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会上遇马春林
马春林在我面前,四四方方,一言不发。
在这里马春林不是人。它是一张席卡。
但它此刻对应的是我。
马春林在我进来时已经走了。
我的周围都是专家,
他们一起说着精彩的假话,
或者不怎么精彩的假话:
“赵爱民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文体,
在让渡主体性后,文字获得了奇异的自由和
平和。”
我有些羡慕马春林,可以享受短暂缺席
或永久遁离。
恍惚中马春林在飞升,一横劈出王之涣的城,
一撇弯成张枣梦中的梯子,这华文楷书中
溅出了春的款待,山的慰藉。
大会即将胜利结束,马春林依然没有出现。
他不重要,没人在意。
赵爱民也不重要,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倾听着所有的赞美,偶尔低头记下比较新颖的。
时间愈发绵密,空气渐渐稀释,
有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就是马春林,沉浸其中,
甚至期待着能够加入。
掌声响起。一只乌鸫闪过,荆条上的黑羽明
亮又盛大。
金国鱼粉
在这里生活就是吃粉。
早上吃,中午吃,
现在晚上十一点人们还在吃。
我也吃,和周乐天吃一碗——
晚饭肖水请的,大伙都吃撑了。
人的食量就那么大,
吃了牛肉就吃不下羊肉,
吃多了米线就吃不下米粉。
但融在汤汁里的鱼味儿,
仍能穿透那股饱胀感,叫醒欲望。
他们在暗影里默默打量,
永不退場。
在昏聩的郴州午夜,风吹着,
坏了的店招闪烁旋涡,
我们嘴角的油渍愈发清晰。
静安寺观雨
雨在这里毫不稀奇,它们
在恰当和不恰当的时间落下,
选择封闭一座城市,
又开启它。或者敲打车窗,
或者袭击公园里的森林。
而此刻,是我。
我站在地铁车站的门口,
手里拿着一部诗集,
但我不能去读。
也不能去问小贩,伞的价钱。
人们都在等待。而我
将那本写满事物的书,顶在头上,
冲向无人的街道。
北区观荷手记
水往深处去,荷叶与云相对。
日行渐高,准确而谨慎地,把光芒中最柔软的
部分投射下来。
午后长椅上,一对情侣的私语,
同样美不胜收。困扰我们的,不过是该把目光
停在花上,还是人上。
瘦老虎
我在电视上看到它,奄奄一息。
虎笼宽敞,假山和真水虚拟出文绉绉的野境。
人们对着镜头讲出自己的愤怒,
他们期待,老虎能够展现野兽的姿态。
撕咬,怒吼。“或者撒娇也行。”
我关上电视,走出房门,进入城市的夜晚。
楼群耸立,霓虹闪烁。
它们一同驱散夜晚的自然时态,
使它徒具时刻的意义。
人们自然也要屈从于自己制造的光明,
在早被遗忘的黑暗里恐惧黎明。
正如此刻,出租车一张一翕,
衣着光鲜文质彬彬的野兽们鱼贯而出:
一边期待,一边嘲弄野蛮。
大场镇秋日法则
你提着歇脚的椅子。有一片天空把芬芳喝干,
一株桂树泄露触摸的艺术,
风竖起晚霞,我想在此刻记起什么,
却发现遗忘得更加彻底。
在南中国的晚秋,城市如一只杯盏,
一个父亲在它的边缘散步,在“无”中探寻
慈爱之法。
攸米,我的女儿,
你眼里的水叫住我,燃烧我如我燃烧自己。
在那之前,我熟悉各种失败的形态,
比如在干涸的湖泊里游泳,
从死者的证词里取蓝。还有一次,我几乎
就要随一只蝼蛄一起滚动星辰。
现在即便宇宙屠宰场永不歇业,攸米,
即便生活的歉意迟迟不来,
我也准备好了,在庭院里端坐。
仅余的、小小的,一块不那么蓝的天空,
捎来春雪,引我上升,又带我下沉。
与外祖一起劳作
我一直在注视他的手。紧握锄头木柄,在挥
动时
会自然地腾出一丝缝隙。
土地在他沉闷的低喝中被翻出硬块,随即又
被敲碎。
一下两下,每隔三十厘米,造一个坑。
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外祖的动作稳定而精准。
时隔多年,我再不曾目睹如此完美的劳作:
在撒下种子之后,又撒下。
“我的树”与劳作
楼下这棵杨树有八层楼高,正对我的书房
每天我用观察把它私自占有,并命名为“我的
树”。
写累了,我就靠在转椅上,瞟一眼它
站在窗边抽烟,会长久地与它对视。
要看树梢,稍微抬头
云就会不经允许,闯入我的凝视。
近日上海酷热,它朝阳的一面被烤干
但枯叶并没有被吹落。在阳光下,它们一样
在发亮。
抄写员与劳作
在河边抄写河流在山中
抄写山峰
在层云深处抄写轻
在露珠折射的光中抄写阴影
雌蕊抄写开放的指令
湖底的灵魂抄写生前的
籍贯
每一种绿都在快雨中
抄写雪崩的回响——
欲望,请抄写
我们租借的身体
如同救护车抄写我们的履历
在这窄窄的书房
汉语一遍一遍抄写
当代生活
为了一点小小的馈赠
每当这时我就能看见你
口袋里不多的喜悦
小心翼翼
校正我对“看见”的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