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度逐渐加强,学生群体中贫困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引起重视。本文以图某为例进行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等方面着手,并根据深度辅导的基本访谈技术开展辅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解决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使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辅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基本任务之一是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增多,而且在重要性次序上发生了变化。在老一代大学生中,情感、人际交往和学习的重要程度在其心理上分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是,人际交往上升到第一位,学习问题排第二,情感在第三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人际交往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各种障碍。贫困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心理、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相比更为严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发展,也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做好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从某种程度上不但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问题,更有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功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同时,这还有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心理咨询提供资料。
访谈法是通过访员和受访者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访谈以一人对一人的方式为主,也可以在集体中进行。本文即根据深度辅导的基本访谈技术深入开展辅导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图某有效解决其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一、求助学生基本状况及求助原因
在校大一贫困生图某,男,19岁,来自于西部农村地区,家里共三个孩子,哥哥和妹妹都还在上学,平日里家庭经济收入靠父母务农维持。该生身体状况无其他异常。图某原本即性格内向,再加上家庭经济原因产生了自卑心理,一见到同学想要交流但会莫名感觉到紧张焦虑,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因此向心理辅导员求助。
二、观察结果及问题评估
根据心理辅导员观察,图某平日性格内向,在班里的朋友较少,不太会主动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但是图某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优异。他的舍友反映,图某性格比较内向,生活相对简朴,平时在宿舍里话也比较少,久而久之,舍友们和他的交流也逐渐变少。排除精神障碍与身体其他异常,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及相关资料等表明图某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具体为对人际交往的焦虑。图某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人际交往,其实内在却是由于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敏感和缺乏自信心等认知因素造成的。
三、个体辅导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辅导,希望能消除图某的人际交往焦虑,改变其敏感自卑的认知模式,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使其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逐渐消除其人际交往的障碍,增强其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体辅导整体过程
作为心理辅导员,首先要明确从心开始,助人自助。要内心充满爱的对待学生,辅导时要运用专注与倾听技术等等努力和学生达到共振,共频。对于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干预,首先要了解辅导对象的行为,分析背后的原因,确定辅导对象的不当行为,重塑辅导对象的社交行为,让辅导对象在实际生活中练习与迁移。
作为心理辅导员,首先积极与图某家长取得了联系,并且深入学生中间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图某来自西部地区的农村,父母务农,兄弟姐妹三人均上学,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再加上图某性格本身内向敏感,面对大学新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导致了其人际交往的障碍。
在信心提升阶段,充分发挥图某所在班级班干部的力量,积极关心并说服图某多参与集体活动,在通过一次次班级及校园活动取得一点点进步及荣誉时,及时给予其肯定和鼓励,使其进一步提升自信心。
问题解决与完善人格相结合,上面也提到我们帮助图某解决了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害怕人际交往,但是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希望完善图某的个性,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对于“双困生”来说,经济上的困难是暂时的,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的,但是一旦心理产生了问题而不去及时解决,则会对其一生的人格塑造造成不可预计的影响。所以,心理辅导员在深度辅导的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对于影响其健康成长的行为和认知要及时纠正、适当引导。
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渐让图某掌握人际相处的“黄金法则”: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发自内心的赞美,分享幸福,要愿意积极和同学们用心去沟通交流,要相信同学们也同样愿意与他沟通,分享快乐。
对“双困生”的帮扶来说,在校期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资助政策帮扶他们,并且可以在合理的前提下为其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鼓励他们最终还是要自立于社会。相对于一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双困生”因为自我封闭、自我贬低,常常消极地对待一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心理辅导员老师应该鼓励并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利于意志力培养、情感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的素质拓展活动,在实践中练习人际交往的沟通与原则,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巩固自信心。
五、个体辅导效果及意义
通过一系列对于图某的心理健康个体辅导,图某感觉自己逐渐提升了自信心,可以做到积极主动和同学们进行顺畅交流,逐渐消除了图某的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辅导员通过辅导使图某增强了自我肯定感,完善了其个性,使其掌握了人际相处的“黄金法则”,逐渐消除了图某的人际交往障碍。
图某的家长表示,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圖某变得能够更加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对其今后的人生有着很重要的正面影响。
做好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不但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问题,更有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功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同时,这还有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心理咨询提供资料。长期而言,我们应该努力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可以合理增设针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各类宣传教育等等。
参考文献:
[1]王秀阁.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与方法[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2]赵欣欣.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策研究[J]甘肃:兰州学刊,2010(9):53。
[3]罗艾.心理健康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刘荷花.加强高校学生深度辅导的实践和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76。
[5]寇红江,王洵.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28。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辅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基本任务之一是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增多,而且在重要性次序上发生了变化。在老一代大学生中,情感、人际交往和学习的重要程度在其心理上分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是,人际交往上升到第一位,学习问题排第二,情感在第三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人际交往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各种障碍。贫困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心理、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相比更为严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发展,也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做好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从某种程度上不但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问题,更有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功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同时,这还有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心理咨询提供资料。
访谈法是通过访员和受访者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访谈以一人对一人的方式为主,也可以在集体中进行。本文即根据深度辅导的基本访谈技术深入开展辅导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图某有效解决其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一、求助学生基本状况及求助原因
在校大一贫困生图某,男,19岁,来自于西部农村地区,家里共三个孩子,哥哥和妹妹都还在上学,平日里家庭经济收入靠父母务农维持。该生身体状况无其他异常。图某原本即性格内向,再加上家庭经济原因产生了自卑心理,一见到同学想要交流但会莫名感觉到紧张焦虑,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因此向心理辅导员求助。
二、观察结果及问题评估
根据心理辅导员观察,图某平日性格内向,在班里的朋友较少,不太会主动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但是图某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优异。他的舍友反映,图某性格比较内向,生活相对简朴,平时在宿舍里话也比较少,久而久之,舍友们和他的交流也逐渐变少。排除精神障碍与身体其他异常,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及相关资料等表明图某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具体为对人际交往的焦虑。图某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人际交往,其实内在却是由于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敏感和缺乏自信心等认知因素造成的。
三、个体辅导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辅导,希望能消除图某的人际交往焦虑,改变其敏感自卑的认知模式,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使其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逐渐消除其人际交往的障碍,增强其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体辅导整体过程
作为心理辅导员,首先要明确从心开始,助人自助。要内心充满爱的对待学生,辅导时要运用专注与倾听技术等等努力和学生达到共振,共频。对于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干预,首先要了解辅导对象的行为,分析背后的原因,确定辅导对象的不当行为,重塑辅导对象的社交行为,让辅导对象在实际生活中练习与迁移。
作为心理辅导员,首先积极与图某家长取得了联系,并且深入学生中间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图某来自西部地区的农村,父母务农,兄弟姐妹三人均上学,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再加上图某性格本身内向敏感,面对大学新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导致了其人际交往的障碍。
在信心提升阶段,充分发挥图某所在班级班干部的力量,积极关心并说服图某多参与集体活动,在通过一次次班级及校园活动取得一点点进步及荣誉时,及时给予其肯定和鼓励,使其进一步提升自信心。
问题解决与完善人格相结合,上面也提到我们帮助图某解决了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害怕人际交往,但是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希望完善图某的个性,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对于“双困生”来说,经济上的困难是暂时的,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的,但是一旦心理产生了问题而不去及时解决,则会对其一生的人格塑造造成不可预计的影响。所以,心理辅导员在深度辅导的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对于影响其健康成长的行为和认知要及时纠正、适当引导。
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渐让图某掌握人际相处的“黄金法则”: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发自内心的赞美,分享幸福,要愿意积极和同学们用心去沟通交流,要相信同学们也同样愿意与他沟通,分享快乐。
对“双困生”的帮扶来说,在校期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资助政策帮扶他们,并且可以在合理的前提下为其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鼓励他们最终还是要自立于社会。相对于一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双困生”因为自我封闭、自我贬低,常常消极地对待一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心理辅导员老师应该鼓励并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利于意志力培养、情感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的素质拓展活动,在实践中练习人际交往的沟通与原则,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巩固自信心。
五、个体辅导效果及意义
通过一系列对于图某的心理健康个体辅导,图某感觉自己逐渐提升了自信心,可以做到积极主动和同学们进行顺畅交流,逐渐消除了图某的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辅导员通过辅导使图某增强了自我肯定感,完善了其个性,使其掌握了人际相处的“黄金法则”,逐渐消除了图某的人际交往障碍。
图某的家长表示,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圖某变得能够更加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对其今后的人生有着很重要的正面影响。
做好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不但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问题,更有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功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同时,这还有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心理咨询提供资料。长期而言,我们应该努力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可以合理增设针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各类宣传教育等等。
参考文献:
[1]王秀阁.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与方法[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2]赵欣欣.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策研究[J]甘肃:兰州学刊,2010(9):53。
[3]罗艾.心理健康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刘荷花.加强高校学生深度辅导的实践和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76。
[5]寇红江,王洵.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28。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