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主要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实际,提出在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知识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业心理教育以及创业宣传教育方面要做到“五个结合”,以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推动创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五个结合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XJK012BJC03
3)。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教改课题:基于MCLA模式与协作学习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4]247号-57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74-02
一、在创业意识教育方面,注重理想信念与能动创新相结合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仰和创业世界观等心理因素。创业意识教育的成功与否,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
在创业意识教育方面,应做到坚持理想信念与能动创新相结合。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此外,由于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内在的强烈需要及心理活动能动性体现,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能动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鼓励学生敢于说出最初的创业设想,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问题意识,善于观察、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表层到内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从现象描摹到本质探求。当大学生的创业理想与激情得到充分的挖掘,能动与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开探,他们的思维心境也会随之提升到更新更高的境界,这样无疑可以内化成为创业的强大动力。
二、在创业知识教育方面,注重全程化教育体系设置与多渠道培养途径相结合
创业知识指的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系统及结构,创业者对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深入掌握,是创业的坚实基础。
在创业知识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全程化教育体系设置与多渠道培养途径相结合。所谓全程化教育体系设置与多渠道培养途径相结合,即“八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其内涵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培养方案、科学健全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开放式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精干的创新型师资队伍、交互式的创业教育工作保障体制、多途径的创业教育培训与论坛、和谐互助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只有通过“八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的设置,通过多途径的培养,形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常态,才能给予大学生创业以核心支持。
三、在创业能力教育方面,注重多样化技能培养与可行性实践操作相结合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大学生多样化的创业技能、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锻炼平台。可行性实践操作途径包括: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成立特色创业实践基地;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整合校友资源,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提供参与实习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者联盟和创业服务等具体可行的创业教育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实现企业与大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培养各种创业技能。
四、在创业心理教育方面,注重挫折教育与法律意识相结合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各种能力意识的培养,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所谓创业心理,是指“在创业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对创业者的心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即情感和意志,以及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心态决定了创业的成败。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上,要注重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心态。与此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坚持将挫折教育与法律意识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在遇到创业挫折时能够不慌乱,并适当时候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成功时不得意忘形,挫折时不失志,这些是创业者理智步入成熟、走向成功的基石,也是创业心理教育方面的重要准则。
五、在创业宣传教育方面,注重资源整合与制度规范相结合
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是培育大学生创业观念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资源整合与制度规范相结合,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融合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一方面,整合媒体宣传资源,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与人文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化拓展,制度规范,务求实效。开展创业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不断深化创新教育,注重五个结合,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简介:
陈敏(1978-),男,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教学及就业创业研究。
陈娟(1980-),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及就业创业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五个结合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XJK012BJC03
3)。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教改课题:基于MCLA模式与协作学习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4]247号-57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74-02
一、在创业意识教育方面,注重理想信念与能动创新相结合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仰和创业世界观等心理因素。创业意识教育的成功与否,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
在创业意识教育方面,应做到坚持理想信念与能动创新相结合。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此外,由于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内在的强烈需要及心理活动能动性体现,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能动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鼓励学生敢于说出最初的创业设想,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问题意识,善于观察、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表层到内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从现象描摹到本质探求。当大学生的创业理想与激情得到充分的挖掘,能动与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开探,他们的思维心境也会随之提升到更新更高的境界,这样无疑可以内化成为创业的强大动力。
二、在创业知识教育方面,注重全程化教育体系设置与多渠道培养途径相结合
创业知识指的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系统及结构,创业者对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深入掌握,是创业的坚实基础。
在创业知识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全程化教育体系设置与多渠道培养途径相结合。所谓全程化教育体系设置与多渠道培养途径相结合,即“八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其内涵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培养方案、科学健全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开放式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精干的创新型师资队伍、交互式的创业教育工作保障体制、多途径的创业教育培训与论坛、和谐互助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只有通过“八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的设置,通过多途径的培养,形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常态,才能给予大学生创业以核心支持。
三、在创业能力教育方面,注重多样化技能培养与可行性实践操作相结合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大学生多样化的创业技能、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锻炼平台。可行性实践操作途径包括: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成立特色创业实践基地;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整合校友资源,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提供参与实习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者联盟和创业服务等具体可行的创业教育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实现企业与大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培养各种创业技能。
四、在创业心理教育方面,注重挫折教育与法律意识相结合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各种能力意识的培养,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所谓创业心理,是指“在创业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对创业者的心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即情感和意志,以及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心态决定了创业的成败。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上,要注重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心态。与此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坚持将挫折教育与法律意识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在遇到创业挫折时能够不慌乱,并适当时候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成功时不得意忘形,挫折时不失志,这些是创业者理智步入成熟、走向成功的基石,也是创业心理教育方面的重要准则。
五、在创业宣传教育方面,注重资源整合与制度规范相结合
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是培育大学生创业观念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资源整合与制度规范相结合,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融合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一方面,整合媒体宣传资源,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与人文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化拓展,制度规范,务求实效。开展创业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不断深化创新教育,注重五个结合,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简介:
陈敏(1978-),男,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教学及就业创业研究。
陈娟(1980-),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及就业创业研究。