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研究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启示——基于1985-2021年WOS核心合集数据源的分析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kabc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85—2021年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HistCite Pro2.1对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研究的主题词、文献发表年份、分布地区和研究机构以及载文期刊分布情况等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关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研究成果具有主题丰富、方法多元、聚焦改革以及学科交叉等鲜明特点.对中国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研究有很大的启示:注重建构内生性农村教育理论;加强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研究的在地国际化;提高研究方法选用的适切性和规范性;强化理论一体化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等.
其他文献
当前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产权和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家理论和局部知识理论,分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农村的覆盖和发展方面严重不足,大量农村产权尚未权证化.现有平台中交易热度者较少,线上交易热度者则更少.多数平台的治理机制存在缺陷,所接受的可交易农村资产种类少且收费受限,创新与发展的正向激励不足.文章提出:推动农村产权的确权量化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促进农村产
帝国史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出现于19世纪末的英国.20世纪上半叶,以《剑桥英帝国史》为代表,确立起一种关于英帝国史的宏大叙事,以宗主国为中心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扩张来解释帝国史.这种叙事在20世纪末的《牛津英帝国史》中仍然有所体现.帝国史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的去殖民化浪潮中一度衰落,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出现了复兴和发展,并在后殖民理论、新社会史、妇女和性别史、新文化史、全球史等思潮影响下出现了“新帝国史”.在这种“新帝国史”中,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认同、互动网络
19世纪现实主义作为世界文学史上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思潮,是百余年来在我国文学领域传播最深入广泛,同时又争议最多的西方文学思潮,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颇多.诸如其跨学科意义上的与自然科学之关系,与"现代性"之关系,与理性精神之关系,与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之关系,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关系,"写实"与"真实"内涵之深度阐释,审美价值之再发掘等,均是有待深入探讨和全面阐释的重大学术问题.可以说,关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实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其"说不尽"的"无边性".在"网络化—全球
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审美维度.这一维度普遍要求审美必须是无功利、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审美对象自发地造成主体身上各机能的和谐一致.然而,音乐的实际发生却有其独特的机制,即遵循时间意识的构造方式使时间整体一起被给出,从而将一首乐曲完整地呈现出来并以前反思的方式为鉴赏主体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以这种方式,主体便能够在愉悦的感受中使自身的原始自由的创造本性被激发出来,从而使音乐教育能够为人的自由创造和性灵的释放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