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活和民俗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传统的生活中,各种民俗艺术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共生共长。无论是婚姻贴喜字,还是过年求对联,北方的窗花甚至已经成为了民俗象征的符号,花样剪纸在古老的行业与商业化的今年,可以焕发融合成新的魅力。
被誉为“武汉第一剪”的骆清霞,在汉派剪纸中技艺独树一帜。她自幼学习剪纸,凭借在自己在剪纸造型艺术的热情和悟性,在上小学时就剪出当年热络的样板戏和电影里如杨子荣、潘冬子等人物形象。而每逢邻里结婚吉日,街坊邻居都找到她,能剪出丰富多样的“喜”字装点喜庆的环境。骆清霞24岁即加入中国剪纸艺术家协会,1984年以《楚魂》作品参加迎国庆35周年“江城美”书画艺术大赛,一举夺魁。而骆清霞将刀锋上的艺术玩到登峰造极之处,她的想法层出不穷,在纸上上试验出了更多美丽。
“剪神”的历程
剪纸又叫花样、雕花,湖北地区专门称呼善剪纸的人为“雕花匠”,手艺高明者甚至可直接看着样子徒手剪出花样来,自己可出设计样子。“过去地域有讲究,北方冬天要剪窗花,民间叫‘花样’,南方浙江一代则是兴剪关公,”骆清霞说,这门技艺当初十分实用,哪怕是衣服的绣花儿,也得用设计的稿纸来打底,也就是今天的剪纸。
上世纪初期,受徐悲鸿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剪纸一下子变得高大上起来,画家们也纷纷用这种媒介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一时间,“文人剪纸”这门艺术也变得赋予了民俗新的意义。美院里甚至也有了新剪纸艺术——装饰画。剪纸在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表现,广东佛山是铜罩(金箔衬底);河南蔚县是染色雕花——在白色的宣纸上进行二次染色创作。“北方的老剪纸是在陕北延安一代,以彩色的材料制作出花样,而以库淑兰的拼贴画为代表。我从这些大师们身上学习了许多宝贵的技法。”骆清霞后跟随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蒋在谱学习剪纸,技艺更一步炉火纯青,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
70年代,骆清霞开始创作作品,多半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1979年,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骆清霞世家从理,自然而然地报考了理工科,学习机械制造专业。“我的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琴棋书画可以有,但是不能拿来做职业。小时玩图章、二胡、绘画,但这些只能作为个人修养。”毕业后,她又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了工厂。骆清霞自嘲说,一个爱文艺的女孩去了工厂里,实在是有点不搭调。但是工厂里有画工队,也就是所谓的美工队,“当年美院学雕塑造型的,也分在工厂里翻砂造型呢,总有专业用的到的地方!”在工会美工队,骆清霞见识了许多专业绘画的工友,在交流后,她觉得自己一辈子也画不到这个程度,“尽管从小开始就做作家梦画家梦,但最终觉得自己最擅长的还是剪纸。”
在纸上的作画
传统的剪纸艺术从东汉发源,至唐朝时期传至日本,而传承下来需要几代人对艺术的保护。从手工艺的角度来说,剪纸的入门门槛较低,每个人都能动手参与其中。骆清霞的剪纸手艺堪称一绝。她擅长细节刻画,人物的头发分毫毕现,令人称奇。“我练习技法的时候,一寸纸内可刻52根线条,一根不断。而浙江细纹刻纸则是这方面的专长。”她的工具也很令人称奇,以刮胡刀片自制而成,尖头严丝合缝,刀子也是自己磨出来的。“过去在工厂,我可是做的钳工工作,我是工具机械制造专业的!对我来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体会是特别深的,我知道怎么磨刀,能让刀最得心应手;人家用的磨刀石和普通的油,我自己用的航空机油,工具自制也有窍门。”
剪纸分为剪和雕刻两种不同的工艺。雕刻工艺取决于刀刻,走曲线的方式和拿刀刻制线条的拉力,雕刻和剪纸互补长处。骆清霞的剪纸擅长表现古典人物,主要以刀刻为主,并在传统技艺中融入自己独创的技法,如在装饰画中汲取营养,以工笔画特色入剪纸,多用白描构图刻画人物等。她的汉派剪纸兼有南北剪纸之长,剪、刻两种方法并用,作品更显风韵。然而,骆清霞不认为炫技是必须的,而精细的雕刻功夫最终是为了突出人物的表情和衣纹,以更生动地表达出所制作对象的气韵。
文学作品的的二度创作
骆清霞自谦自己当不了画家,但她的绘画功底让她的剪纸起到了普通剪纸者所不能企及的高度。她会画,自己可以设计剪纸,这兼绘可剪的手艺是骆清霞独有的。对文学作品的喜好更是她创作的源泉,她以剪为笔,以纸为画布,再现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场景。
骆清霞最擅长的还是侍女,她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来自中国的古典诗词和古典文学名著,例如李清照的诗词、楚辞和小说她都曾在纸上生动呈现。她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金陵十二钗》系列剪纸借鉴了刘旦宅的红楼梦邮票画,但发挥出自己剪纸独有的专长:“邮票的画法其实并不适合剪纸,大块空白太多。”但是在加工改造后,骆清霞赋予了红楼梦系列人物独特的魅力,优雅精致,尽显婉约之美。当初学习的很多绘画技法,均运用在自己的剪纸作中。她认为工艺美术的传承没有创新,但是作为独立的创作者必须要有创新,并兼具个人风格。
1984年,骆清霞以一幅名为《楚魂》的作品参加迎国庆35周年“江城美”书画艺术大赛,试探性将楚文化的元素和剪纸工艺融合在一起。这件作品不出意料地一举夺魁,在颁奖时评委们发现作者居然是一位20出头的姑娘,都惊叹骆清霞对古典文学主题关注的深度和高超的技巧,称赞她坚持下去必能成大家。继《楚魂》后,骆清霞创作了系列以诗人屈原《九歌》中神话故事为原型的剪纸,再现楚文化的经典,亦在中国剪纸学会举办的全国剪纸作品展赛中获奖。唯美的手工技艺上的极致是来源于文学作品,而古典文学作品并不是唯一题材。骆清霞思路开拓,她大胆地将所有适合的题材都尝试用剪纸来表现。因自家的小女儿喜欢童话,她以安徒生《海的女儿》创作出系列剪纸作品,其精妙的分镜布局和人物形象令人称奇。
骆清霞称,剪纸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就得紧跟时代的需求。“动漫、时尚、这些东西都能跟剪纸相通。毕竟,先要让大家喜欢,这门技术才能生存下去。”粗旷的陕北复古剪纸是一个很窄的面,骆清霞甚至在为新婚夫妇结婚纪念的剪纸中加入了西洋的玫瑰、天鹅和星座的图案象征,而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双喜,鸳鸯和蝴蝶。“如果大家喜欢,为什么不呢?传统民俗其实和市场有很好的结合点,只是很多时候,大家有些食古不化。我自觉是比较创新的,这其实也是互利的方向,既保护了传统,又能找到新的发展道路,获得自己的价值。”
被誉为“武汉第一剪”的骆清霞,在汉派剪纸中技艺独树一帜。她自幼学习剪纸,凭借在自己在剪纸造型艺术的热情和悟性,在上小学时就剪出当年热络的样板戏和电影里如杨子荣、潘冬子等人物形象。而每逢邻里结婚吉日,街坊邻居都找到她,能剪出丰富多样的“喜”字装点喜庆的环境。骆清霞24岁即加入中国剪纸艺术家协会,1984年以《楚魂》作品参加迎国庆35周年“江城美”书画艺术大赛,一举夺魁。而骆清霞将刀锋上的艺术玩到登峰造极之处,她的想法层出不穷,在纸上上试验出了更多美丽。
“剪神”的历程
剪纸又叫花样、雕花,湖北地区专门称呼善剪纸的人为“雕花匠”,手艺高明者甚至可直接看着样子徒手剪出花样来,自己可出设计样子。“过去地域有讲究,北方冬天要剪窗花,民间叫‘花样’,南方浙江一代则是兴剪关公,”骆清霞说,这门技艺当初十分实用,哪怕是衣服的绣花儿,也得用设计的稿纸来打底,也就是今天的剪纸。
上世纪初期,受徐悲鸿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剪纸一下子变得高大上起来,画家们也纷纷用这种媒介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一时间,“文人剪纸”这门艺术也变得赋予了民俗新的意义。美院里甚至也有了新剪纸艺术——装饰画。剪纸在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表现,广东佛山是铜罩(金箔衬底);河南蔚县是染色雕花——在白色的宣纸上进行二次染色创作。“北方的老剪纸是在陕北延安一代,以彩色的材料制作出花样,而以库淑兰的拼贴画为代表。我从这些大师们身上学习了许多宝贵的技法。”骆清霞后跟随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蒋在谱学习剪纸,技艺更一步炉火纯青,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
70年代,骆清霞开始创作作品,多半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1979年,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骆清霞世家从理,自然而然地报考了理工科,学习机械制造专业。“我的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琴棋书画可以有,但是不能拿来做职业。小时玩图章、二胡、绘画,但这些只能作为个人修养。”毕业后,她又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了工厂。骆清霞自嘲说,一个爱文艺的女孩去了工厂里,实在是有点不搭调。但是工厂里有画工队,也就是所谓的美工队,“当年美院学雕塑造型的,也分在工厂里翻砂造型呢,总有专业用的到的地方!”在工会美工队,骆清霞见识了许多专业绘画的工友,在交流后,她觉得自己一辈子也画不到这个程度,“尽管从小开始就做作家梦画家梦,但最终觉得自己最擅长的还是剪纸。”
在纸上的作画
传统的剪纸艺术从东汉发源,至唐朝时期传至日本,而传承下来需要几代人对艺术的保护。从手工艺的角度来说,剪纸的入门门槛较低,每个人都能动手参与其中。骆清霞的剪纸手艺堪称一绝。她擅长细节刻画,人物的头发分毫毕现,令人称奇。“我练习技法的时候,一寸纸内可刻52根线条,一根不断。而浙江细纹刻纸则是这方面的专长。”她的工具也很令人称奇,以刮胡刀片自制而成,尖头严丝合缝,刀子也是自己磨出来的。“过去在工厂,我可是做的钳工工作,我是工具机械制造专业的!对我来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体会是特别深的,我知道怎么磨刀,能让刀最得心应手;人家用的磨刀石和普通的油,我自己用的航空机油,工具自制也有窍门。”
剪纸分为剪和雕刻两种不同的工艺。雕刻工艺取决于刀刻,走曲线的方式和拿刀刻制线条的拉力,雕刻和剪纸互补长处。骆清霞的剪纸擅长表现古典人物,主要以刀刻为主,并在传统技艺中融入自己独创的技法,如在装饰画中汲取营养,以工笔画特色入剪纸,多用白描构图刻画人物等。她的汉派剪纸兼有南北剪纸之长,剪、刻两种方法并用,作品更显风韵。然而,骆清霞不认为炫技是必须的,而精细的雕刻功夫最终是为了突出人物的表情和衣纹,以更生动地表达出所制作对象的气韵。
文学作品的的二度创作
骆清霞自谦自己当不了画家,但她的绘画功底让她的剪纸起到了普通剪纸者所不能企及的高度。她会画,自己可以设计剪纸,这兼绘可剪的手艺是骆清霞独有的。对文学作品的喜好更是她创作的源泉,她以剪为笔,以纸为画布,再现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场景。
骆清霞最擅长的还是侍女,她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来自中国的古典诗词和古典文学名著,例如李清照的诗词、楚辞和小说她都曾在纸上生动呈现。她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金陵十二钗》系列剪纸借鉴了刘旦宅的红楼梦邮票画,但发挥出自己剪纸独有的专长:“邮票的画法其实并不适合剪纸,大块空白太多。”但是在加工改造后,骆清霞赋予了红楼梦系列人物独特的魅力,优雅精致,尽显婉约之美。当初学习的很多绘画技法,均运用在自己的剪纸作中。她认为工艺美术的传承没有创新,但是作为独立的创作者必须要有创新,并兼具个人风格。
1984年,骆清霞以一幅名为《楚魂》的作品参加迎国庆35周年“江城美”书画艺术大赛,试探性将楚文化的元素和剪纸工艺融合在一起。这件作品不出意料地一举夺魁,在颁奖时评委们发现作者居然是一位20出头的姑娘,都惊叹骆清霞对古典文学主题关注的深度和高超的技巧,称赞她坚持下去必能成大家。继《楚魂》后,骆清霞创作了系列以诗人屈原《九歌》中神话故事为原型的剪纸,再现楚文化的经典,亦在中国剪纸学会举办的全国剪纸作品展赛中获奖。唯美的手工技艺上的极致是来源于文学作品,而古典文学作品并不是唯一题材。骆清霞思路开拓,她大胆地将所有适合的题材都尝试用剪纸来表现。因自家的小女儿喜欢童话,她以安徒生《海的女儿》创作出系列剪纸作品,其精妙的分镜布局和人物形象令人称奇。
骆清霞称,剪纸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就得紧跟时代的需求。“动漫、时尚、这些东西都能跟剪纸相通。毕竟,先要让大家喜欢,这门技术才能生存下去。”粗旷的陕北复古剪纸是一个很窄的面,骆清霞甚至在为新婚夫妇结婚纪念的剪纸中加入了西洋的玫瑰、天鹅和星座的图案象征,而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双喜,鸳鸯和蝴蝶。“如果大家喜欢,为什么不呢?传统民俗其实和市场有很好的结合点,只是很多时候,大家有些食古不化。我自觉是比较创新的,这其实也是互利的方向,既保护了传统,又能找到新的发展道路,获得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