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画诊室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是受到人为的损坏,著名的画作也会失去昔日的风采。要想永久地保存名画,以供后人欣赏,只有借助于修复专家们的高超技术。
  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名画修复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幸运的是,创建于1856年、坐落在莫斯科河畔的最有名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要对俄国印象派绘画大师米哈伊尔弗鲁别利(1856-1910)的名画《落败的魔鬼》进行修复,记者有幸参观了整个过程。
  原来,和人一样,名画也会得“流感”“癌症”甚至“艾滋病”,变得陈旧、破损、色彩剥落或长霉。它的修复过程也与治病差不多:集合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X光、红外线、紫外线和显微镜,对名画进行会诊,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治疗。
  记者经过严格的证件检查之后,画廊的厚重大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是狭长的走廊和第二道门,走下10多级台阶,进入地下室后,又是一道门……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20世纪画作修复部负责人纳塔利娅科布里亚科娃女士带领记者进入修复大厅。科布里亚科娃在这里工作了30余年,既经手过价值连城的古俄罗斯圣像画的修复,也曾经使列宁、斯大林的画像起死回生。
  修复大厅是非常神圣的场所,需要拥有特殊通行证才能够进入,它的面积约50多平方米,全年保持着18~22摄氏度的温度和50~55%的湿度。科布里亚科娃说,油画是相当娇贵的物体,其保存受到颜料、材质、光线、温度和湿度的综合影响。
  在这里工作的人员都身穿白大褂,使人感觉好像到了医院。一些画作如病人_样躺在桌上,另一些则搁在特殊的操作台上,有点类似手术室。四周是密密麻麻的搁架,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医学仪器。
  见记者感到有些惊奇,科布里亚科娃不禁笑着说:“这并不奇怪,修复专家干的原本就是外科医生的活,只不过治疗对象是艺术品。和人_样,名画同样需要预防保健,我们会定期对它们进行‘体检’,一旦发现极小的瑕疵,就得赶快修复,等病人膏盲就麻烦了…”
  修复名画最主要的工具是解剖刀,不只一把,而是有若干种,包括腹腔用的、眼睛用的,甚至还有异常锋利的;其次是拔牙钳,它用来去除画布绷架上的小钉子;还有专门裁剪各种纸张的刀,注射器中也充满了胶水。
  修复人员介绍说,鲟鱼胶水是无价之宝。它发明于彼得大帝时代,只在俄罗斯使用。无论是3个世纪以前还是今天,其价格都与黄金差不多。原因很简单,其来源鲟鱼是一种用于制造高级鱼子酱的珍贵鱼类,主要产于伏尔加河及里海流域,在其他国家非常罕见。当然,也有用各种鱼的鱼鳔甚至兔子某些部位制成的胶水。
  修复古俄罗斯的胶画时,专家青睐蛋黄,它能够激活颜料层,使其更富有弹性。极少数情况下会使用牛胆汁,但要非常谨慎,它能够还原色彩层。使用酒精也能达到这一目的,此外,它还可作为溶解剂的成分,去除先前色彩层的余痕。总体而言,年代久远的作品通常用天然材料来修复,其中包括使外行人匪夷所思的啤酒甚至大蒜。
  15世纪时,颜料主要是由石头制成。当时的著名圣像画家季奥尼西在白海岸边拣拾五彩缤纷的石块,并将它们磨碎制成颜料。此前,人们一直以为圣像画家安德列.鲁布廖夫的色彩运用最为丰富,但修复专家发现,这一殊荣应属于季奥尼西,他的画作中共使用过40种色调,而鲁布廖夫仅用过10种。
  从事名画修复业,除了拥有最昂贵、最优质的工具和材料,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发现小如微尘的瑕疵,具备很强的手术能力和耐性,可以连续数小时进行琐细的修复工作。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是俄罗斯的艺术博物馆。穿行在展厅中,可以欣赏到著名画家弗鲁别利作品中形象各异的魔鬼、波列诺夫作品中平常的莫斯科小院、艾瓦佐夫斯基创作的翻腾海浪。他们的作品一直是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珍品。
  每幅名画都有自己的体检记录,修复专家时不时就会对它们进行检查。
  名画最常见的病症是“流感”,用修复专家的行话叫作油画病,这是由于画家在创作之初使用了过多的颜料,看上去如同布满皱纹的肌肤。对它的“治療”虽有一定困难,但还是可以应付。
  最可怕的是“癌症”,即油画被霉菌感染,患有此症的油画上会出现黑色斑点,而且几乎是无法去除的。修复专家们会像杀死癌细胞一样杀死霉菌,然而,它们是否已经死亡,是否会像人体癌细胞一样卷土重来,谁都不敢肯定,只能继续观察。
  艾滋病是20世纪的瘟疫。有趣的是,创作于20世纪的名画也被诊断出了新的不治之症。病因是当代画家所使用的原料以及绘画技法。
  科布里亚科娃说:“20世纪以前的画家,其作画目的不仅是表现对事物的认知,还要将它传给后世子孙。所以,他们对作品一丝不苟。而现代的画家,脑子里盘算的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多的作品。”
  这样一来,使得画家对画的预处理不够,给日后保存造成了不少隐患。过去的画家通常会在画布上涂一层胶,然后晾干,涂抹上色后再将它晾干……有时,这种晾干过程甚至要持续半年时间。这在如今的快节奏社会简直不可想象。
  古时的画布大多由纯天然原料亚麻制成,质量比现在的好得多。20世纪,合成材料成为各行业的新宠,也被一些画家用作画布。乍看上去这是进步,殊不知是一种灾难。20世纪的许多画作,其表面都缺少着光色,没有这层保护膜,画作的生命很难持久。
  科布里亚科娃有些气愤地说:“现在有些画家竟然使用万能胶!这样的画,保存时间只有40年。”
  最健康的画作出自那些“墨守成规”的画家之手。他们遵守从画布制作到绘画方法的所有技术规范,否则画作的“健康状况”就很难说。修复专家客气地解释说,画家之所以不按常理办事,大概是想使画作更具表现力。
  他们认为,俄罗斯画家在“墨守成规”方面表现最杰出的是瓦西里波列诺夫,其作品不仅艺术成就高,而且保存相当完好。另一个深受修复专家欢迎的画家是博罗维科夫斯基。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科学鉴定部负责人利季娅格拉德科娃说:“博罗维科夫斯基在油画表面涂抹颜料的手法最为轻柔。还有布留洛夫,他用的颜料和意大利画布都是世界上最好的。”
  使修复专家最为头疼的反传统画家竟然是弗鲁别利。要修复他的画,即使是手艺最高超的专家也觉得棘手,他们说:“不错,弗鲁别利颇有天赋,非常勤奋,非常追求表现力,在一张画布上随意涂上几层颜色,分层得厉害……”著名画家伯努瓦在回忆录中这样描写弗鲁别利:“我在和他交谈时,很难想象面前这个理智、稳重的人在绘画时会变得如此癫狂,他完全丧失了自控力,有时甚至受动物本能所驱使。”
  海景画家艾瓦佐夫斯基在这方面与弗鲁别利难分上下,因为他的绘画技法非常复杂。另一位画家库因吉也是如此,他使用色彩非常之多,而且竟然用沥青颜料,这非常不利于其作品的保存。
  最典型的例子是女画家亚历山德拉埃克斯特于1918年为意大利画展所创作的大型油画《威尼斯》,画长720厘米。尽管用的是传统画布,但有些部分只有油彩,有些部分在油彩上还加了水溶性颜料,甚至还有小部分用上了石蜡。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同的颜料层发生了变化。
  修复专家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有时,他们在修复作品时发现画中有画:图像下面掩盖着完全不同的画像。
  在修复苏里科夫名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时,专家意外发现其下面还藏着一幅画,从中可以看到绞刑架上挂着数具尸体。原来,苏里科夫创作该题材时,女佣人走进工作室,见到油画后感觉非常害怕。他捕捉到这一心理变化,经过左思右想,便加了一层颜料,遮盖了被绞刑处死者的画面。在苏里科夫的另一幅名作《女贵族莫洛佐娃》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画家对莫洛佐娃的面部和手势进行了数次修改,雪橇原来占的面积更大,坐在地上的疯子形象也反复加工过。
  不少名画在修复时都进行了不同的处理。格拉德科娃说:“这些处理都是必要的,否则就和医生违背《希波克拉底誓言》没有什么两样。”
  在俄罗斯,文物修复者若有失误,通常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据说,一位知名专家不小心对一幅珍贵的古俄罗斯圣像画造成了小小的破坏,便被取消资格,并被勒令永远不得从事文物修复工作。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未富先老”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70%左右)仍为居家
投资组合选择简而言之就是投资者把自己财富分配到不同的资产中,以达到在确保期望收益的前提下分散风险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金融决策与管理,而
2007年4月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引起华尔街的恐慌,同时这也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帷幕。美国次贷危机自爆发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世界经济与金融趋于一体化的背景
自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以及中韩两国双边贸易不断增长。2007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再次超越日本,成为主权国家中第一大对华投资国。与此同时,中韩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1943年7月初,周恩来由重庆回到延安。一天,他从毛泽东的窑洞出来,又信步走进了彭德怀的窑洞。不一会儿,来延安参加整风的陈赓也来了。三个战友相见,格外高兴。正当他们谈得起劲时,突然进来了一个人,欢声笑语顿时停止了。  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康生。  康生担任着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社会部部长和情报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地位相当显赫。7月15日,他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大会上作《抢救失足者》的长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