼儿失去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但幼儿园很少有科学专职教师,带班老师对身边事物的科学知识了解比较浅薄,把握不了幼儿探究的深度,没办法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系列科学主题探究活动。现有开展的也是最常规的科学探究活动,甚至是科学游戏,幼儿探究能力无法得到很好发展和提升。
2.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提供不够严谨。
大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性的,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必须与具体的事物和材料充分接触,凭借直观感知来得出结论,需要经过多次操作,才能获得经验。实际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由于老师提供材料没有科学性,投放材料的时机不对或者投放材料缺乏层次性,就不能引导幼儿进行深入层次性的探究,幼儿在操作一两次后就对材料失去兴趣,对该事物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原有的经验上,失去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二)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不足的现象分析
1.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具有盲目性
幼儿在探究前对材料的选择比较盲目。《大力纸桥》探究活动时发现有好几位幼儿选材料做桥墩时犹豫不决。还不时听到小报告:“老师,小宝拿去很多雪花片啦。”“老师,佳佳在玩雪花片。” 据长期课堂观察,发现提供的材料较多时,大部分孩子在选择过程中会出现犹豫、甚至一分钟不到已经换了三四样材料的现象,更有幼儿只关注自己分到材料的多少,而不关注科学活动的主题。
2.幼儿探究活动中团队意识单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求我们老师需要寻找更多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补充原有的有限领域,开拓大班幼儿的视野,在新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生成更多科学经验,全面发展幼儿的科学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提升大班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科学最近发展区,为幼小科学教学做好衔接。
二、思考与建构
在幼儿园向小学过渡阶段,科学探究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需要强调的是,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幼儿身心特点,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选择的要是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且能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的教学内容,体现了趣味性和实践性,尽量将幼儿科学的内容与小学科学内容整合,以此减少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不适应。
三、大班科学活动内容的设计策略
(一)充分发挥活动材料,丰富大班幼儿科学活动内容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聯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由此可见,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
(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全面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老师有意无意地引导,让幼儿全方位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全面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为小学科学活动开展打好基础。
(三)老师关注幼儿活动,及时了解幼儿科学能力发展
通过老师对幼儿生成的东西进行记录,积极主动了解孩子科学素养的发展情况,为后续幼儿科学课程研究指引方向。
1.让幼儿充分接触新材料,关注幼儿交流以便设计后续活动
磁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往往是躲在某个身边的物体里,如冰箱门、抽屉最里面、门吸、包包的口子等,幼儿很少会把磁铁和这些物体联系在一起的。刚接触磁铁时,幼儿兴奋点特别高,他们想探究很多的关于磁铁的秘密,如果这时老师给出探究活动的话,往往得不偿失。最好的办法请幼儿自主探究,老师关注并记录幼儿的交流,寻找幼儿特别感兴趣的点,再设计内容进行探究活动。
2.注重小组任务完成情况,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特定的学习气氛,幼儿在和同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不仅可以得到共同的学习结果,还能分享共同探究所带来的乐趣和科学经验。为了训练团队合作精神,在分组操作潜水艇沉浮秘密时,我给出了三个任务:让小潜水艇沉到水底;让小潜水艇浮在水中间;让小潜水艇完全浮出水面。面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差异性,还加了一个条件;必须是整个小组的潜水艇都沉下去才算完成任务,可以教方法但不可以帮别人完成。和小组内其他幼儿合作探究,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合作中的相互交流,使幼儿和同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3.游戏前适当的失败暗示,有效提醒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点
科学探究活动在老师的失败暗示下进行,可以保证幼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快地掌握方法技能,少走弯路,提高探究效率。俗话说旁观者清。通过两次活动的比较可以发现:老师的失败暗示演示后,幼儿看到老师辛苦把骨牌刚摆好,结果不小心被袖口撞到了,觉得很可惜。趁机提醒幼儿在玩游戏时还要注意什么。可以使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时间长了,孩子在无意识中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简介:姓名:吴国斌,1966年3月12日,性别:男,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职务 职称,副园长 一级学历,本科单位,哈尔滨市洁净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