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一种学科品质和核心能力。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和分析,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标和教材的内容,积极地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参与中提高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035-02
  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通过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进行区域认知,主动分析和比較,推理和判断,实现人地关系理念的形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探究知识,会让学生思维活跃,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教师针对性的训练也会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在推理和演绎中学会综合评价,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品质,落实核心素养。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人地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需要在参与中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正确地认识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在对地理知识的探究中,学生需要具备全面、系统的思维,能够解释地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要认识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学会区域认知方法,从区域的角度来分析地理现象,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同时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形成批判性思维,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产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会在参与中逐步地认识地理知识,明确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提高地理学习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在对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学生在探究中会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而产生如何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动力,主动探究,增强学习欲望,提高责任意识。同时地理知识中包括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学生在探究中会以人地协调观为基础,探究地理空间的分布,理解地理现象,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施
  1.思想指导,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来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认识到人地之间的协调发展。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存,使学生明确人类活动对地理的影响,进而认识到应该顺应地理的发展,主动地控制和改造自然环境。例如在探究“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认识到水循环与水资源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循环会影响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水循环过程。水循环会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水源和能量,比如提供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便利人类进行水运,如果水流从高处流向地处还能够为人类提供水能等。但是水循环也会影响人类的活动,影响到自然环境,比如通过降水和蒸发会影响到某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进而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人口分布以及工农业生产等活动。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到水循环,比如人类兴修水利工程,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的行为,会扩大水域面积,提高地下水水位,使蒸发量增大。人类的跨流域调水和扩大灌溉面积也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人类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将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面的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容易造成城市内涝。人类进行农林生产活动,进行维护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需水量,削弱了湖泊的防洪抗旱能力,进而影响了周围地区的气候。通过水循环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可以看到人类和地理环境是协调发展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认识,做到人地和谐发展。
  2.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生活是拉近知识与学生距离的“桥梁”。通过对生活的探究和分析,学生会更好地认识到地域系统的特点,能够主动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从区域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地理现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利用生活中某一个区域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和绘图,也会促进学生图文结合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拓展空间定位,发挥空间想象,实现准确理解图表信息。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区域认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如咖啡。咖啡是学生在生活中都喝过的,而且有的学生还会非常喜欢喝。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喜欢喝咖啡吗?”接着让学生思考,“世界上哪里出口咖啡最多?”学生不一定知道。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咖啡是哥斯达黎加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因为这里降雨量每年可以达到1500-2000毫升,具有良好排水的肥沃土壤,温度在15-25°C之间,海拔高度为500-2000米等等信息,并且为学生提供“哥斯达黎加等高线地形图”以及“10°N纬线附近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这里的地形和农作物分布。为了使学生对这里的环境有一个更直接和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比如“哥斯达黎加冬季降雨丰沛,是因为这里盛行什么风?”“影响这个国家形成农作物东、西分布差异的根本因素是什么?”“该地区的土壤肥沃,这里的土壤类型属于什么?”问题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该地区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区域认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帮助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实践,他们会融入到地理环境中,通过设身处地思考的方式来理解地理知识,形成自己对地理区域和环境的理解,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灵活应用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他就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讨论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碰撞思维、发散思维,锻炼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讨论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定的角色,避免学生讨论的无序性和发言随意性。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角色设定为如政府、种粮大户、工业企业、科学家、经济学家、普通公民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来探究农业区以及区位条件等知识,促进学生将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的东北商品、农业基地的时候,学生从政府的角度认识到这里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平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为农业提供了机械。但是也有动机温度低,热量不足的不利条件。作为农民的学生认识到华北旱作农业区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总之庄稼。但是有时会遇到旱涝、盐碱和风沙等灾害。最为科学家的学生认识到我国南方水田农业区光热水源丰富,配合较好,劳动力从中,邻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海港、市场广阔……通过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探究,学生会将地理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生活和生产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探究热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热点话题是学生经常听到的话题,学生会有一種熟悉感。教师借助热点话题来指导学生探究和分析,会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在思考中主动加工地理知识,形成理性理解。例如“一带一路”问题就是一个热点话题,通过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加工。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知识鼓励学生思考:“一带一路”指的是哪里?“一带一路”沿途都经过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点是怎样的?经过西北地区可能会面临哪些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探究中理解知识,建构知识框架,形成系统性认识,并且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
  总之,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帮助教师找到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而有效地引导和点拨学生,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过程中。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并且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探究,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并且养成积极实践,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李长苓.基于思维素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8).
其他文献
【摘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的不断加深,新高考改革也在全面推进。在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教育存在一些弊端。本文以新高考背景下的农村高中综合素质的培养分析作为选题,以高中英语作为切入点,围绕“新高考下高中综合素质”这一问题,探索农村高中学生教学方式等问题,以期能为推进农村高中教学改革提供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 高考 农村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期刊
【摘要】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便成为了横亘于当代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中间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更是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当代语文教师应立足于实际教学,并以此为出发点,在语文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
期刊
【摘要】 高考综合改革形势下,高三备考复习课也需改变传统教法,试卷讲评课作为高三最重要的课型,更需重视和探讨,本文提出了试卷讲评课常见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三 试卷讲评 问题 建议 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9-048-02  试卷讲
期刊
【摘要】 伴随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学习兴趣的培养引起了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紧密相连,所以,通过调动小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兴趣有益于他们增强思维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更全面地学习、熟练掌握语文知识、更健康地发展自己的身心。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出发,探讨了从多角度出发,充分激发国内小学生兴趣,来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及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
期刊
【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众多教学软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几何画板》能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几何画板》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053-01  由于互
期刊
【摘要】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也需要随之进行转变,转变传统低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引导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课堂教学,进而让生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本文主要从结合考纲和课程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注重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结合生物思维导图加强学法指导等方面,探究打造新高考背景下的高效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与教学实际情况,
期刊
【摘要】 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引入运动场,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塑造学生的完美的个性、培养其优良品格,并通过体育活动协调多方面的发展,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 交互效应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041-02  导语  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得到外国文化精华的滋养。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从中体会主要人物的悲惨命运,从中激发出自己的同情心,揭露了当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历史作为一门文化学科,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会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翻转课堂融合历史教学的意义以及翻转课堂深度融合初中历史教学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初中历史 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学得有效积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课堂效率 有效评价 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063-01  目前的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