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从内激励、外激励、正激励、负激励四个方面着手,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党员激励的工作机制,这对加强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激励理论 党员 激励机制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0-02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只有不断激发个人的愿望和需求,才能不断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同理,在党员管理中,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党员的愿望和需求,用党的理论和工作实践去激发他们,才能使他们充满生机活力,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不断追求热情和动力。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建立党员激励机制,可以从内激励、外激励、正激励、负激励四个方面着手:以内激励增动力,通过理论创新、教育灌输和文化熏陶等,建构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理想和信仰体系,培育并形成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以外激励加推力,通过制度保障、群众参与等,形成激励与约束共存、管理与监督并重的良性环境;以正激励添引力,顺应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采取满足、促进和奖励措施,促使党员干部不愿懈怠;以负激励增压力,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威慑。
一、以内激励增动力,挖掘由内而外的动力
所谓内激励,就是要通过理论创新、教育灌输和文化熏陶等,建构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理想和信仰体系,培育并形成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1.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建设。将信仰教育融入党员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促使党员把学习理论、构建信仰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静下心来,把基本理论学深学透。在课题研究中,学院基层党支部积极开展思想汇报答辩会,这是贯彻落实党员汇报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一次创新和尝试,不仅丰富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活跃了党员教育课堂。以2010级本科生党支部春季思想答辩会报汇为例,学院组织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进行答辩汇报,对学习十八大精神、“中国梦”资料等过程中的认识和领悟进行总结汇报。不同角度的思考和阐述为全体党员上了生动一课,提问环节让更多的党员素质在不断的思考、总结、分享和交流中得到全面提升。
2.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注重党员干部在精神层面渴望得到尊重、认可和赞许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在忠诚和奉献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升党员干部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事业的成就感、自豪感,以及对个人的幸福感、满足感。在课题研究中,学院建立了党员档案,全面掌握组织内的党员个人和家庭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给予困难党员特别关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取到很好的效果。
二、以外激励加推力,激发持之以恒的热情
所谓外激励,主要是通过制度保障、群众参与等,形成激励与约束共存、管理与监督并重的良性环境。
1.强化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干部绩效管理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发挥群众的综合评价作用,对党员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在机关管理上引入 ISO 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杆、时时有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院制定了《集体活动管理办法》,文字规定了广大教职工必须参加的党内活动,工会活动,学生活动,专业建设工作等等,将参加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和奖励的主要依据之一,以调动党员干部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学院各类集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2.强化民意推动。建立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执行的制度机制,开展党风、政风满意度调查等群众评价活动,拓展舆论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途径。回应群众的关注关切,对积极进取的正面模范大力宣传,对精神懈怠的反面典型坚决曝光。
三、以正激励添引力,增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所谓正激励,就是顺应人的正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而采取的满足、促进和奖励措施。
1.拓宽选人用人培养人的渠道。拓展干部“上”的空间,促使那些真正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积极开展新一届干部培训,学院邀请到组织部高小泽副部长和经管学院马静教授分别做了《用责任担当促进基层工作的增量发展——浅谈基层党支部工作》、《管理学基础及系部管理工作》专题辅导报告。培训不仅加深了大家对管理工作的理解,对党支部工作的理解,理清了工作思路,更提升了大家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2.建立评选科学、管理严格的评比表彰制度。党员与普通人一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具有强烈的荣誉感。精神激励,一方面是表彰激励。通过党内活动,评选出工作中表现好、业绩好,同事中口碑好、人缘好的先进党员,并鼓励所有党员“正当好搭档、好助手”,对于优秀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表彰,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向上,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采用宣传激励。利用学院内部的宣传专栏、网站,将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并组织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报告演讲。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利用这些典型的爱岗敬业和先进事迹,激励其他党员同志向他们学习。找出自身与先进人物的差距,激发他们的内动力,主动发挥他们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精神和热情。
3.采用适当的物质激励。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对于物质的需求,党员也不例外。建立党员激励机制,学院可以采用奖金物质奖励形式,尊重他们在物质上的需求。将个人成绩与奖励标准结合起来,如制定奖励标准对年终考核优秀的人实行奖励,会激励所有党员争当先进,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工作。物质奖励可以让党员感觉到自己的劳动和成绩被领导认可,切实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增加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员的工作动力和信心,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作出更好的成绩来回报。
四、以负激励增压力,促使党员干部不敢懈怠
所谓负激励,就是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强大威慑。要细化和规范问责的权限和职责、事由和情形、程序和方法,做到有岗必有责、失责必追究。采取责令公开道歉、责令公开检讨、诫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免职等多种方式,对责任人予以严肃的组织处理乃至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1]张书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理论模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4).
[2]李学军.建立和完善“新常态”下干部激励机制[J].党政干部论坛,2015(2).
[3]于光,陈奉磊.运用现代激励理论构建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机制[J].时代教育,2014(17).
基金项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金项目“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项目编号:YAD12025)。
【关键词】激励理论 党员 激励机制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0-02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只有不断激发个人的愿望和需求,才能不断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同理,在党员管理中,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党员的愿望和需求,用党的理论和工作实践去激发他们,才能使他们充满生机活力,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不断追求热情和动力。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建立党员激励机制,可以从内激励、外激励、正激励、负激励四个方面着手:以内激励增动力,通过理论创新、教育灌输和文化熏陶等,建构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理想和信仰体系,培育并形成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以外激励加推力,通过制度保障、群众参与等,形成激励与约束共存、管理与监督并重的良性环境;以正激励添引力,顺应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采取满足、促进和奖励措施,促使党员干部不愿懈怠;以负激励增压力,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威慑。
一、以内激励增动力,挖掘由内而外的动力
所谓内激励,就是要通过理论创新、教育灌输和文化熏陶等,建构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理想和信仰体系,培育并形成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1.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建设。将信仰教育融入党员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促使党员把学习理论、构建信仰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静下心来,把基本理论学深学透。在课题研究中,学院基层党支部积极开展思想汇报答辩会,这是贯彻落实党员汇报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一次创新和尝试,不仅丰富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活跃了党员教育课堂。以2010级本科生党支部春季思想答辩会报汇为例,学院组织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进行答辩汇报,对学习十八大精神、“中国梦”资料等过程中的认识和领悟进行总结汇报。不同角度的思考和阐述为全体党员上了生动一课,提问环节让更多的党员素质在不断的思考、总结、分享和交流中得到全面提升。
2.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注重党员干部在精神层面渴望得到尊重、认可和赞许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在忠诚和奉献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升党员干部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事业的成就感、自豪感,以及对个人的幸福感、满足感。在课题研究中,学院建立了党员档案,全面掌握组织内的党员个人和家庭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给予困难党员特别关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取到很好的效果。
二、以外激励加推力,激发持之以恒的热情
所谓外激励,主要是通过制度保障、群众参与等,形成激励与约束共存、管理与监督并重的良性环境。
1.强化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干部绩效管理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发挥群众的综合评价作用,对党员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在机关管理上引入 ISO 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杆、时时有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院制定了《集体活动管理办法》,文字规定了广大教职工必须参加的党内活动,工会活动,学生活动,专业建设工作等等,将参加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和奖励的主要依据之一,以调动党员干部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学院各类集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2.强化民意推动。建立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执行的制度机制,开展党风、政风满意度调查等群众评价活动,拓展舆论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途径。回应群众的关注关切,对积极进取的正面模范大力宣传,对精神懈怠的反面典型坚决曝光。
三、以正激励添引力,增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所谓正激励,就是顺应人的正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而采取的满足、促进和奖励措施。
1.拓宽选人用人培养人的渠道。拓展干部“上”的空间,促使那些真正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积极开展新一届干部培训,学院邀请到组织部高小泽副部长和经管学院马静教授分别做了《用责任担当促进基层工作的增量发展——浅谈基层党支部工作》、《管理学基础及系部管理工作》专题辅导报告。培训不仅加深了大家对管理工作的理解,对党支部工作的理解,理清了工作思路,更提升了大家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2.建立评选科学、管理严格的评比表彰制度。党员与普通人一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具有强烈的荣誉感。精神激励,一方面是表彰激励。通过党内活动,评选出工作中表现好、业绩好,同事中口碑好、人缘好的先进党员,并鼓励所有党员“正当好搭档、好助手”,对于优秀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表彰,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向上,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采用宣传激励。利用学院内部的宣传专栏、网站,将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并组织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报告演讲。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利用这些典型的爱岗敬业和先进事迹,激励其他党员同志向他们学习。找出自身与先进人物的差距,激发他们的内动力,主动发挥他们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精神和热情。
3.采用适当的物质激励。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对于物质的需求,党员也不例外。建立党员激励机制,学院可以采用奖金物质奖励形式,尊重他们在物质上的需求。将个人成绩与奖励标准结合起来,如制定奖励标准对年终考核优秀的人实行奖励,会激励所有党员争当先进,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工作。物质奖励可以让党员感觉到自己的劳动和成绩被领导认可,切实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增加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员的工作动力和信心,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作出更好的成绩来回报。
四、以负激励增压力,促使党员干部不敢懈怠
所谓负激励,就是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强大威慑。要细化和规范问责的权限和职责、事由和情形、程序和方法,做到有岗必有责、失责必追究。采取责令公开道歉、责令公开检讨、诫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免职等多种方式,对责任人予以严肃的组织处理乃至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1]张书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理论模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4).
[2]李学军.建立和完善“新常态”下干部激励机制[J].党政干部论坛,2015(2).
[3]于光,陈奉磊.运用现代激励理论构建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机制[J].时代教育,2014(17).
基金项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金项目“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项目编号:YAD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