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留一扇门给探寻之乐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te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逛北京胡同,它不仅有数不清的历史遗迹,也有繁多的先锋文艺之所。新文艺场所往往是改造了原有建筑造出来的。治理开墙打洞后,它们还好吗?不妨春日里去故地重游一番。
  集体“内向”的方家胡同
  方家胡同是多年前经常去逛的地方,十几年前的方家胡同在文艺圈里被各种传说,是因为46号院儿。院中的红方黑方用几乎每周一戏剧的频次成为新的小剧场文艺地标,居于46号院正中的猜火车咖啡馆则成为先锋电影探讨地,艺术家文青齐聚,辐射至整条胡同也跟着一起文艺起来。一度盛时,开墙打个几平米门脸儿就是一迷你酒吧、迷你商店、迷你咖啡馆,挤挤挨挨,文青们热闹着在朋友圈里展示着情怀,未考虑过别的。
  方家胡同位于北京新总规划定的十三片历史文化精华区——雍和宫一国子监历史文化精華区内。如今再在方家胡同里走,一水儿的灰墙集体“内向”,有了难得的清净。灰墙蓝天下,有鸽子在盘旋,周末的方家胡同小学大门紧闭——关着的是循郡王府的府门。这条胡同里有南学、宝泉局北作厂、白衣庵、循郡王府、清朝内火器营马队厂、京师第一图书馆等历史遗迹。
  在保护的基础上,催生了另一种展示。46号院里的如旧照相馆,把临胡同的一面墙做成了别样的展示墙,镂空灰墙与怀旧风完美融合,胡同的升级整治改造,也成为艺术家如何面对新空间凸显改造功力的较量场地。
  当然,不仅仅是改造,更多的是顺其自然与顺势而为的态度,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等着你来。
  走到方家胡同大约四分之三处,往右一拐,再七拐八拐,来到一个没名儿的胡同,看见一家门上贴着大红的春联,透过半开的门,一整墙的画映入眼帘,这未免激起了你的好奇,再往里探头,发现全透明的玻璃窗,映出几张正在潜心画画的年轻人的脸,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低调安静的艺术空间。在怀疑前方已无路的时刻坚决拐下去,便来到了国子监大街,国子监街与箭厂胡同交口的秀冠咖啡人满为患,北京胡同里的咖啡馆迭代频繁是常态,长着一脸大胡子却做得一手好甜品的老板在这里一守就是十几年,生生将秀冠守成国子监大街的地标,坐在秀冠靠窗的位置,可以看到举着小红旗的导游身后跟着一长串游客,在他们前往参观国子监和雍和宫的路上,你们彼此相望,啊!神奇的北京!
  顺着秀冠穿过国子监街便是箭厂胡同,啊,来了箭厂胡同,必要去法国商店买些cheese、洋酒、牛油果哇,文艺青年早餐摆拍全靠它了。说起法国商店,北京奥运会以后生活在国子监这一片胡同的老外越来越多,一家以各国进口食品为主的商店悄悄开在了箭厂胡同,据说老板是个法国人,于是它复杂拗口的名字被大家忽略,直接叫它法国商店。改造后箭厂胡同法国商店可安在?经过干净整洁的胡同中段,你会留意到一面墙上有个极小的玻璃窗,贴的正是法国商店的指示标,循着路标绕,进了另一个小胡同,有一个极小的红色杂院院门,别犹豫,绕过邻居们堆的各种杂物,法国商店的洋气与空间布局,与以往别无二致。多的是进门那一张十分诚恳的提示:“隔壁为私人住宅,请勿扰,谢谢合作。”这样的提示,在箭厂胡同的精酿啤酒店“塞”,也被贴在了进门醒目位置。
  改造后的箭厂胡同有回归封闭的建筑,又留下了许多开放的可能性,在这里商业与民居遵循和谐共处的新法则:彼此尊重,彼此包容。
  整个箭厂胡同逛下来,发现北京胡同依然亲民接地气,并未因封上一堵墙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有许多新的惊喜出现。比如,门楣挂一个牌子,开一扇门,便将过往行人的胃口吊得十足的“元古”咖啡馆,文青们先是围着门口的牌子拍照,然后再研究这是个什么地方,再壮着胆儿往里进,而元古也准备了一大面玻璃窗门给够观者窥探的时间,等搞清楚这是个咖啡馆时,你已经忍不住推门而进了。
  留一扇门,窥探
  商业是一定需要展示窗的,不管是实体的还是网络的,恨不得尽数把最闪亮的商品摆在窗口,告诉过往的人们:快来看!
  北京胡同整治改造后,那些定位为纯商业性质的胡同依然繁华,如五道营胡同、南锣鼓巷,创意小店饭店咖啡馆一家挨着一家,商家们面对胡同这一独特而天然接地气的空间,尽显空间改造的功力。还有一些咖啡馆的室外空间,直接变成了游人们的取景热点。
  热闹,永远仅是北京胡同的一面,只需稍稍拐个弯,那是“探寻”才能得到的北京胡同文化。
  “每天早上吃一套烧饼油条,背了书包走出椿树上二条的家门,出了胡同口,看见井窝子,看见鹿犄角,看见大宰活羊,再走过一整条的西琉璃厂,看见街两边的老书铺、新书店、南纸店、裱画铺、古玩店、笔墨店、墨盒店、刻字铺等。……”
  一抹艳阳将林海音《城南旧事》里改造后的箭厂胡同有回归封闭的建筑,又留下了许多开放的可能性,在这里商业与民居遵循和谐共处的新法则:彼此尊重,彼此包容。
  描写的琉璃厂照得金灿灿的,走过那长长的百年老店挤挤挨挨的街道,往左一拐,进入了南柳巷胡同,整个空气立即安静下来,路边的大爷大妈们三五扎堆,扎一处聊天,看着过往的行人寻寻觅觅。
  “啊,到了,是这里呢!”游人大喊,一大爷循声望去,那游人停在了一个小四合院的门口。门楣边上有一块小小的字牌“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大爷瞅了一眼,呵呵一笑,也不搭话,大概是觉得这遍地是名人故居的胡同儿里,游人的一惊一乍也见怪不怪了。
  大爷刚要走,游人赶紧搭讪,“大爷,这是林海音故居呢,城南旧事!这能进去看看吗?”大爷这回开口了:“哟,您没瞧见这写着“私宅勿扰”吗?”这不让随便进!”游人有些讪讪,只好对着门口一通狂拍,大爷又跟安慰似地说了一句:“就是让你进了也没啥好瞧的,这么久了早不一样喽!”
  游人旺怔的,林海音故居的牌子下,地雷花开得正艳粉,丝瓜藤顺着空调外机爬上了青瓦……先不说建于清代的晋江会馆如今已踪迹全无,南柳巷胡同早年还是北平各种新闻报纸发行处,又哪能寻得半点踪迹?虽心下有些怅然,却越发对“私宅勿扰”几个字肃然起敬起来,有多少历史遗迹难以逃脱淹没在时间里的运命,能留下这一块牌子,与如今活生生的现实和平共处,让生活归于生活,历史归于历史,这样未尝不是对当下人权的极大尊重。
  而就名人故居而言,北京胡同馈赠于你的探寻乐趣,又岂止林海音,你大概可以给各种探寻路线分一分主题:比如豪华王室游:明清两代的王府、贝勒府、各种王公大臣宅邸……比如行业路线游:探寻各种商会旧址、银行旧址、书店旧址、戏院旧址……每一条路线都会给你无限惊喜。名人故居里仅现代作家,就有鲁迅、郁达夫、曹禺、老舍……他们的生活与创作已经与这北京城融为一体,分不清谁是谁的北京。老舍先生的作品一生都以北京为背景,老舍夫人胡絮青女士就曾在一本书的开头说:
  “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的一切都属于北京,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
  是的,如果来了北京,想感受一下北京文化,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去的,那就是在热闹非凡的王府井大街一拐,探寻到同样深藏于胡同里的北京人艺,看一出老舍先生的《茶馆》,没准就遇上了人艺的台柱子,就那么近,在你眼前,演一出老北京的悲欢离合。
  当然,于更多的人而言,对北京胡同的爱,来自于郁达夫那一篇《故都的秋》,这是离了胡同、离了四合院儿便再没有悉悉索索的光影的韵味儿的老北京,胡同是北京活着的一张文化名片……
  它深藏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它尊重历史,更尊重当下人生活的感受,这种在处处有限的空间里共生共长的其乐融融的样子,是我见到的北京胡同最生动的样子。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保研时间跨度大、头绪多,而且去年的疫情也给同学们准备保研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有望保研的同学仍要准备应对可能的疫情影响,好在已“上岸”同学提供了不少经验,我们整理出几十条,供大家参考。寒假到十一  1.保研战线长,寒假开始准备文书材料,包括简历、成绩单、四六级证书、老师推荐信、自我陈述、其他证书奖状等。3月份左右备齐文书材料,四五月份开始关注夏令营的通知,六七月份夏令营通知比较密集。  2.准
从那以后  从那以后,雪花落得更加缓慢一些  每一片试图抵达暗些的地方  再努力开成一片花园  从那以后,太阳的耀光更加炽热一些  大地的语言抱团取暖,不再生病  万物向善  从那以后,每一滴融化的露珠更明澈  光和雪里遇见你  涌出万倾河流  故乡有个崖豁  九个太阳的光捕捉河流  五个自然村淌过花香  两个转动的磨坊  十年往事青草漫漫  风过隆瓦炉火清纯地凿出石崖豁  如同在少年的命运豁出一
唐朝,天津大学一枚理工男,硕士在读。他是北洋光影成员,是天大的追光者,  5年间,他看过独属于天大的日出、日落,记录下校园中刹那的美丽。  “天津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卫津路校区树木葱郁,建筑风格多元,  有厚重的历史感,每年深秋九号教学楼前的树都会变成金黄色,是我最喜欢的景观之一。  新校区北洋园校区设施齐全,有开阔的水面,建筑大气美观。”唐朝说。  唐朝把手中的相机形容为
我是CS专业的博士生,研究期间就是不断地写代码,也没有课程,每周去找导师开一次会即可,所以当学校课程变成网课后,我还以为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可是我忘了,2020年5月新学期开始,轮到我开始为期一年半的助教工作。没想到,逃过了作为学生上网课,却没有逃过作为老师教课。  我教授的是本专业的本科生,当然,大课轮不到我,我只是协助教授给学生答疑,组织他们小组讨论,批改作业等等,但每一项,从线下变成了线上都是
格斗机器人的比赛很酷,双方都全力要击毁对方。  世界机器人大赛已有30多年历史。3年前,我们哈尔滨工业大学“深海巨鲨”机器人团队首次参赛时,发现国内参赛队多是缺少经验的铁甲爱好者,而国外多数战队已有20多年的造机和参赛经验,其中实力强劲的老牌战队一直占据大部分冠军席位。功夫练到家  首次参赛,摸着石头过河。为了格斗机器人的攻击力最强,“深海巨鲨”选了一个比能量(体积小能量大)非常高的无刷电机。但硬
背面的事物  背面  我找到另一半时光  遇见一岁一枯荣  一只蜻蜓醉入斜光  一块石头拴住良知与欲望  时间被重新分配  不多不少  枯叶纷纷聚拢  叠成一堆陈词滥调  一只飞鸟试图回到森林的源头  回到豹子的领地  而篝火仍在燃烧  闪电照亮血淋淋的晚餐和食欲  豸虫咬碎时光  绿叶纠缠潺潺水声  且行且远  太阳归隐多时  水纹被夜色染黑  性情内敛,声音含蓄  玉液继续流向顶端  檐头雨自
木炭  我的前世是桦树、杨树  或者马尾松,走过窑烧或者  干馏的历经  成为炭,被时光提前征用  由树成炭没有一厢情愿  挤干水分才有饱满火光  灰烬,且笑且暖的目的地  是白色烟尘  身着黑衣,神秘  也会有不为人知的凄美  美在我还能与我的从前相遇  石头回到粗砺,木炭回到湿润  在肉身消亡之前  再参与一次合泪的回望  然后让灵魂安然出窍  此刻.被忧伤怀抱  早有准备,还是猝不及防  此
陈美霞的诗(3首)  陈美霞,笔名云冉冉、飞云冉冉,浙江省 盘点作协会员。在《星星》《青年文学》等发表诗作,著有诗集《一朵云的走私》。现在湖州长兴县某校任教。  提灯的人  他的肉身被尘埃拘役,  黑暗里,灯光像河水一样流淌。  秋风心知肚明,它让梧桐叶悄悄落下,  掩盖某些伤口,  和提灯的人有着某种默契。  必须让火和水重逢,才能给出行者亮出远方。  揣着用水写就的诗句,  从此以词为马,  
把病毒拒之门外的防疫住宅你听说过吗?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刘小虎教授、公管学院陈涛教授首创的“防疫住宅 智慧小区”研究成果已获湖北省住建厅的高度认可并开展试点推广,拟在武汉市选取部分老旧小区开展首批防疫住宅和智慧小区试点。  2020年2月,刘小虎教授首次提出“防疫住宅”理念并组织研发。“防疫住宅”以中国传统建筑经验为根本,呼应中医“扶正祛邪”“防未病”的思想,通过扶持住宅区日常生活中的
因为疫情困在家中,我反倒更加体会到了现代科技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比如在学习书法上,许许多多的线上网课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一方面,“哔哩哔哩”这类平台汇集了大量免费视频资源,搜索“书法”等关键词,平台会自动通过播放量、收藏量等数据为你推荐优质视频,这其中不但有许多书法大神的作品,还有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比如用行草抄写热门电视剧的主题曲、用小楷为喜欢的明星创作宣传文字等等,能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