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对策分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入手,深入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及教师的素质,认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教育的新发展,具体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参加培训,以及参观、访问、考察、交流等学术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注重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师角色 信息素养 自我发展
  [作者简介]徐祗坤(1970- ),男,内蒙古扎兰屯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教学;张玉红(1970-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田励平(1980-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教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050-02
  
  教育信息化,简单理解,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教育信息化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但从本质上,教育信息化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外部教学手段、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内部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一、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之一就是改变教育观念。应该意识到,教师不仅传递、研究和讲授知识,而且要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环境,调控和评价学习过程。所谓的信息素养就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何处检索信息、如何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对于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祝智庭教授在《信息教育展望》中提出:基本的信息素养是指一个教师平时应具备的关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观念、意识、知识和技能;学科信息素养,即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和能力;特殊信息素养,即指计算机老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所具备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科研信息素养,即指一个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所具备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2.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教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并能将其广泛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比如,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小组合作性教学、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作为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大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信息教学环境,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多种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种类型的教学需要。
  3.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注重人文关怀。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优越的同时,也增加了人的精神困扰,如在网络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少。虚拟的空间,使人们相互之间产成了隔阂或陌生感。因此社会需要人格完美的教师,教师应该是学生精神世界的传递者,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确定正确的生命方式,使其人性在深度与广度上得以真正的展现,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肩负起新时代教育的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来。
  1.教师既是学者,又是学习者。信息时代,信息量暴增,并以几何级数的形式在增长。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作为教师必须潜心学习和认真研究教材,并借助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使那些多变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圈,供教育教学之用。同时也要求教师从课堂及其实践出发,开发更加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法,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摆脱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成为学习者,还应该成为学者。
  2.教师是帮助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众所周知,“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教师职业内容的经典概括,然而到了今天,教师职业内容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在不断变化之中,在不同的情景中学生需要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之中,他们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与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还是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担当好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培养者。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比较纯净的,但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有形或无形的污染或伤害。尤其在信息化环境中,污染源逐步增多,使学生感到很困惑。为了削弱和抵制各种负面信息对学生的伤害,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情渗透,给学生筑起一道心灵的“防火墙”,使他们逐步建立免疫能力,使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勇于面对不良干扰。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实现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1.教师要具备“新”“宽”“全”的知识结构。社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使人类文明知识的生产呈指数规律增长,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关注和掌握最新知识信息。教育内容的信息化使学科交融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特别是信息科技知识,从而拥有宽泛的知识结构。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要从单纯的“教书匠”发展为肩负推动经济增长的“多面手”,这进一步要求教师走出封闭的学校,密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增长各类经济管理及工程技术等实践应用知识,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2.拥有创造性地传授知识的能力结构。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提高效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将自己掌握的人类文明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并由此构成学生未来创造性运用知识的基础。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的需要,就必须拥有熟练运用各种信息的手段,向学生快速而有效地传授知识的能力。
  3.完美的人文素质结构。教师人文素质的水准,一方面决定着教师能否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进行民主化的教学,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忠诚、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均构成了对学生无形的道德教育力量,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动机,有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渴望,注意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本地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其次,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和自身的学习活动,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和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效益和实际效果。最后,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能力,积极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和专业能力,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2.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开始着手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的培训,目的是使教师具有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能力。近年来,各地常年举办了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班,分批培训师资。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师资的要求,培训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分层培训。主要包括适应性和发展性两个层次。适应性层次的培训主要针对信息素质比较低,或者没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目的在于普及,对新教师和学习较为困难的教师按前期培训方法进行适应性培训。发展性层次的培训则主要针对已经具备一定信息素质的教师,目的在于提高。同时,发展性层次的培训,还包括对信息技能较好的教师进行分组培训,以及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培训。
  第二,分块学习。按基础知识与技能、文字图形编辑和电子表格处理、图像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网络维护进行分块学习。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计算机软件众多,每个人不可能学会全部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信息技能层次不一,教师信息技能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协同学习的方式已经建立,教师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这一层面上讲,分块学习不仅是切合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开展课题实验,提高科研素质。组织并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课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来提高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科研水平。
  第四,开展研讨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及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渠道。举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请有关专家、领导来校听课指导,大家一起进行研究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帮助教师构建以人的发展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开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说课、评课活动,从而使教师对自己、对别人的教学技能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3.通过参观、访问、考察、交流等学术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学术访问、学术交流、学术考察、参观等都是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好途径。作为教师,要时刻意识到学习和提高的必要性、紧迫性,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地吸收、借鉴行业内外人士的先进经验和宝贵意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同的学校拥有不同学风,加强全国及国际的校际交流,可以使教师有可能在不同的学术环境氛围中,体验各种学科不同的教育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方法及学科文化,能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国际上的最新教育研究动态。
  4.培养教师的人文精神。教师的人文精神是构成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作为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和美的追求,是教师人文精神得以升华的最佳境界。所以,培养教师的人文精神尤为重要。因此,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活动培养教师的人文情愫,如在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形成对知识真理的不断追求、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并在其中得到科学技术创造的美的内心体验。还可以通过听课,直接接受人文科学的陶冶、教学活动实践、科学教育等形式来培养教师的人文精神。
  总而言之,信息的社会,继续学习能力是未来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郭友敏.构建自主教学模式、发展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2(3).
  [3]曹卫真.中小学教师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2(7).
  [4]师书恩,崔著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杨蕾.新型教学模式在哪里[J].中国电化教育,2002(6).
其他文献
[摘要]校外实践教学是形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与中小学实践教学基地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全程参与式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将极大地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高校教师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教师教育 全程参与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谢应宽(1970- ),男,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教科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何华敏(1963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大问题之一,在意见征集的首日,便在网民、教育界人士间引发了热火朝天的争论。  其实,高中文理是否应该分科,社会上早有争议。记得去年11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论坛上作了“人才培育与教育创新”的演讲,炮轰我国现行教育中的三大“病症”。其中“病症”之一就是文理分家导致人文
通过研究国际电信联盟关于七号信令的Q.700推荐标准,分析SLS字段在七号信令中的作用,并结合广铁集团GSM-R核心网实际配置,提出优化方案。
不流动水与非平衡吸附作用对溶质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有很大影响,“两点-两区”模型是目前研究不流动水与非平衡吸附作用的较为完善和实用的模型。在溶质运移的“两点-两区”模型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土壤对溶质的平衡和非平衡吸附作用,开发了MIENESOR数值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有限差和有限元法联合的数值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MIENESOR数值模型的案例验算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揭示溶质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发育2套火山岩,分布在下白垩统营城组下部和上侏罗统火石岭组中上部。东岭地区营城组为酸性岩,岩相以爆发相为主,占73%;火石岭组为中基性岩,可分为上下两段,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在25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特色广播影视人才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始终坚持面向广播影视行业及岗位需求培养人才,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实践,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特色突出、整体优化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及个性发
对比ETCS-1级列控系统和ETCS-2级列控系统在列车接发车进路控制的逻辑,结合CTCS-2级列控车载处理逻辑,对UU和UUS码在CTCS-2级列控系统中发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可作为工程设计及
根据盐渍土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掺入不同比例石灰或水泥的方法进行改性处理。经击实、抗剪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土掺入石灰或水泥改性后,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强度指标等均有增加,特别是内聚力迅速增长。研究表明,盐渍土混合料的性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改性后的混合料可用于修建盐田埝堤类相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