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知识产品存在的风险也日渐凸显出来,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主要从知识产权存在的风险分析入手,重点对知识产权的法律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制度风险;法律控制
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42-01
一、引言
知识产权指的是人类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享有被保护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效性。在经济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且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种高科技风险有时很难被发现,而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出现,是当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知识产权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知识产权存在的制度化风险分析
(一)制度风险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知识产权立法是没有制度传承的,很多情况下,外力强加的法律移植极易导致法律出现效益不足的情况。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大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必须依据国际公约来对知识产权予以重点保护。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发展中国家缺乏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过渡期和成长期,很多政策在运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经验不足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制度性风险。
(二)技术风险
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且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群体逐步成为风险出现的重要导向。对于知识产权而言,其体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的越是深入,覆盖面越是宽广,其风险越大。对于网络领域而言,网络版权就经常会带来边界纠纷。此外,垄断知识产权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三)全球化风险
全球各国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实力各不相同。通常,发达国家具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国际上具有发言权,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则相对较小,一旦出现知识产权风险,很难享受到公平的话语权。对于知识产权的有关问题而言,发展中国家始终缺乏健全的维护制度,严重者还会出现制度失衡的情况。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附属品,因话语权的不平等,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则更容易受到认可与保护。
三、通过法律控制知识产权的策略分析
(一)对发展国际化知识产权予以有效的法律尊重
〖HJ0.45mm〗通过立法、司法以及行政等手段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其中,立法手段为基础,其能够为知识产权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要想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国家应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予以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有效实现立法的细化。笔者在对知识产权的风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知识产权风险辨别能力,同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其他国家知识产权的发展予以有效的尊重。
(二)加强立法,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维护
加强对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条文的构建和完善是避免出现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这样一来,能够使得反知识产权垄断变得更加健全,使得专利作用得以真正发挥。然而就目前而言,国内现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体系存在较大漏洞,部分跨国企业经常钻法律空子,滥用知识产权,对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发展蒙受重大损失。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只有采取合理措施,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对处罚措施予以不断完善,才能有效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够实现及时处理。
(三)对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保护的相关制度予以不断完善
实际上,知识产权是对私权的一种保护,通过出台法律的形式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非根本目的,而对知识产权公共利益的保护才是其最主要的保护方向。为了使公共利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我们需要加强对私权的保护,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期已满的相关知识产品;二是那些缺乏实质要件的知识产品;三是社会共有的知识以及部分不受法律保护的思想及科学理论。从全球范围来讲,可以对科技、符号、标记、设计理念等进行自由借用,这些都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产权的公共性质。新时期,私人知识财产不断发展,与公众知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权利扩张、权益失衡逐步成为当前立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对知识产权制度风险进行深入阐释,并从制度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全球化风险等几个方面,对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国际国内问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对知识产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仅仅靠制定法律法规远远不够,还需要切实提升相关政策的防范意识、法律执行能力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判别和预警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张翊海.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J].法制博览,2015(02):89-90.
[2]于庆权.简论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J].商,2014(17):112-113.
[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中国语境解读[J].中国法学,2013(04):56-57.
关键词:知识产权;制度风险;法律控制
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42-01
一、引言
知识产权指的是人类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享有被保护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效性。在经济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且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种高科技风险有时很难被发现,而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出现,是当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知识产权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知识产权存在的制度化风险分析
(一)制度风险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知识产权立法是没有制度传承的,很多情况下,外力强加的法律移植极易导致法律出现效益不足的情况。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大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必须依据国际公约来对知识产权予以重点保护。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发展中国家缺乏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过渡期和成长期,很多政策在运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经验不足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制度性风险。
(二)技术风险
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且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群体逐步成为风险出现的重要导向。对于知识产权而言,其体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的越是深入,覆盖面越是宽广,其风险越大。对于网络领域而言,网络版权就经常会带来边界纠纷。此外,垄断知识产权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三)全球化风险
全球各国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实力各不相同。通常,发达国家具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国际上具有发言权,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则相对较小,一旦出现知识产权风险,很难享受到公平的话语权。对于知识产权的有关问题而言,发展中国家始终缺乏健全的维护制度,严重者还会出现制度失衡的情况。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附属品,因话语权的不平等,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则更容易受到认可与保护。
三、通过法律控制知识产权的策略分析
(一)对发展国际化知识产权予以有效的法律尊重
〖HJ0.45mm〗通过立法、司法以及行政等手段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其中,立法手段为基础,其能够为知识产权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要想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国家应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予以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有效实现立法的细化。笔者在对知识产权的风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知识产权风险辨别能力,同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其他国家知识产权的发展予以有效的尊重。
(二)加强立法,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维护
加强对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条文的构建和完善是避免出现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这样一来,能够使得反知识产权垄断变得更加健全,使得专利作用得以真正发挥。然而就目前而言,国内现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体系存在较大漏洞,部分跨国企业经常钻法律空子,滥用知识产权,对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发展蒙受重大损失。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只有采取合理措施,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对处罚措施予以不断完善,才能有效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够实现及时处理。
(三)对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保护的相关制度予以不断完善
实际上,知识产权是对私权的一种保护,通过出台法律的形式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非根本目的,而对知识产权公共利益的保护才是其最主要的保护方向。为了使公共利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我们需要加强对私权的保护,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期已满的相关知识产品;二是那些缺乏实质要件的知识产品;三是社会共有的知识以及部分不受法律保护的思想及科学理论。从全球范围来讲,可以对科技、符号、标记、设计理念等进行自由借用,这些都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产权的公共性质。新时期,私人知识财产不断发展,与公众知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权利扩张、权益失衡逐步成为当前立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对知识产权制度风险进行深入阐释,并从制度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全球化风险等几个方面,对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国际国内问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对知识产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仅仅靠制定法律法规远远不够,还需要切实提升相关政策的防范意识、法律执行能力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判别和预警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张翊海.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J].法制博览,2015(02):89-90.
[2]于庆权.简论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J].商,2014(17):112-113.
[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中国语境解读[J].中国法学,2013(0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