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中,真情缘何无法表达,一些教师和专家认为,这不是作文技巧问题,而是生活问题,在中学生作文真情缺乏的背后,是其生活真情的空白。但我们看到,这只是一部分中学生的现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对大千世界、对自我人生总会有所感受。《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云:“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思维活跃的当代中学生面对五彩缤纷的自然,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对沉重的学业负担,怎能会没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所以笔者以为,学生作文中缺少真情,不完全是中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情的感受力,而是我们教师,我们的教育环境没有给予他们更好的感受真情的引导。语文教师应该更多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写作,在教学中要做真情的“播种机”,要做真情表达的“摆渡者”,要把无法在作文中表达真情的中学生从迷惘的岸边摆渡到能够自由抒发真情的情境之中。
一、“摆渡者”从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习惯开始
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学生真实的外部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总是与众不同而且多变,外界的新鲜事物不断地刺激,使他们不断发现,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如果能捕捉到写下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作文。作文教学,就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把握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并且把这种捕捉作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使之固定下来。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一些空泛的写作技巧,而且是从源头上培养他们观察力,培养他们的感受力,丰富他们的心灵。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从课内引申到课外,让学生把课内文章所谈与自己所想结合起来,并记录下来自己的感想,坚持以一句话或几句话的形式,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长期坚持,教师要不断的督促,要不断变换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以写微博和进行辩论、即兴演讲等方式促进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能够养成这样积极体验的习惯不仅仅对作文有好处,更能培养良好的情绪、善思的个性、健康的人格。
二、“摆渡者”要教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反思和沉淀
如果说培养了学生一种体验习惯,只会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还不够,还要将体验的东西分类、反思,沉淀下来,形成智慧,形成深刻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每天的反思,开始教师要做学生的拐棍,先给他们一定的反思主题,比如青春主题:从《沁园春·长沙》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一代伟人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豪情来吟诵青春,那么同样处于风华正茂的我们又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吟诵自己的青春呢?又如战争主题:如今世界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父母,还有很多人因为战争失去家园,还有很多人因为贪欲而双手抹不掉战争的血痕,为了和平,我们能做什么?再如思想主题:康德说过,“这个世界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长久训练下来,学生自然会沿着老师深刻的思想轨迹,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自然成为会反思的人。有思想的教师往往能从语文课本身出发,去挖掘引导学生反思的介质,并能够引导学生透过琐碎的日常生活表面,去透视生活的本质和真谛,在真实的写作过程中,还能学会做人。
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要从教学的源头上去疏通学生体验真情,表达真情的渠道,而不是引导学生去说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和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作文价值取向。要鼓励学生反映生活本色,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这对于正在认识世界、形成世界观、学习做人的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一课。社会已给真情实感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环境,要让学生说真话,而不要去限制和束缚他们,提高他们对客观事物独立的思维能力。这样,在长期的写作中,就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摆渡者”要提倡学生运用感性自然语言
王逸曾解释:“真情,本心也”。陆游在《临江仙·离果州作》中则写道:“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可见能够真实准确抒发真情和写出自己的本心,并不很容易,他除了有真情的沉淀以外,还要有能够把真情抒发出来的恰当语言。
教学中,对学生习作中勇于使用自己的语言去坦露真情、发现真知的语言现象,我们语文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语言的纯自然色彩,这些语言往往与学生的个性、才情、审美情趣、思维品质紧密结合,真情的抒发正离不开这样鲜活的纯自然的语言。
首先要鼓励有思想闪现的“真话”。日常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作文得分高,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要写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但是学生为了分数写作文就很难写出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这种传统作文训练环境压抑、沉闷,极大地防碍了学生的写作情绪,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张扬个性,作心灵的飞翔。一旦作文中闪现他们思想的真话,哪怕是有点“出格”,甚至立意并不是很高尚,只要是有学生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就应大力提倡。
其次要鼓励文采勃发的“废话”。日常教学中我们很反对学生对华丽文采的追求,语言天然是好事,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够运用一定的词汇来表现他们的思想,尽管辞藻华丽一些,不应该一竿子打到底,影响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如:
这有色眼镜实际是变色眼镜,我们小小年龄就戴上了有色眼镜——亲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谁不够朋友竟能出类拔萃,便要诧异、否定、嘲笑、排斥!长此以往,长大成人,有色眼镜摘下就难了。
这有色眼镜实际是变色眼镜:透过这付眼镜看亲朋好友,粉面桃花、出水芙蓉、梨花带雨、梅枝独俏;透过这付眼镜看路人疏客,败柳残絮、枯藤老树、流水落花、地衣红皱。
这位小作者虽然运用了大量的词汇,观点与现代相结合,注重句式的变化,注重语言的修辞,语言确实有点华丽,但这里的华丽不是华而不实,它承载了思想的深度,带有自然的真情色彩,这样的语言修饰不能直接被认为是漂亮的“废话”,应该鼓励。
再次要鼓励凸现心灵的个性化语言。每个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理想追求,也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我们不能运用千篇一律的作文技巧去束缚他们,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心灵,珍视他们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能让独特的言语才华诉诸笔端,自由自在地外化心灵运行的轨迹。所以我们应该鼓励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角对外界予以深切关注与体验,使学生流泻出的文字饱含心灵深处奔涌而来的生命情思,真实体现个体生命之间形形色色的独特的气息与韵味。这样的语言既来自他们心灵的内部,又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达,是天然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纯净语言。运用这样的语言写作,学生才会运用自己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真正地张扬个性。
四、“摆渡者”要教会学生情感表达的具体方法
作文中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能一味地直接抒情,那样会过于空泛、直白。要想在文中表达真情,就要借助于一些具体的人、事来写,要借助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借景物造氛围显现真情,借意象连线索突出真情,借点题设文眼强调真情,借人、事细节揭示真情等。日常教学教师要利用教材挖掘出课文或读本中有相关价值的教学素材,在辅之以有计划的专题训练,有了真情生活体验的学生,技法是很容易被他们掌握的。以细节刻画为例:
在一个初冬的季节,一对父子郊游,捉住一只已经极其少见的蚂蚱,父亲用一根草秆将它从尾部穿过嘴里交给年幼的儿子,却发现蚂蚱已经逃生。经过再次的逮回再次的穿入体内并留心的观察,眼前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这段细节描写把小蚂蚱对生存的无限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对蚂蚱顽强的生命意志肃然起敬。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它不仅仅能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还能使文章散发出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我们忘不了《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所展示出来的父爱,忘不了《我与地坛》中母亲来地坛找“我”,她端着眼镜像在大海中寻找一条船一样地寻找儿子时的内心中的焦急,忘不了许许多多文章里不经意的一棵小草、一点星光、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美丽多姿,一个动作、一句话语所展现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事情、景色和物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品味和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诗意有效的挖掘和提升,然后把那些带着光亮和温度的“情感因子”用细节的形式加以表达和抒写,长期坚持,学生的作文自然“真情满文间”。
作文是一种技能,但作文更是一种精神产品。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生一些所谓的技巧,更应该培养学生一种健康的作文意识,培养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说真实感受,写丰富心灵,抒感人的真情。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真情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只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就能带领学生挖掘生活的真谛,把它浸透在学生的文字中。让我们用最简单的技巧,去开启最敏感的心灵,用最持久的耐力去坚守摆渡的阵地,将一群群中学生从空话、套话、大话交织的作文的迷惘的岸边“摆渡”到能够自由抒发真情的作文境地。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325000)
所以笔者以为,学生作文中缺少真情,不完全是中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情的感受力,而是我们教师,我们的教育环境没有给予他们更好的感受真情的引导。语文教师应该更多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写作,在教学中要做真情的“播种机”,要做真情表达的“摆渡者”,要把无法在作文中表达真情的中学生从迷惘的岸边摆渡到能够自由抒发真情的情境之中。
一、“摆渡者”从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习惯开始
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学生真实的外部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总是与众不同而且多变,外界的新鲜事物不断地刺激,使他们不断发现,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如果能捕捉到写下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作文。作文教学,就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把握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并且把这种捕捉作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使之固定下来。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一些空泛的写作技巧,而且是从源头上培养他们观察力,培养他们的感受力,丰富他们的心灵。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从课内引申到课外,让学生把课内文章所谈与自己所想结合起来,并记录下来自己的感想,坚持以一句话或几句话的形式,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长期坚持,教师要不断的督促,要不断变换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以写微博和进行辩论、即兴演讲等方式促进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能够养成这样积极体验的习惯不仅仅对作文有好处,更能培养良好的情绪、善思的个性、健康的人格。
二、“摆渡者”要教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反思和沉淀
如果说培养了学生一种体验习惯,只会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还不够,还要将体验的东西分类、反思,沉淀下来,形成智慧,形成深刻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每天的反思,开始教师要做学生的拐棍,先给他们一定的反思主题,比如青春主题:从《沁园春·长沙》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一代伟人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豪情来吟诵青春,那么同样处于风华正茂的我们又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吟诵自己的青春呢?又如战争主题:如今世界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父母,还有很多人因为战争失去家园,还有很多人因为贪欲而双手抹不掉战争的血痕,为了和平,我们能做什么?再如思想主题:康德说过,“这个世界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长久训练下来,学生自然会沿着老师深刻的思想轨迹,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自然成为会反思的人。有思想的教师往往能从语文课本身出发,去挖掘引导学生反思的介质,并能够引导学生透过琐碎的日常生活表面,去透视生活的本质和真谛,在真实的写作过程中,还能学会做人。
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要从教学的源头上去疏通学生体验真情,表达真情的渠道,而不是引导学生去说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和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作文价值取向。要鼓励学生反映生活本色,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这对于正在认识世界、形成世界观、学习做人的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一课。社会已给真情实感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环境,要让学生说真话,而不要去限制和束缚他们,提高他们对客观事物独立的思维能力。这样,在长期的写作中,就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摆渡者”要提倡学生运用感性自然语言
王逸曾解释:“真情,本心也”。陆游在《临江仙·离果州作》中则写道:“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可见能够真实准确抒发真情和写出自己的本心,并不很容易,他除了有真情的沉淀以外,还要有能够把真情抒发出来的恰当语言。
教学中,对学生习作中勇于使用自己的语言去坦露真情、发现真知的语言现象,我们语文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语言的纯自然色彩,这些语言往往与学生的个性、才情、审美情趣、思维品质紧密结合,真情的抒发正离不开这样鲜活的纯自然的语言。
首先要鼓励有思想闪现的“真话”。日常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作文得分高,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要写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但是学生为了分数写作文就很难写出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这种传统作文训练环境压抑、沉闷,极大地防碍了学生的写作情绪,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张扬个性,作心灵的飞翔。一旦作文中闪现他们思想的真话,哪怕是有点“出格”,甚至立意并不是很高尚,只要是有学生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就应大力提倡。
其次要鼓励文采勃发的“废话”。日常教学中我们很反对学生对华丽文采的追求,语言天然是好事,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够运用一定的词汇来表现他们的思想,尽管辞藻华丽一些,不应该一竿子打到底,影响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如:
这有色眼镜实际是变色眼镜,我们小小年龄就戴上了有色眼镜——亲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谁不够朋友竟能出类拔萃,便要诧异、否定、嘲笑、排斥!长此以往,长大成人,有色眼镜摘下就难了。
这有色眼镜实际是变色眼镜:透过这付眼镜看亲朋好友,粉面桃花、出水芙蓉、梨花带雨、梅枝独俏;透过这付眼镜看路人疏客,败柳残絮、枯藤老树、流水落花、地衣红皱。
这位小作者虽然运用了大量的词汇,观点与现代相结合,注重句式的变化,注重语言的修辞,语言确实有点华丽,但这里的华丽不是华而不实,它承载了思想的深度,带有自然的真情色彩,这样的语言修饰不能直接被认为是漂亮的“废话”,应该鼓励。
再次要鼓励凸现心灵的个性化语言。每个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理想追求,也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我们不能运用千篇一律的作文技巧去束缚他们,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心灵,珍视他们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能让独特的言语才华诉诸笔端,自由自在地外化心灵运行的轨迹。所以我们应该鼓励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角对外界予以深切关注与体验,使学生流泻出的文字饱含心灵深处奔涌而来的生命情思,真实体现个体生命之间形形色色的独特的气息与韵味。这样的语言既来自他们心灵的内部,又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达,是天然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纯净语言。运用这样的语言写作,学生才会运用自己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真正地张扬个性。
四、“摆渡者”要教会学生情感表达的具体方法
作文中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能一味地直接抒情,那样会过于空泛、直白。要想在文中表达真情,就要借助于一些具体的人、事来写,要借助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借景物造氛围显现真情,借意象连线索突出真情,借点题设文眼强调真情,借人、事细节揭示真情等。日常教学教师要利用教材挖掘出课文或读本中有相关价值的教学素材,在辅之以有计划的专题训练,有了真情生活体验的学生,技法是很容易被他们掌握的。以细节刻画为例:
在一个初冬的季节,一对父子郊游,捉住一只已经极其少见的蚂蚱,父亲用一根草秆将它从尾部穿过嘴里交给年幼的儿子,却发现蚂蚱已经逃生。经过再次的逮回再次的穿入体内并留心的观察,眼前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这段细节描写把小蚂蚱对生存的无限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对蚂蚱顽强的生命意志肃然起敬。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它不仅仅能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还能使文章散发出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我们忘不了《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所展示出来的父爱,忘不了《我与地坛》中母亲来地坛找“我”,她端着眼镜像在大海中寻找一条船一样地寻找儿子时的内心中的焦急,忘不了许许多多文章里不经意的一棵小草、一点星光、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美丽多姿,一个动作、一句话语所展现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事情、景色和物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品味和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诗意有效的挖掘和提升,然后把那些带着光亮和温度的“情感因子”用细节的形式加以表达和抒写,长期坚持,学生的作文自然“真情满文间”。
作文是一种技能,但作文更是一种精神产品。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生一些所谓的技巧,更应该培养学生一种健康的作文意识,培养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说真实感受,写丰富心灵,抒感人的真情。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真情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只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就能带领学生挖掘生活的真谛,把它浸透在学生的文字中。让我们用最简单的技巧,去开启最敏感的心灵,用最持久的耐力去坚守摆渡的阵地,将一群群中学生从空话、套话、大话交织的作文的迷惘的岸边“摆渡”到能够自由抒发真情的作文境地。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