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建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是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关键,贯穿整个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能够很好地保证工程各个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此,笔者将在下文对土建工程造价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进行探讨,分析其工作原则、内容、思路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等。
关键词:审计原则意义;跟踪审计的应用模式的分析;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内容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原则
1.以工程的总体目标为中心。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刻不要忘记以工程的总体目标为核心。由于工程建设涵盖了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等多方面,因此在进行跟踪审计时,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围绕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工程做出评价,以此为整个工程的发展注入正能量。
2.以工程的投资为重点。很明显,工程的投资直接与工程的利益挂钩,因此,在任何时候进行跟踪审计时,均要将工程的投资作为重点进行审计,实时监督好资金流向,优化资金配置,从而发挥出资金的最大价值。
3.以工程质量为重要环节。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保证工程质量应是提高效益的基础,因此,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时,应严把质量关,坚决抵制因偷工减料而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现象。另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质量的跟踪审计还可以将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做出比较,从而便于挖掘成本潜能,节省支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内容
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贯穿整個工程建设过程,它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1.建设前期。审计工作要将所有的土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控制在监察范围内,避免遗漏,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前期的审计工作质量。
2.建设中期。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最为重要,必须保证这一阶段造价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所以,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要尤为谨慎,对设计变更、工程设计方案的具体执行、预算编制的质量、工程招标、现场签证等等,这些都是工程建设阶段审计工作需要重视的部分,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保证工程能够实现完美竣工。
3.建设后期。作为工程审计的最后阶段,工程竣工时期的审计工作也极为重要,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质量关乎施工单位能否获得尾款,关乎工程质量是否达标等等,所以,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市要格外慎重,做好工程清单的检查工作、设计变更的求证工作、工程实际造价与预算的出入、人工费用的检查核对、工程是否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是否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否出现挪用资金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建设后期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
三、跟踪审计的应用模式的分析
1.首先,要对工程量、定额单价,以及指标是否合适进行审核。只有做好这几点,才能有效控制工程的质量、材料和工期效率等多个环节,最终确定物力资金是否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一部分不健全的体系措施进行改良优化,这样一来,工程在质量、材料和工期等多个环节上必然会有大幅度改进,工程建设也稳步进行。需要谨慎的是,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能过于盲目,必须结合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审核。基于定额的法令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任何人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在审核时严格把控相关数据以及计算的正确性。其次,对材料价格进行审核。在这个过程中都要审核材料价格和运杂费,材料价格中有没有将其运杂费包含,运输材料的措施和方法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工程要求得到满足,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将费用降到最低。最后,对其他费用进行审核。价差的调整与规定是否相符;计算基数与规定是否相符;费率计算的正确性;取费标准与工程性质是否相符合。
2.要做好预结算编制工作。在编制概预算之前,选取的预算依据会对工程造价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建筑工程量也都会对工程造价预算产生影响。因此,还需要收集工程勘察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入现场勘察、并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进行调查,同时仔细研究施工方案。总而言之,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对基础材料进行收集,为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3.由于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工程核算体系需要尽量完善,这样才能保障实际工作能够得到较为可观的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优化具体的施工环节,才能保障每个系统顺利有效地进行,工程核算工作的作用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如此一来,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开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和促进,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合理才能保证合理有效的运行,从而使建筑项目的价格定制有所依据。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注意事项
1.审计工作者要准确定位。没能将工程审计工作准确定位是导致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原因,有的审计人员将自己看作工程财务检查人员,发现工程预结算出现问题就上报工程检查方案;有的审计人员被当作雇佣员工使用,听命于建筑企业,完全丢失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丧失了审计工作本该有的公平、独立性。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经常出现置审计人员建议和意见于不顾的情况。而且普遍会有以下观点,即工程建设成果与审计单位毫无关系,工程建设出现预结算问题则监理单位承担全部责任。对此,审计人员必须准确定位自身位置,坚持自身工作的独立性、公平公开,审计工作要随着工程开展一同进行。
2.审计工作者要提高素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努力,但由于当前我国工程造价审计市场尚未成熟的原因,部分施工单位存在审计人员在其位不谋其职、一人监理多个施工单位以及一职多人的情况,导致审计工作根本得不到保证。此外,部分监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对工程监理程序、现场施工规范以及施工计划方案等不熟悉,根本无法承担起工程造价审计的重任。工程监理人员是监理工作的核心,只有保证其具备相应的管理素质,才有可能保证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所以必须要针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增强其能力,提高其素质。
3.审计方案要切实可行。许多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造成施工的难度较大,所以审计工作就需要较为严谨,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审计方案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所以在进行审计方案设计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禁止生搬硬套。高质量的审计方案除了方案的科学与合理外,还需要保证其经济性,保证该设计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是施工单位、建筑企业等工程施工参与方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此外,审计方案要有针对性,要立足于工程实际情况。
4.审计工作要动态进行。审计工作极具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涉及到诸多的学科与领域,方案中很小的变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项目的造价,而且工程造价管理对象较多、管理波动幅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审计管理时应该加强对新型管理模式即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的认识与了解,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利用动态管理的方法来进行工程造价审计管理工作,努力摆脱传统审计管理理念的束缚。
五、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土建工程造价的意义
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有4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有利于施工建设部门因地制宜,按需分配,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其二,有利于实现对施工人员全面的监督,避免由于利益心理造成工程预算与计划不符,影响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其三,有利于避免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造成的多种问题,以至于影响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四,有利于工程造价工作各个环节顺利合理地开展,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胡刚,胡正芳.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55-59.
[2]余晓珊.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J].建筑与文化,2012(3):42-44.
关键词:审计原则意义;跟踪审计的应用模式的分析;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内容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原则
1.以工程的总体目标为中心。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刻不要忘记以工程的总体目标为核心。由于工程建设涵盖了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等多方面,因此在进行跟踪审计时,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围绕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工程做出评价,以此为整个工程的发展注入正能量。
2.以工程的投资为重点。很明显,工程的投资直接与工程的利益挂钩,因此,在任何时候进行跟踪审计时,均要将工程的投资作为重点进行审计,实时监督好资金流向,优化资金配置,从而发挥出资金的最大价值。
3.以工程质量为重要环节。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保证工程质量应是提高效益的基础,因此,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时,应严把质量关,坚决抵制因偷工减料而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现象。另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质量的跟踪审计还可以将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做出比较,从而便于挖掘成本潜能,节省支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内容
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贯穿整個工程建设过程,它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1.建设前期。审计工作要将所有的土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控制在监察范围内,避免遗漏,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前期的审计工作质量。
2.建设中期。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最为重要,必须保证这一阶段造价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所以,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要尤为谨慎,对设计变更、工程设计方案的具体执行、预算编制的质量、工程招标、现场签证等等,这些都是工程建设阶段审计工作需要重视的部分,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保证工程能够实现完美竣工。
3.建设后期。作为工程审计的最后阶段,工程竣工时期的审计工作也极为重要,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质量关乎施工单位能否获得尾款,关乎工程质量是否达标等等,所以,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市要格外慎重,做好工程清单的检查工作、设计变更的求证工作、工程实际造价与预算的出入、人工费用的检查核对、工程是否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是否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否出现挪用资金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建设后期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
三、跟踪审计的应用模式的分析
1.首先,要对工程量、定额单价,以及指标是否合适进行审核。只有做好这几点,才能有效控制工程的质量、材料和工期效率等多个环节,最终确定物力资金是否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一部分不健全的体系措施进行改良优化,这样一来,工程在质量、材料和工期等多个环节上必然会有大幅度改进,工程建设也稳步进行。需要谨慎的是,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能过于盲目,必须结合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审核。基于定额的法令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任何人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在审核时严格把控相关数据以及计算的正确性。其次,对材料价格进行审核。在这个过程中都要审核材料价格和运杂费,材料价格中有没有将其运杂费包含,运输材料的措施和方法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工程要求得到满足,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将费用降到最低。最后,对其他费用进行审核。价差的调整与规定是否相符;计算基数与规定是否相符;费率计算的正确性;取费标准与工程性质是否相符合。
2.要做好预结算编制工作。在编制概预算之前,选取的预算依据会对工程造价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建筑工程量也都会对工程造价预算产生影响。因此,还需要收集工程勘察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入现场勘察、并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进行调查,同时仔细研究施工方案。总而言之,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对基础材料进行收集,为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3.由于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工程核算体系需要尽量完善,这样才能保障实际工作能够得到较为可观的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优化具体的施工环节,才能保障每个系统顺利有效地进行,工程核算工作的作用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如此一来,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开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和促进,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合理才能保证合理有效的运行,从而使建筑项目的价格定制有所依据。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注意事项
1.审计工作者要准确定位。没能将工程审计工作准确定位是导致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原因,有的审计人员将自己看作工程财务检查人员,发现工程预结算出现问题就上报工程检查方案;有的审计人员被当作雇佣员工使用,听命于建筑企业,完全丢失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丧失了审计工作本该有的公平、独立性。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经常出现置审计人员建议和意见于不顾的情况。而且普遍会有以下观点,即工程建设成果与审计单位毫无关系,工程建设出现预结算问题则监理单位承担全部责任。对此,审计人员必须准确定位自身位置,坚持自身工作的独立性、公平公开,审计工作要随着工程开展一同进行。
2.审计工作者要提高素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努力,但由于当前我国工程造价审计市场尚未成熟的原因,部分施工单位存在审计人员在其位不谋其职、一人监理多个施工单位以及一职多人的情况,导致审计工作根本得不到保证。此外,部分监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对工程监理程序、现场施工规范以及施工计划方案等不熟悉,根本无法承担起工程造价审计的重任。工程监理人员是监理工作的核心,只有保证其具备相应的管理素质,才有可能保证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所以必须要针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增强其能力,提高其素质。
3.审计方案要切实可行。许多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造成施工的难度较大,所以审计工作就需要较为严谨,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审计方案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所以在进行审计方案设计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禁止生搬硬套。高质量的审计方案除了方案的科学与合理外,还需要保证其经济性,保证该设计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是施工单位、建筑企业等工程施工参与方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此外,审计方案要有针对性,要立足于工程实际情况。
4.审计工作要动态进行。审计工作极具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涉及到诸多的学科与领域,方案中很小的变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项目的造价,而且工程造价管理对象较多、管理波动幅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审计管理时应该加强对新型管理模式即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的认识与了解,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利用动态管理的方法来进行工程造价审计管理工作,努力摆脱传统审计管理理念的束缚。
五、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土建工程造价的意义
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有4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有利于施工建设部门因地制宜,按需分配,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其二,有利于实现对施工人员全面的监督,避免由于利益心理造成工程预算与计划不符,影响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其三,有利于避免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造成的多种问题,以至于影响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四,有利于工程造价工作各个环节顺利合理地开展,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胡刚,胡正芳.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55-59.
[2]余晓珊.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J].建筑与文化,2012(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