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闭症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训练者要认真分析行为产生的动机,找到产生问题行为的诱因,采取积极措施,改变原有强化物的刺激,直接撤换或者替换原强化物,已达到“控制后果”来增加正面行为,减少负面行为。
关键词:自闭症;分析;介入;行为管理
正文:
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训练者不仅要注重对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感知、认知等能力方面的训练,还肩负着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问题行为的矫正任务,确保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是:固执、冲动、刻板……很多行为不被社会认可。做为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应仔细观察记录每个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当问题行为出现时,训练者要认真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动机,找到问题的诱因后,训练者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改变原有强化物的刺激,替换强化物或者直接撤换原来的强化物,已求达到“控制后果”来增加正面行为,减少负面行为。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学生圆圆,女,10周岁,父母都是工人。一岁半左右,父母发现圆圆没有语言,行为还有些异常。父母带孩子在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没有检查出异常,父母又到省城大医院检查,经过智商和行为评估,医生结论是:疑似自闭症儿童。医生告诉圆圆的父母:自闭症现无特效药物治疗,只能通过康复训练,补偿缺陷。”医生建议家长送孩子到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当时很多机构不招收这么小的孩子,无奈之下,父母向机构训练师咨询训练的方法,训练师把一些日常训练方法告诉圆圆的妈妈。圆圆的妈妈辞掉工作,开始了艰辛的训练,自闭症孩子的训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困难,当时,家长没有训练的教材,不懂得训练的技巧,训练方法全部靠自己琢磨,训练内容全部自己选择。一年后,训练有一点儿进步,但是和正常孩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渴望孩子尽快康复的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万分着急,取出家中全部的积蓄,抱着孩子来到省城一家条件较好自闭症训练机构。在机构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白天带孩子到机构训练,晚上回出租房巩固练习。日复一日,一晃就是一年多,孩子的各种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每月的生活费、租房费、还有高昂的训练费,很快就把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压垮了,家长只好眼含泪水,离开机构回家自己训练。回家后,圆圆的妈妈也尝试着把孩子送到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只因孩子天性多動,行为异常,被多家幼儿园都被拒绝门外。圆圆的妈妈每当讲起孩子这段训练经历时,眼里总是流下无奈的泪水……
2018年9月,圆圆来到我们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机构专门为圆圆制定了训练计划,成立了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课题小组。经过两年系统的康复训练,圆圆的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等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又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对于这些问题行为,课题组和家长认真分析,积极介入,使圆圆的问题行为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和控制。
二、问题行为与解决策略
(一)有一次,圆圆的妈妈在卫生间洗衣服,圆圆在旁边仔细观察着脸盆里一起一伏大大小小的泡沫,看得十分出神,妈妈突发奇想,孩子这么喜欢,为何不让她试试?正好训练孩子如何洗衣服,于是圆圆的妈妈就把余下的任务交给了圆圆。圆圆蹲下身子,学着妈妈的样子,一遍一遍的漂洗衣服,可能是一起一伏的泡沫使圆圆的视觉得到了满足,也可能是手的皮肤与水接触得到了快乐,一洗就是半个多小时。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圆圆抱着衣服就到卫生间去洗,不管衣服是否该不该洗。圆圆的妈妈非常苦恼,自己明明刚洗过的衣服,稍不注意,圆圆就将衣服摁到脸盆里洗起来。无奈之下,圆圆的妈妈找到学校课题组寻求帮助。课题组通过分析商量,认为圆圆存在着固执的行为,她是想通过洗衣服的过程获得视觉或者触觉的快乐。结合这些特点,课题组最终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在机构进行个训时,对圆圆进行脏与干净方面的认知训练,并且告诉圆圆只有脏衣服才可以洗,干净衣服是不用洗的。在家庭里,让圆圆的妈妈准备两个纸箱,一个贴上干净衣服的图片,另一个贴上洗衣服的图片,分别将干净衣服和脏衣服分开放进两个纸箱里。在每次洗衣服时,告诉圆圆只准洗贴有洗衣服图片纸箱里的衣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终于解决了圆圆在家里看见衣服就洗的难题。
(二)课题组的老师有一天发现圆圆下课经常抱着自己喜欢的同学“亲一亲”,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发现这个行为产生后,课题组首先找到圆圆的妈妈,共同分析圆圆亲人行为产生的诱因。经过课题组提醒,圆圆的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圆圆每次在家取得一点儿进步时,妈妈都是把她抱起来“亲一亲”,这是一个奖励性的动作。由于圆圆不能正确理解运用这种奖励,每当班内的同学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想要表达自己喜欢谁时,下课后,自己就抱着这个同学“亲一亲”,她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课题组感觉圆圆出现这个行为不妥,马上商讨解决的办法,经过商讨认为:圆圆是较为典型的自闭症儿童,不懂得和人交流的方式,出现亲其他同学的现象,是一种好现象,这是出现想与别人沟通交流的一种表现,只是这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不恰当。所以课题组与圆圆妈妈讨论研究后决定:圆圆的妈妈在家马上替换“亲一亲”奖励方式,用摸摸头、握握手、拍拍肩等方式肯定孩子的进步。在学校里,老师教给圆圆使用握握手的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教学内容。平时,老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圆圆的言行,当发现圆圆将要出现亲同学的情况时,立即提醒制止,并鼓励其他同学主动与圆圆握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引导,圆圆改正了抱着同学“亲一亲”的行为,而改成了握握手的方式。
老师在对自闭症孩子进行日常训练过程中,自闭症孩子会产生很多不当行为,训练者一定要注意观察自闭症孩子行为,当出现问题行为时,训练者在介入之前,必须深入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问题行为的后果,找出导致问题行为出现的诱因。找到合适的替代行为,积极介入,提供明确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自然强化,有条件的奖励,才会达到预想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香港安安国际自闭症基金会,方爽老师讲义
关键词:自闭症;分析;介入;行为管理
正文:
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训练者不仅要注重对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感知、认知等能力方面的训练,还肩负着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问题行为的矫正任务,确保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是:固执、冲动、刻板……很多行为不被社会认可。做为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应仔细观察记录每个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当问题行为出现时,训练者要认真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动机,找到问题的诱因后,训练者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改变原有强化物的刺激,替换强化物或者直接撤换原来的强化物,已求达到“控制后果”来增加正面行为,减少负面行为。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学生圆圆,女,10周岁,父母都是工人。一岁半左右,父母发现圆圆没有语言,行为还有些异常。父母带孩子在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没有检查出异常,父母又到省城大医院检查,经过智商和行为评估,医生结论是:疑似自闭症儿童。医生告诉圆圆的父母:自闭症现无特效药物治疗,只能通过康复训练,补偿缺陷。”医生建议家长送孩子到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当时很多机构不招收这么小的孩子,无奈之下,父母向机构训练师咨询训练的方法,训练师把一些日常训练方法告诉圆圆的妈妈。圆圆的妈妈辞掉工作,开始了艰辛的训练,自闭症孩子的训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困难,当时,家长没有训练的教材,不懂得训练的技巧,训练方法全部靠自己琢磨,训练内容全部自己选择。一年后,训练有一点儿进步,但是和正常孩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渴望孩子尽快康复的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万分着急,取出家中全部的积蓄,抱着孩子来到省城一家条件较好自闭症训练机构。在机构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白天带孩子到机构训练,晚上回出租房巩固练习。日复一日,一晃就是一年多,孩子的各种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每月的生活费、租房费、还有高昂的训练费,很快就把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压垮了,家长只好眼含泪水,离开机构回家自己训练。回家后,圆圆的妈妈也尝试着把孩子送到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只因孩子天性多動,行为异常,被多家幼儿园都被拒绝门外。圆圆的妈妈每当讲起孩子这段训练经历时,眼里总是流下无奈的泪水……
2018年9月,圆圆来到我们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机构专门为圆圆制定了训练计划,成立了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课题小组。经过两年系统的康复训练,圆圆的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等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又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对于这些问题行为,课题组和家长认真分析,积极介入,使圆圆的问题行为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和控制。
二、问题行为与解决策略
(一)有一次,圆圆的妈妈在卫生间洗衣服,圆圆在旁边仔细观察着脸盆里一起一伏大大小小的泡沫,看得十分出神,妈妈突发奇想,孩子这么喜欢,为何不让她试试?正好训练孩子如何洗衣服,于是圆圆的妈妈就把余下的任务交给了圆圆。圆圆蹲下身子,学着妈妈的样子,一遍一遍的漂洗衣服,可能是一起一伏的泡沫使圆圆的视觉得到了满足,也可能是手的皮肤与水接触得到了快乐,一洗就是半个多小时。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圆圆抱着衣服就到卫生间去洗,不管衣服是否该不该洗。圆圆的妈妈非常苦恼,自己明明刚洗过的衣服,稍不注意,圆圆就将衣服摁到脸盆里洗起来。无奈之下,圆圆的妈妈找到学校课题组寻求帮助。课题组通过分析商量,认为圆圆存在着固执的行为,她是想通过洗衣服的过程获得视觉或者触觉的快乐。结合这些特点,课题组最终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在机构进行个训时,对圆圆进行脏与干净方面的认知训练,并且告诉圆圆只有脏衣服才可以洗,干净衣服是不用洗的。在家庭里,让圆圆的妈妈准备两个纸箱,一个贴上干净衣服的图片,另一个贴上洗衣服的图片,分别将干净衣服和脏衣服分开放进两个纸箱里。在每次洗衣服时,告诉圆圆只准洗贴有洗衣服图片纸箱里的衣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终于解决了圆圆在家里看见衣服就洗的难题。
(二)课题组的老师有一天发现圆圆下课经常抱着自己喜欢的同学“亲一亲”,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发现这个行为产生后,课题组首先找到圆圆的妈妈,共同分析圆圆亲人行为产生的诱因。经过课题组提醒,圆圆的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圆圆每次在家取得一点儿进步时,妈妈都是把她抱起来“亲一亲”,这是一个奖励性的动作。由于圆圆不能正确理解运用这种奖励,每当班内的同学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想要表达自己喜欢谁时,下课后,自己就抱着这个同学“亲一亲”,她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课题组感觉圆圆出现这个行为不妥,马上商讨解决的办法,经过商讨认为:圆圆是较为典型的自闭症儿童,不懂得和人交流的方式,出现亲其他同学的现象,是一种好现象,这是出现想与别人沟通交流的一种表现,只是这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不恰当。所以课题组与圆圆妈妈讨论研究后决定:圆圆的妈妈在家马上替换“亲一亲”奖励方式,用摸摸头、握握手、拍拍肩等方式肯定孩子的进步。在学校里,老师教给圆圆使用握握手的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教学内容。平时,老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圆圆的言行,当发现圆圆将要出现亲同学的情况时,立即提醒制止,并鼓励其他同学主动与圆圆握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引导,圆圆改正了抱着同学“亲一亲”的行为,而改成了握握手的方式。
老师在对自闭症孩子进行日常训练过程中,自闭症孩子会产生很多不当行为,训练者一定要注意观察自闭症孩子行为,当出现问题行为时,训练者在介入之前,必须深入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问题行为的后果,找出导致问题行为出现的诱因。找到合适的替代行为,积极介入,提供明确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自然强化,有条件的奖励,才会达到预想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香港安安国际自闭症基金会,方爽老师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