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实践为导向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是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教育办学特色而决定的,其有利于培养出高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的实施发展过程中,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还存有一定的问题,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鉴于此,针对具体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对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关 键 词] 实践;高职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51-01
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早期,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随后,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国高职教育建立起了“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为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笔者首先对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重点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脱节
虽然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并没有得到明显体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存有一定差距。首先,在课程目标定位上十分模糊,没有明确的功能导向,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并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其次,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设定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编制课程教材的教师多持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课程建设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统一化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并没有很好地将这种教育特色体现出来。一方面,高職教育所提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落实,学生到企业或是模拟实验基地的实习时间十分有限,学生的实习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课程教材编写没有体现出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现有高职教材在不同程度上留有本科教材的痕迹,且多由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进行编写,缺少一线企业人才的加入,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构建能够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与普通院校不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以“岗位、能力、课程三位一体”为总原则,突出职业性,对于专业上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还要“懂”“精”。在构建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组织专家、教师以及企业技术人员等对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多方面共同努力确定出最适合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做到产学研的综合化建设。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不应少于4门课,不得低于300个学时,要能够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精而强”以及“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二)构建适应三层次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
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构建三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岗位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第一层次,学中做——技术知识的获得以及单一技能的训练。受生源特点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不适合长期接受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鉴于此,高职院校可将枯燥的知识点和单一的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边学边做,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又使单一技能得到了训练。第二层次,做中学——实现综合训练教学目的。在每一门专业课程结束之前,学校以及教师都要针对本专业课程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该项目要涉及本课程的各种知识点和技能,然后以一种“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去实践,在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点和专业技能。第三层次,探中学——将所学成果切实落实到实践中。在完成前两个层次的学习之后,高职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应用课题一般都是与企业相关的真实项目,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这是将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到一定高度的具体表现,能够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高等”“特殊”性。
(三)建设适用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继续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适用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校本教材要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技术技能为目标。既要注重一定的技术知识介绍和技能技术操作训练的内容,又要注重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融合,将二者内化成职业能力的内容,就能体现出高职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和校本特色,满足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的需求 。教材编写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高职教师具备编写教材所必需的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另一方面鼓励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的对接;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中去研究具体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教材内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要把企业的诉求及时反馈给教师或是教材编写组,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才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的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及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帮助学生在社会上更好地就业和立足。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高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3).
[2]丁金昌.高职院校需求导向问题和改革路径[J].教育研究,2014(3).
[3]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关 键 词] 实践;高职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51-01
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早期,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随后,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国高职教育建立起了“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为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笔者首先对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重点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脱节
虽然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并没有得到明显体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存有一定差距。首先,在课程目标定位上十分模糊,没有明确的功能导向,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并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其次,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设定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编制课程教材的教师多持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课程建设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统一化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并没有很好地将这种教育特色体现出来。一方面,高職教育所提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落实,学生到企业或是模拟实验基地的实习时间十分有限,学生的实习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课程教材编写没有体现出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现有高职教材在不同程度上留有本科教材的痕迹,且多由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进行编写,缺少一线企业人才的加入,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构建能够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与普通院校不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以“岗位、能力、课程三位一体”为总原则,突出职业性,对于专业上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还要“懂”“精”。在构建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组织专家、教师以及企业技术人员等对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多方面共同努力确定出最适合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做到产学研的综合化建设。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不应少于4门课,不得低于300个学时,要能够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精而强”以及“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二)构建适应三层次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
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构建三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岗位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第一层次,学中做——技术知识的获得以及单一技能的训练。受生源特点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不适合长期接受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鉴于此,高职院校可将枯燥的知识点和单一的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边学边做,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又使单一技能得到了训练。第二层次,做中学——实现综合训练教学目的。在每一门专业课程结束之前,学校以及教师都要针对本专业课程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该项目要涉及本课程的各种知识点和技能,然后以一种“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去实践,在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点和专业技能。第三层次,探中学——将所学成果切实落实到实践中。在完成前两个层次的学习之后,高职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应用课题一般都是与企业相关的真实项目,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这是将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到一定高度的具体表现,能够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高等”“特殊”性。
(三)建设适用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继续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适用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校本教材要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技术技能为目标。既要注重一定的技术知识介绍和技能技术操作训练的内容,又要注重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融合,将二者内化成职业能力的内容,就能体现出高职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和校本特色,满足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的需求 。教材编写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高职教师具备编写教材所必需的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另一方面鼓励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的对接;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中去研究具体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教材内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要把企业的诉求及时反馈给教师或是教材编写组,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才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的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及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帮助学生在社会上更好地就业和立足。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高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3).
[2]丁金昌.高职院校需求导向问题和改革路径[J].教育研究,2014(3).
[3]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