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区域的稳定繁荣向来是祖国稳定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大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民族大学学生获得共同的价值观认同和生活实践。当前,夯实理论知识,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手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化” 民族大学 实践方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2-01
民族区域的稳定繁荣一直以来是祖国稳定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民族大学学生是维护民族区域团结发展和民族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力量,民族大学更是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输出库。在民族大学中,聚集的各民族优秀青年学子定会成为本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他们心中,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从习近平系列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化”是有明确的内涵的。
1.关于具体化。当下,在中国,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即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
2.关于形象化。当下,在中国,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即通过榜样示范、党员干部带动、文化艺术形象展示,使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使人们见贤思齐。那么这对民族大学的启示,则是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学科榜样示范,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作用,生动具体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让学生在感受美的精神中,潜移默化这种力量,然后自觉观照自我,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关于生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知识,是一定社会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一系列“知天”、“知己”、“知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知,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运动和实践最为重要的内容和环节。
二、在民族大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化”的实践要求
当前在民族大学开展的这一活动有既往的历史成就与历史经验,也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新的实践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在十八大以后的系列讲话为依据,深入开展。
1.不断学习理论知识
在民族大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民族大学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显然更需要学校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教学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民族大学生自觉自律的意志力教育。
首先,要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改革。第一,必须大力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要尊重课堂教学规律,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化,从而达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第二,教材编写的必须尊重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在教材中,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为民族大学生主观接受并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背景支撑。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说:“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可见,要促进民族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化”发展必须依靠教师队伍。首先,需要教师有高尚的师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凝练,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才能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使其受益;其次,需要教师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学生能够信服教师,除了教师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更需要教师有真才实学,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业精于勤荒于嬉”, 所以,教师绝不能放松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训练。
最后,倡导大学生自觉自律,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及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自身的理论认知。民族大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化”的内化于心最终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无论是教学改革或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投身到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中。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保证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第一,运用好网络平台,创建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发挥其引领作用,保证整个民族大学拥有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第二,树立身边式的榜样模范。“环境刺激(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社交环境及教育和实践活动),是人格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可见的”,此段话中表明青年学子互相之间的影响对其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个人的角度,需要树立青年学子身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要求的先进人物;从集体的角度,需要树立青年学子身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要求的先进社团榜样;第三,汉族师生和少数民族师生间要互相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文化背景。在学校生活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努力创建互相尊重和包容的校园氛围,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民族大学生中而创造良好的校园互动氛围。
民族大学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生力军,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实践者与改革者,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意义非凡,所以在民族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化”,就是为了使民族大学学生能够坚定其社会主义信仰,达到我们国家对于未来人才在道德品质上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本民族的安定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4-09-10
[2]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化” 民族大学 实践方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2-01
民族区域的稳定繁荣一直以来是祖国稳定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民族大学学生是维护民族区域团结发展和民族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力量,民族大学更是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输出库。在民族大学中,聚集的各民族优秀青年学子定会成为本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他们心中,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从习近平系列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化”是有明确的内涵的。
1.关于具体化。当下,在中国,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即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
2.关于形象化。当下,在中国,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即通过榜样示范、党员干部带动、文化艺术形象展示,使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使人们见贤思齐。那么这对民族大学的启示,则是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学科榜样示范,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作用,生动具体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让学生在感受美的精神中,潜移默化这种力量,然后自觉观照自我,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关于生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知识,是一定社会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一系列“知天”、“知己”、“知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知,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运动和实践最为重要的内容和环节。
二、在民族大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化”的实践要求
当前在民族大学开展的这一活动有既往的历史成就与历史经验,也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新的实践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在十八大以后的系列讲话为依据,深入开展。
1.不断学习理论知识
在民族大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民族大学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显然更需要学校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教学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民族大学生自觉自律的意志力教育。
首先,要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改革。第一,必须大力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要尊重课堂教学规律,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化,从而达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第二,教材编写的必须尊重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在教材中,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为民族大学生主观接受并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背景支撑。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说:“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可见,要促进民族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化”发展必须依靠教师队伍。首先,需要教师有高尚的师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凝练,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才能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使其受益;其次,需要教师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学生能够信服教师,除了教师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更需要教师有真才实学,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业精于勤荒于嬉”, 所以,教师绝不能放松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训练。
最后,倡导大学生自觉自律,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及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自身的理论认知。民族大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化”的内化于心最终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无论是教学改革或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投身到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中。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保证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第一,运用好网络平台,创建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发挥其引领作用,保证整个民族大学拥有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第二,树立身边式的榜样模范。“环境刺激(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社交环境及教育和实践活动),是人格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可见的”,此段话中表明青年学子互相之间的影响对其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个人的角度,需要树立青年学子身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要求的先进人物;从集体的角度,需要树立青年学子身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要求的先进社团榜样;第三,汉族师生和少数民族师生间要互相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文化背景。在学校生活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努力创建互相尊重和包容的校园氛围,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民族大学生中而创造良好的校园互动氛围。
民族大学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生力军,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实践者与改革者,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意义非凡,所以在民族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化”,就是为了使民族大学学生能够坚定其社会主义信仰,达到我们国家对于未来人才在道德品质上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本民族的安定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4-09-10
[2]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