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人类正常生活的维持以及身心健康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搜集文献,综述失眠的治疗方法、方式,以期对失眠的机制与治疗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失眠;机制;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279-01
睡眠是人类保持生命健康必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因此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人类正常生活的维持以及身心健康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维持脑功能以及全身机能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代谢、食欲调节、免疫、激素作用和心血管系统等。
1.失眠的病因病机
1.1中医病因病机:失眠在《内经》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大抵也就是邪气盛,正气虚,脏腑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引起心神不安所致。
1.2西医机制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失眠与人体内存在的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例如Per基因、Cry基因)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在昼夜节律生物钟的调节下,人体表现出睡眠的稳定性,而当人体心理、生理、行为发生变化,生物钟的节律被破坏,就会导致失眠。关于失眠的原因被公认的另一种假说是过度觉醒假说,过度觉醒假说认为人类的失眠是一种过度觉醒的状态,时间上可以达到24小时的周期。关于睡眠的体液机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该机制认为参与睡眠体液调节的相关物质主要有5-羟色胺(5-HT)、Y-茸基丁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激素等,正是这些物质的异常分泌从而导致了失眠的发生。
2.治疗
2.1西医治疗:有相关研究学会指出认知行为疗法应为慢性失眠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当该疗法效果差时,可采用药物治疗,在我国目前公认的药物主要有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s)、抗抑郁药、褪黑素以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
2.2中医治疗
2.2.1从五脏论治失眠:李莉莉等自拟“补肾安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不仅可以显著改善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失眠的不良情况,而且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陈旭等从“心肾相交”为立足点来理解人体正常睡眠的机理,其认为人类正常的睡眠是心肾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结果,而所有的失眠都来源于心肾不交。高荣林教授认为心脏功能失调是失眠过程中的重要原因,常从清心、养心、宁心三方面进行论治。魏玮教授论治失眠时注重气机条畅、脾胃和顺。孔令娟等从肺论治失眠,认为失眠实证有属于痰浊内郁者,可从肺论治,虚证属于肺阴不足者,可从肺论治。
2.2.2从肝肾同源论治失眠:李豪等立足于肝肾同源治疗失眠,很好的诠释了肝肾同源对全身机能影响,着重解释了肝肾同源与睡眠的相关性,臨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不良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2.2.3针灸治疗失眠:张明明等对23例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采用针刺五脏之背俞穴和太冲并结合透灸法进行治疗,发现针刺背俞穴联合透灸法治疗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
2.2.4经典方药治疗失眠:李彩琴等发现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阴虚型失眠,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情况,促进康复。魏智林等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治疗包含心脾两虚及心肾不交证在内的精血亏虚相关型不寐患者,在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患者内心舒适度、满意度方面均较对照组提高。
2.2.5中成药治疗失眠:宫焕凤等探讨甜梦胶囊应用于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观察组给予甜梦胶囊。对比发现甜梦胶囊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其他中成药如百乐眠、乌灵胶囊等对失眠也有相关临床报道。
3.结论
综上所述,失眠是一种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虚实错杂的状态偏离,是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失调,功能和代谢的异常,是一种稳态的失衡。心主神志揭示了不寐的病位在心,不寐属于阳不入阴,无论阳亢或是阴虚,或是化生阴阳之气的不足,对阴阳的平衡调控不利,亦可导致阴阳失衡,就以全身各组织器官而论,五脏六腑的虚实寒热及气血动静失常皆能令人卧不安。对失眠的治疗应谨查阴阳失调之所在,以平为期,而达到治病必求于本的目的。治疗上必须审因论治,辨证求因,令其协调而致和平。
[关键词]失眠;机制;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279-01
睡眠是人类保持生命健康必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因此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人类正常生活的维持以及身心健康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维持脑功能以及全身机能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代谢、食欲调节、免疫、激素作用和心血管系统等。
1.失眠的病因病机
1.1中医病因病机:失眠在《内经》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大抵也就是邪气盛,正气虚,脏腑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引起心神不安所致。
1.2西医机制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失眠与人体内存在的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例如Per基因、Cry基因)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在昼夜节律生物钟的调节下,人体表现出睡眠的稳定性,而当人体心理、生理、行为发生变化,生物钟的节律被破坏,就会导致失眠。关于失眠的原因被公认的另一种假说是过度觉醒假说,过度觉醒假说认为人类的失眠是一种过度觉醒的状态,时间上可以达到24小时的周期。关于睡眠的体液机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该机制认为参与睡眠体液调节的相关物质主要有5-羟色胺(5-HT)、Y-茸基丁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激素等,正是这些物质的异常分泌从而导致了失眠的发生。
2.治疗
2.1西医治疗:有相关研究学会指出认知行为疗法应为慢性失眠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当该疗法效果差时,可采用药物治疗,在我国目前公认的药物主要有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s)、抗抑郁药、褪黑素以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
2.2中医治疗
2.2.1从五脏论治失眠:李莉莉等自拟“补肾安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不仅可以显著改善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失眠的不良情况,而且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陈旭等从“心肾相交”为立足点来理解人体正常睡眠的机理,其认为人类正常的睡眠是心肾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结果,而所有的失眠都来源于心肾不交。高荣林教授认为心脏功能失调是失眠过程中的重要原因,常从清心、养心、宁心三方面进行论治。魏玮教授论治失眠时注重气机条畅、脾胃和顺。孔令娟等从肺论治失眠,认为失眠实证有属于痰浊内郁者,可从肺论治,虚证属于肺阴不足者,可从肺论治。
2.2.2从肝肾同源论治失眠:李豪等立足于肝肾同源治疗失眠,很好的诠释了肝肾同源对全身机能影响,着重解释了肝肾同源与睡眠的相关性,臨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不良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2.2.3针灸治疗失眠:张明明等对23例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采用针刺五脏之背俞穴和太冲并结合透灸法进行治疗,发现针刺背俞穴联合透灸法治疗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
2.2.4经典方药治疗失眠:李彩琴等发现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阴虚型失眠,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情况,促进康复。魏智林等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治疗包含心脾两虚及心肾不交证在内的精血亏虚相关型不寐患者,在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患者内心舒适度、满意度方面均较对照组提高。
2.2.5中成药治疗失眠:宫焕凤等探讨甜梦胶囊应用于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观察组给予甜梦胶囊。对比发现甜梦胶囊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其他中成药如百乐眠、乌灵胶囊等对失眠也有相关临床报道。
3.结论
综上所述,失眠是一种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虚实错杂的状态偏离,是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失调,功能和代谢的异常,是一种稳态的失衡。心主神志揭示了不寐的病位在心,不寐属于阳不入阴,无论阳亢或是阴虚,或是化生阴阳之气的不足,对阴阳的平衡调控不利,亦可导致阴阳失衡,就以全身各组织器官而论,五脏六腑的虚实寒热及气血动静失常皆能令人卧不安。对失眠的治疗应谨查阴阳失调之所在,以平为期,而达到治病必求于本的目的。治疗上必须审因论治,辨证求因,令其协调而致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